APP下载

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

2016-04-08

上海企业 2016年4期
关键词:凯恩斯储蓄供给

供给的重要性可追溯到19世纪初期法国经济学家提出的“萨伊定律”,供给自动创造出等量的需求。让我们用一个简单的数值例子,设想经济中只有一家企业,满负荷运转可生产价值200万元的产品,如果所有产品在市场上都能销售出去,企业的收入为200万,分别用于支付设备、原材料、人工成本和企业家的报酬,那么设备、原材料供应商、工人和企业家所得到的收入加起来也是200万。200万的收入产生200万的需求,正好对应200万的产品,萨伊定律因此被不太严格地简化为供给决定需求,或者供给创造需求。

与萨伊针锋相对的是20世纪的凯恩斯,后者认为供给方创造的收入没有全部转化为需求,如果消费需求为150万,其余50万作为储蓄沉淀在金融体系中。银行固然可利用储蓄资金放贷给企业,产生投资需求,但市场经济中没有天然的机制保证投资正好等于储蓄。当投资低于储蓄比如说只有30万时,社会总需求为180万,企业虽有200万的生产能力,受需求限制,只能销售180万的产品,从而只能创造180万的收入和需求。凯恩斯主义者于是也不太严格地宣称:需求决定供给。不仅如此,凯恩斯学派还进一步建议政府增加开支,或者由中央银行放松银根,刺激企业投资,双管齐下,拉动需求以增加产出至200万。

萨伊和凯恩斯的局限性都在于仅关注供给和需求的静态平衡,而没有考察经济的动态发展,并且双方所做的都是总量分析而不是结构分析。凯恩斯学派并不考虑政府投资和货币松宽刺激投资的后果,对政策造成的经济结构失衡以及由此而来的消费需求不足视而不见。注意到财政开支通常向资本密集的基础设施倾斜,央行减息降低资金成本,同样鼓励资本密集型的重型制造业投资,可知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总体上有利于钢铁、水泥、建材、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发展,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利润和工资收入高速增长,而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和轻工业在这种政策性景气繁荣中落在后面,工资增长也低于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就业的大部分集中在工资增长慢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重资本-轻劳动的生产结构导致了类似的国民收入(GDP)分配结构,劳动收入的比重下降,企业的资本收益(利润)以及政府税收比重不断上升。政府和企业收入主要用于投资,结果是居民消费需求跟不上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增加,过剩产能就这样出现和积累起来。

若要化解这些风险,必须消除过剩产能,行业重组因此不可避免。具有产品、技术和经营优势的企业收购兼并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人们不必对大企业的主导感到恐慌,这是从制造向研发转型的必经之路。研发需要人力资源和资金的支持,只有大型企业才具备这样的实力。另一方面,研发与创新的投入基本上是固定成本,企业规模越大,市场份额越高,分摊下来的平均研发成本就越低,研发的效益就越好。创新时代的行业格局常态是寡头竞争,而非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竞争”,其中的一个道理就是研发的规模经济效益。对于即将倒闭或被兼并的企业,地方政府不应出手相救,而要把宝贵的公共资源用在失业人员与家庭的生活保障上。

猜你喜欢

凯恩斯储蓄供给
俄罗斯:存钱养老越早越好
储蓄方法面面观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多赚两只蛋的钱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多赚两颗蛋的钱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