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2016-04-08魏红赵然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婚姻家庭

魏红 赵然

[摘要]收看家庭伦理剧是我国当前社会生活中非常普及的休闲娱乐方式,以特有的结构方式影响着受众的心理状态,进而影响其生活方式。特别是对处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的当代女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家庭伦理剧 女大学生 婚姻 家庭

[中图分类号]C9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13-02

当前信息时代,电视、电脑、多媒体等娱乐方式充斥人们的生活,而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以其声、画有效结合,制作精良,艺术感染力强等特点,使它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容易被社会群体接受。其中电视剧又以其兼有娱乐和审美的多种功能而得到广泛认同,它既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又利于受众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应该说,它的功能是多元的,有政治的、审美的、娱乐的、宣泄的、心理补偿等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提升人的精神素养和精神境界,促进理想完善和道德完善。也是当代人生活、情感和社会演化的见证,更以其独特的文化整合魅力,对受众的心理影响和暗示,体现了它所承担的社会功能。

一、新时期家庭伦理剧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人历来对“家”的概念看得无比崇高和深重。作为中国传统伦理的基础,家庭不仅是构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同时也在传承价值观念和反映社会变化。家庭伦理剧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尤其是进入到新世纪,已广泛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由于其更加贴近生活和现实,已然成为受众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电视剧类型。1990年《渴望》的成功,标志着我国电视剧艺术真正走向成熟,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带有平民叙事风格的电视剧的产生。2004年以来,家庭情感伦理剧数量猛增,不仅成为电视荧屏的常客,而且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空镜子》《过把瘾》《中国式离婚》《金太狼的幸福生活》等作品,既丰富了受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促进了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

家庭伦理剧是与社会生活最为紧密相连的一种电视剧类型,同时也是我国精神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形式,对受众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伦理剧以广阔的社会生活为背景,以社会道德为题材,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以人伦情感为主线,以家庭成员的情感纠葛和百姓的日常生活为内容,通过或写实或夸张的艺术表现形式来探讨家庭生活中亲情、爱情、婚姻和人伦等伦理道德问题,采用由小及大、由家而国的方式,把家庭生活中的小细节升华到对整个社会道德、对国家的权利义务等高度来讨论,最终达到提升和巩固社会道德风尚的目的。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视剧制作商开始挖掘这种家喻户晓的剧作形式的商机,利用其广泛的传播概率,采取贴片或植入广告等手段,快速收回成本并获取高额利润,使原本的艺术品逐渐走向商业化。

二、家庭伦理剧的女性符号标签

家庭伦理剧往往通过女性视角来叙事,剧情又与家庭、女性、情感密不可分,因而一直以来都被称为女人戏或催泪剧,剧情凸显女性角色,并生动演绎主流价值观下的女性心理。例如《媳妇的三国时代》中婆媳之间“斗智斗勇”,《蜗居》中女性对爱情和财富的摇摆选择,《新结婚时代》中城市与农村的错位婚姻等,都集中反映了大众的生活模式和婚姻问题。作为最贴近民众的文化载体,家庭伦理剧便成了影响社会文化发展和个体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对女性的婚恋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些剧本所塑造的形象虽有些失实和夸大,但其中女性的内心呐喊却真实反映了当前社会生活中的家庭、职业、自我等因素加在女性身上的矛盾张力。爱情对于女人有着无法言说的意义,冰心就曾说过:上帝创造了她就是叫她去用爱来维持这个世界。女人是为爱而生的,爱是女性生命的内核,生命是她们爱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然而女性在接触了种种女性角色之后,开始明白有些爱是不可得的,因为它的不可得,因为追寻它的艰难,因为诸多的不确定性,便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人,有些包裹上坚硬的外壳去寻找爱,有些用尽所有智慧去收获爱,有些用梦幻的思维去缔造爱,有些则丧失原则去乞求爱。现代社会的婚姻家庭不管是哪一种模式,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相似的印迹。而各自不同的形象类型背后,反映出了家族关系中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意识的相互冲突却又彼此包容妥协的关系。受众在欣赏剧作时产生了同感触动,都喜欢在其中寻找自己的符号标签,从而产生某种潜移默化的学习和影响。

谈及家庭伦理剧对知识女性,特别是对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有两点:

一是社会性。在同一个社会环境中,人类都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同文化制度的影响和制约。而人与人行为之间是相互学习的,在这种制约之下,他们取得一种比较稳定的情感体验,比如道德感、美感等。因而这种交互式的学习和模仿决定了人类的生活是一种相互重塑的过程,集体重塑个体,个体重塑集体。

二是思维性。包括能动性、主观性和智力创造性。女大学生具有的这种主观思维性,使她们对一些经验的所得、行为的体验以及价值文化的构建最终形成一种自我的认知模式,通过对各种变化进行整合、调节,进而指导自我的现实生活。

事实上,家庭伦理剧在当前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一直在诠释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并不断张扬女性主题意识,促进两性和谐发展,构建幸福、平等、自由的家庭婚姻氛围,重塑全新的婚姻文化关系。也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树立新时代的婚姻模型。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家庭伦理剧通过艺术再加工的形式将家庭生活展现给受众,但基于艺术创作和商业利益的考虑,往往会对家庭矛盾、婚姻生活进行夸张描述。女大学生作为家庭伦理剧的主要收视群体,其婚恋观、择偶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势必会受到深刻影响。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并提出建议。

(一)对女大学生收看家庭伦理剧情况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有67%的女大学生经常收看家庭伦理剧且看完后会和同学、室友、女性亲属等就剧情进行交流和讨论,讨论热点包括:婚前恋爱关系、婚后婆媳矛盾、情感迁移等。女大学生会以剧情为蓝本,设想自己未来的生活状态,包括剧中人物的语言、行为、服装、造型、饮食、家居布置、生活方式等都深深影响着女大学生的行为和审美标准。现实中,结婚并不是两个人一起生活那么简单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之间的结合,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有当事的夫妻双方性格和生活方式差异的磨合,更要磨合双方父母、亲属思维习惯、经济水平之间的差异,以达到相互妥协和谅解。可以说,经济和感情的冲突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被调查者表示,婆媳矛盾是她们对未来生活中最为担心的,而这种担心在收看过家庭伦理剧后会有所增长,并转嫁给男朋友。可见家庭伦理剧直接影响了女大学生的择偶观以及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展望。

(二)对女大学生择偶观的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无恋爱经历的女大学生占15%左右,有1—2次恋爱的约占55%,2次以上占22%。恋爱原因从内因上来说,有远离家乡亲人的孤独感,有别人都有男朋友而自己没有的虚荣心,有怕毕业之后不好找的紧迫感;从外因上来说,有家人或朋友给的压力,有需要男朋友带来的经济利益,有需要学习或生活上的帮手等。综合数据,内因、外因各占半数。

虽然家庭伦理剧中的男女主人公谈恋爱多以爱情为目的,但接受调查的女大学生表示,对现实的考虑也很重要,特别是大四女生的择偶观更加成熟和慎重,力争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在择偶方式上更倾向于自主选择男朋友,同学或自己通过其他途径认识的男性朋友更易成男女朋友,“相亲”则被归为“老土”的择偶方式。可见,女大学生在男友选择方面非常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在性观念方面,一些影视剧作品对性的描写是过于大胆和超现实的,女大学生远没有媒体作品中表现得那么开放。在“婚前性行为”和“恋爱中生理需要”的调查选项中,赞同近40%,但真正有过这种行为的只有20%。可见,女大学生对性的态度是相对保守和内敛的。

在对男朋友的选择上,调查表设计了10个指标:身高、体型、相貌、年龄、性格、健康状况、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发展潜力。在自身条件方面,“性格”是得分最高的,其次是“健康状况”,对“身高”“体型”的要求相对较低。在外在条件方面,“发展潜力”和“家庭背景”得分较高。可见,女大学生在为自己选择男朋友时,更加看重对方的情商,而非智商;更加青睐“潜力股”而非“绩优股”。对当前的热门词汇“高富帅”却“敬而远之”,因为“高富帅”都被家庭和社会宠“坏”了,担心相处起来不长久,没有安全感,会比较累。在恋爱关系中,女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自己是受呵护和宠爱的一方。

对待婚姻生活,接受调查者普遍认为夫妻应当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物质和情感的需求也更加理性。她们不认为女性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这与前文所述的女大学生在恋爱关系中的独立性、自主性是相符的。女人在家庭中并不是男人的附属品,而是与男人拥有同等的地位和权利。女人在婚姻中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着与丈夫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三)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的影响

家庭伦理剧在创作过程中会有艺术的夸张,但80%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能在剧中找到真实社会生活的影子。受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看到或听到和剧中情节相似的场景,比如在父母或亲属的家庭生活中就曾上演过类似的矛盾冲突。自己虽然还没有步入婚姻生活,但通过收看家庭伦理剧,既可以休闲娱乐,又能透过这扇窗,对未来自己的家庭生活有所设计和把握。可见,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的择偶观、婚姻观、家庭观、价值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女大学生在年龄、年级、学科、家庭情况、婚恋状态、恋爱经历等方面影响着收看家庭伦理剧的情况。反之,家庭伦理剧又在性观念、择友、女性意识、婚姻观等方面影响着女大学生。

年龄小、年级低的女大学生倾向于爱情争夺、感情纠葛复杂的伦理剧,年级高的倾向于讲述家庭生活问题、家庭与事业矛盾、家庭与自我矛盾的伦理剧;文史类的喜爱浪漫唯美的剧集,理工类女生喜爱以事业型女性为主角的剧集,文科的对男朋友的情感要求明显高于理工女;单身女大学生较少或偶尔收看伦理剧,热恋和已婚女大学生更热衷收看伦理剧。

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的影响首先在性观念方面,伦理剧中对婚前性行为和“性自由”的描写,成反面教材警醒女大学生要慎重,应该和真正喜欢和相爱的人发生性关系;在男朋友选择层面,受伦理剧影响会更重感情、轻物质,选择和自己有相似价值观的人作为终身伴侣;在女性意识层面,近90%的人表示不会在婚后做全职太太,而是选择和丈夫共同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在婚姻观层面,女大学生能客观对待夫妻双方的差异性,理性处理家庭矛盾。

四、结语

综上,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择偶观、婚姻观、价值观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学校和家庭双方应该注意到这种影响并全力对其进行规范。当前,家庭和学校对女大学生的性知识和性观念的教育是滞后的。家庭中父母长辈觉得和自己的女儿讨论性是难以启齿的。而大学对女大学生的性教育是一种暧昧的半遮半掩。在没有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女大学生极易被伦理剧中不正确的性观念误导。因此,家长和学校应当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掌握全面的性知识,不被家庭伦理剧中的不良信息误导,面对类似情况时能正确解决。对于其他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学校和家庭更要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偶观、婚姻观和价值观,确保她们能理性对待情感路上的各种问题,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顺利度过青春成长期。

【参考文献】

[1]杨南丽.从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看高校婚恋观教育——以对云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与分析为例[J].昆明大学学报,2007(18).

[2]陈阳.国产家庭伦理剧对女大学生择偶观的影响分析[J].社会研究,2015(06).

[3]于海军.浅析中国家庭情感伦理剧的现状与流行原因[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4]张驰.家庭伦理剧的兴盛及对受众的影响分析[J].时代报告月刊,2012(1X).

[5]谢磊.从热播家庭伦理剧透视当代婚姻伦理问题[J].青年文学家,2013(20).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婚姻家庭
觉乃藏入赘婚姻中的两性关系
对婚姻的忠诚
家庭“煮”夫
幸福的婚姻是什么样的
恋练有词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