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产学研背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策略研究

2016-04-08翟拥华许静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知识服务产学研

翟拥华 许静

[摘要]本文阐述了京津冀产学研合作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可行性,调查了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提出产学研背景下图书馆知识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关键词]产学研 京津冀一体化 知识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36-0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要素,一个国家的知识创新及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直接关系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也由服务、设备、资金的竞争转向为技术、知识创新能力的竞争。产学研合作作为科技发展与应用的重要途径,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主要战略路径。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1]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将整合和利用京津冀地区产、学、研优质丰富的知识资源,形成知识优势并转化为竞争优势,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均衡可持续发展。

一、高校图书馆服务于产学研合作的可行性

(一)资源优势

知识的获取、转移和应用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2],高校作为产学研的合作主体之一,是知识资源的拥有者,高校图书馆越来越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通过服务于产学研,高校图书馆将实现知识价值的最大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及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知识保障。

(二)人才储备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备专业的信息服务人员,这些人员具有深厚的文献信息知识,较强的信息检索与开发利用能力以及学科化信息服务的经验,可以形成产学研合作知识服务的主力军。

(三)良好的外部环境

京津冀地区大学、科研机构与研发人员高度集中,科研成果丰硕,技术市场活跃,是全国综合科技实力最强的区域。[3]京津冀经济一体化为产学研合作带来良好的契机,也为高校图书馆促进自身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带来新的机遇。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现状调查

以河北普通本科高校为调查对象(中国教育与科研信息网上的中国大学栏目下所列44所院校),根据各高校图书馆网站所列的栏目,调查其知识服务相关内容,包括资源建设、参考咨询服务、移动知识服务等内容。在44所院校中,有8所院校的图书馆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实际调查了36所院校的图书馆。

(一)数字资源及服务情况

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一切工作的保障和基础,从调查结果(表1)来看,资源建设有一定的规模和特色。利用自身资源优势构建特色知识库的图书馆只有11个(30%)。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是有效解决馆藏资源不足,提高信息资源保障率,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的有效途径。有20个(55.6%)图书馆开展了馆际互借服务,有18个(50%)图书馆开展了文献传递服务,有13个图书馆没有开展馆际互借或文献传递服务。

(二)参考咨询服务情况

虚拟参考咨询是知识分享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从调查结果(表2)来看,实时在线咨询以电话咨询为主导,非实时咨询以FAQ为主导。开展三种以上参考咨询服务的图书馆有12个(33.3%)。有8个图书馆尚未开展任何形式的参考咨询活动。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各馆资源建设投入差距较大,特色知识库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受到资金、技术、地域发展等条件的限制,各馆的资源建设发展不均衡,大部分图书馆只有中文期刊数据库,数字资源馆藏建设不足。特色知识库是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途径之一,是图书馆信息服务能力的体现,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0%的图书馆构建了特色知识库,整体建设规模较小。已有的特色知识库类型单一,专业不突出。很多特色知识库没有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或地区特色进行构建,内容更新滞后,并且常常仅限于校园网用户开放,社会开放性不够,影响力小。对可以提高信息资源保障率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服务的开展情况也并不乐观。

(二)知识服务整体水平不高

在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将面临服务职能的转变及服务群体的变化,将不仅仅具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职能,更为产学研的合作者提供支持,及时有效地提供包括产品改造,技术开发等方面科技信息。从调查中可以看出,河北省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水平不容乐观。大部分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形式单一,互动性差,主动性差。无法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用户很难及时有效地获得高质量的科技信息。现有的服务模式难以保障产学研模式下新的服务对象及其新的信息需求。

四、产学研合作中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发展策略

(一)加强知识资源建设,增加特色资源构建力度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开展服务的基础与保障,是图书馆提升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内容的必然要求。特色资源库建设是图书馆开展面向产学研结合的知识服务的重点。[4]在产学研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当不断完善资源保障和资源结构,结合区域内的产业结构特色与学校学科发展特色,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特色数据库,使之成为高校与企业之间产学研结合的纽带。构建的特色知识库应当具备良好的检索界面,多途径的检索功能,并能提供增值的信息服务。区域内专业相同的高校可以联合建设区域特色知识库,分工协作,避免重复。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能力

知识服务的核心是服务者知识服务能力。[5]知识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智力型知识产品的再创造活动,是在用户最需要的时间将其最需要的知识传递给用户的深层次智力服务。传统的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产学研合作中的知识服务需求,知识服务者必须具备在众多的信息当中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将隐藏在大量文献、数据库信息当中的有用的知识提供给用户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信息检索与筛选能力,知识获取与整合能力、知识挖掘与评价能力等。图书馆员是知识服务的具体执行者,其知识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知识服务的水平,图书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完善的馆员培养机制,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创造鼓励学习、倡导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的文化氛围。同时应当注重打造知识服务的团队,提高人才管理效率,完善知识服务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到知识服务工作中去。

(三)拓展知识服务有效路径

为提高京津冀产学研合作的质量,加快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必须改变当前传统的信息服务工作模式,探索知识服务有效路径,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知识推送服务及交互式知识推送服务。个性化知识推送服务要求知识服务人员全面分析用户的作用行为、习惯及知识需求,在提供知识产品之前,对所搜索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清理、集成,并利用数据挖掘等技术从中获得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知识,通过各种方式为用户提供集成的个性化知识服务。交互式知识推送服务强调知识服务人员与用户的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交流和沟通,在用户与知识服务人员频繁的互动过程中,明晰知识服务的内容与目标,减少合作中的不确定因素,保障提供的知识产品与用户需求达到最高的匹配度。高校图书馆联合共建,整合优势资源,构建区域产学研信息服务平台。

(四)完善知识流动激励机制,为区域知识网络的构建创造良好环境

知识的流动伴随产学研合作全过程,知识在各合作主体之间不断地循环流动,通过联合、补充、运用、反馈的过程实现知识共享与知识创新,从而形成知识优势,促进形成区域知识网络。知识流动的效率与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成败。[6]

应当建立良好的知识资源激励机制,优化产学研利益分配方案,使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者发挥主动服务的知识性,与知识接受者建立充分的信任与联系,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才能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孙菊.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秦皇岛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J].科技视界,2014(14):39+44.

[2]罗岭,王娟茹.基于知识管理的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J].情报科学,2015(07):21-25+34.

[3]廖志江.知识流动下的京津冀跨省区知识联盟协同创新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4):45-46.

[4]毕惠芳,陶姝成,董梅.面向产学研结合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15(02):10-13.

[5]徐长柱,费延军.浅析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能力和平台建设[J].科技视界,2015(24):203+233.

[6]涂振洲,顾新.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09):1381-1390.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京津冀一体化知识服务产学研
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建设
基于产学研三位一体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评剧在京津冀三地文化协调发展视域下的音乐生态环境现状
从西方国家保护消费者权益政策看用户信息消费的安全管理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内容创业激发下的创新创业
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分布和地理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