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产权影响下的技术创新信息效率分析

2016-04-08李双路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产权

李双路

[摘要]知识产权在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它的身影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从相继颁布的政策法规,再到日新月异的新兴商品,社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依赖知识产权的力量前行。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有很多企业的发展完全依赖于知识产权为其创造的价值。知识产权的出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技术创新的信息效率产生影响,本文从知识产权的盗版和分享的两种传播形式揭示其对信息市场效率的影响。

[关键词]知识产权 技术创新 信息效率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036-02

一、知识产权

知识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就拿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说,造纸和印刷术使得文化的传播更为便捷,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到教育。指南针让世界变得更加紧密,航海的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火药更是改变了人类社会战争的方式,结束了人类的冷兵器时代。知识产权是对知识的创造者权益维护的体现,也是促进人类进步的一个重要保障,更是现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建设的必要一环,它充分地表现了国家对智力劳动者的尊重。

知识是无形的,但它确是一种资产,在欧洲很早就有人将知识作为商品在市场上售卖。但是知识有它自己独特的一面,它不像商品可以看得见摸得到,可以通过交换来衡量它的价值。知识作为人类的财富,它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这些智力的成果往往是作者凝结了一生的心血,如果得不到正确的保护,又有多少人还会为社会提供自己的智慧呢?

二、技术创新的信息效率

中国目前正由制造大国向技术大国转变,技术的创新才能真正提升国家实力。近代我们国家被西方先进的技术所征服,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摧毁了东方泱泱大国,可见技术创新的力量不容小觑。现在是和平发展的时代,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而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的存在需要依赖市场,只有符合市场需要的技术创新才能得到更大的利益,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需求在不同阶段都有所不同,日本的斋藤优把技术创新过程分为设想、研发、实用化、商品化四个阶段,并提出了各个阶段的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是以信息资源的配置效率作为前提的,企业要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配置来实现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也需要信息效率为媒介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作用。企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效率包含着两个内容:(1)企业获得信息的效率;(2)企业处理信息的效率。那么怎样控制知识产权将技术创新创造的新成果达到最大的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得到最优的信息效率呢?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分析知识产权的两种传播形式,从而分析出每种形式下的技术创新的市场效率。

三、知识产权影响下的技术创新信息效率分析

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伴随着旧技术的淘汰。而当一个企业拥有足够的知识产权,对一个市场的技术拥有垄断地位后。企业技术创新的成本就会有所增加,旧技术的淘汰也就是意味着旧产品将作为废品,因此新的技术会受到旧技术的成本压制。虽然新技术必将取代旧技术,但是这一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被企业和市场所接受。越来越多矛盾不断衍生,新的技术不能及时地代替旧技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不同地区信息不均衡的状态导致新技术的传播延迟,当新技术出现时,还在一味地生产过时的产品,造成产品积压,导致最终破产。与此同时新技术诞生后,知识产权的争夺也使得新技术不能完全地发挥出它的作用,存在着利用不足的问题。

(一)知识产权“分享”对技术创新市场效率的影响

“分享”是现代社会广泛使用的热词,也是解决新技术得不到充分利用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如果一项新的技术出现,在可控的范围内能够实现技术的共享,各个企业分享知识产权所带来的效益,实现强强联合,那么新的技术不仅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也能够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企业的效益也会实现整体上升,不失为一个双赢的好方法。这不仅仅是利用新技术发展企业的最小成本,也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尊重,让知识产权从一个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障碍变成发展的机遇。但在市场竞争中企业都是自私的,充分的分享就会不可避免地让一些被利益驱使的投机者钻了空子,所以有了分享也等于就有了“搭便车”的行为。

一部分人为了无偿地得到自己的需求,就会选择“搭便车”,而这种搭便车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是介于分享和剽窃之间的混合概念,很难区分它的好坏。但是这的确是存在着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降低新技术的效益,利润的空间被缩小,往往是“一人买千人瞧”,这对知识产权保护来讲是十分不利的,也不利于技术的创新,打击劳动者的积极性,会阻碍新事物的产生。而且还会出现恶性循环,不付出任何等价物就得到新事物带来的好处,长此以往就会越来越多的人放弃购买而选择其他途径来获取。

在图1中,S表示信息服务市场的供给曲线,这里尽量考虑一次的分享,多次分享被看成是一次分享的重复,所以D2=2D1,D1表示信息服务市场的名义需求曲线,D2表示由于分享产生扩张的实际需求曲线,也可以看成是禁止分享时的需求曲线。

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对于技术创新的分享降低了市场对新技术的需求程度,因为在一定阶段内,由于时代性和资金的影响,企业对于新技术的开发能力是有限,所能提供给市场的新技术的供给也是有限的,限于此,我们姑且将某一阶段内的新技术供给设为一个固定值,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分享”所带来的低成本和高利润在无形上减少了对新技术的需求数量,因为低成本的多次分享并未给技术开发者带来等额的收益。技术开发者是否允许技术以“分享”的形式传播是由生产的边际成本和租赁这个技术的交易成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如果生产成本比较高,租赁成本比较低,技术开发者保持最大收益的方式是提供少量的复制品以高价格出售,并允许购买者“分享”。另一方面,如果租赁的交易成本超过生产的边际成本,那么开发者获取最大收益的方式就是禁止租赁,这就会造成“盗版”的产生。

图1 知识产权分享情形

(二)知识产权“盗版”对技术创新市场效率的影响

对新技术企业来讲,“盗版”绝对是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但我们细细地分析“盗版”到底对市场的创新效率有多大的影响呢?首先,“盗版”是无偿地使用版权者的智力成果,而无偿就使技术本身创造的利润降低,因此新技术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成本的比例增大,开发难度增加;其次,“盗版”使正版技术的占有的市场份额降低,客户在选择是一般会选择无偿的盗版,这也使得正版的市场会越来越小,最终退出市场;最后,“盗版”使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降低,新技术的更新换代变慢,致使市场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市场新技术的开发与发展。

在图2中,S1表示正版厂商供给曲线,S2表示技术创新开发和技术创新盗版的总供给曲线。阴影部分分别表示由于盗版而导致的销售损失,图2颜色较深的面积被盗版者占领的市场销售额,颜色较浅的面积为技术开发者损失的开发成本。

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从根本上来说可以保障企业技术创新的不被他人盗走利用,从企业自身角度来说,“盗版”作为获取商业利益的一种有效的途径,虽然违背道德和法律,却也在技术创新层面最大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对于整个技术市场的资源配置来说,技术创新作为一种新的知识产权在早期肯定被开发者和利用者严密保护,很难在市场上流动,其市场的资源配置肯定是不均衡的。但技术创新的早期保密性可以为开发者和购买者在一定阶段内获取最大利益,从而在市场上维持阶段性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会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而消失。更新的技术的到来会使开发者逐渐失去优势,“盗版”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扩大的新技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但是这种影响是不稳定的,不受到法律的保护。技术创新可以为企业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和市场份额,企业使用新技术势必会让自己的市场地位更加的稳固。同时技术的更新具有周期性,因此企业的发展也会随着周期变化而变化,在技术研发阶段优势逐渐显现,实用化阶段优势最大,商品化阶段技术创新的优势逐渐趋向为零。相反,近年来一系列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技术开发者和第一购买者的激励机制,从而刺激了技术创新的创新速度和质量。

“分享”改变了市场的需求曲线,而“盗版”则改变了市场的供给曲线,与“盗版”相比,“分享”没有影响技术创新开发者的研发资金。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专有信息私有化会降低信息的传播速度,影响企业对于有效信息的接受和处理,盗版引发的社会资源配置的小范围非法流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技术创新市场的公平竞争性。

总体来说,无论针对“盗版”还是“分享”,知识产权保护将企业技术创新私有化,将严重阻碍竞争性市场的运行,降低整个市场的信息效率。然而,如果公开的信息没有私有化倾向,企业将不会对技术创新投资感兴趣,企业不会选择对新技术开发投入足够的资金,而没有足够的资金技术创新是很难有所进展,信息效率也就无从谈起,社会总利益也不会因此而提高。

【参考文献】

[1]范在峰.论知识产权法律对技术创新的功能[J].科技与法律,2002(04):63-69.

[2]贺贵才,于永达.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理论分析[J].科研管理,2011(11):148-156+164.

[3]韩为友.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D].武汉理工大学,2003.

[4]周寄中,张黎,汤超颖.知识产权与技术创新:联动与效应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05):106-112.

[5]任志芬.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6]崔雁.知识产权与信息公共获取权协调研究[D].武汉大学,2005.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技术创新知识产权
论比例原则在知识产权损害赔偿中的适用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2019年度PALM展参展商获取知识产权优胜奖获奖单位名单
中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知识产权2.0时代的特点、挑战及应对研究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浅方式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技术及创新
中国首提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