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启蒙运动对贝多芬音乐创作的影响

2016-04-08黄欢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音乐创作贝多芬

黄欢

[摘要]启蒙运动时期正值贝多芬的成长期,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民主精神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并成为他一生所要追求的理想和信念,启发了贝多芬在古典音乐的道路上向浪漫主义迈进。贝多芬的一生及成就启示我们,紧密地和时代相结合,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才能使作品和作者本人永葆青春。

[关键词]启蒙运动 贝多芬 音乐创作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104-02

贝多芬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他创作的作品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展示了他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贝多芬是划时代的音乐巨擘,他的创作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作品历久弥新,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同时对音乐本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贝多芬的成长过程中,启蒙运动对他的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将从启蒙运动出发,综观贝多芬成长的一生,结合对他后期创作的经典作品的剖析,从而揭示出伟大音乐家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我们从中可以看到,正是启蒙运动开启的伟大时代才促成了贝多芬这一划时代音乐巨擘的成长,而只有创作出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作品,才能使作品和作者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一、启蒙运动与贝多芬的一生

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禁欲、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从表面上看,启蒙运动是单纯的文学运动;从精神实质上看,它是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它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随着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展开,德国文化得到了勃兴。18世纪60年代哥丁根学派崛起,70年代全德范围内发生了一场颇有声势的狂飙突进运动,这场旨在反对封建束缚、争取个性解放的文学运动中,涌现了像莱辛、赫尔德、歌德、席勒等著名的人物,德国的启蒙运动继而进入高潮阶段,波恩成了启蒙运动在德国的中心。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波恩当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七个选帝候之一。在如今的波恩大学,我们能够看到一个黄颜色的古典建筑,就是当年选帝候的宫殿。贝多芬的祖父是宫廷的乐长,其父亲是宫廷乐队的歌手,按理说贝多芬的童年应该是富足和幸福的,可是贝多芬的童年却是不幸的,因为他的父亲嗜酒如命、碌碌无为,对贝多芬缺少关爱。家里最疼爱贝多芬的是他的祖父和母亲,可是他们却分别在贝多芬4岁和17岁时先后去世了。

贝多芬4岁开始练习小提琴、钢琴。他的父亲急于求成,希望将他塑造成莫扎特一样的神童,甚至不惜瞒报其年龄。随后剥夺了贝多芬去学校接受常规教育的权利,日夜逼迫他练琴,由于缺乏常规教育,少年时期的贝多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空虚迷茫的,直到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尼福。尼福是一位颇有建树的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位启蒙运动的支持者。他不但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更在思想上为他根植下了启蒙思想的种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贝多芬对外部世界的求知欲望也在与日俱增。后来,贝多芬在波恩的布朗宁夫人家任教时又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19岁时贝多芬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通过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贝多芬心中的民主思想在蓬勃地孕育。

但在波恩这段时期的创作,大都是一些小型的钢琴曲、重奏曲和歌曲等,这一时期可以说贝多芬还只是处于创作的准备阶段。他需要一个突破口,突破他内心的桎梏,实现从平凡到伟大的超越。恰在这时,法国大革命爆发了。1789年大革命的一声炮响,为贝多芬送来了民主、平等、博爱的理想,他的后续创作实现了他的理想。

1792年贝多芬第二次来到了维也纳,这期间他对社会与政治问题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意识到音乐不仅仅是叙述的一种形式,更是一个时代的记载,一种呼唤的方式。1802年-1812年,他的创作进入了成熟时期,这段时间后来成为他的“英雄年代”。他通过音乐不断的歌颂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将这种思想通过音乐感染更多的人,传播给更多的人。然而从1800年开始贝多芬发现自己听力在不断下降,健康状况也在不断恶化。但是他克服重重困难,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

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最后阶段,欧洲正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反动时期,即梅特涅的反动统治特别猖獗的时期。梅特涅在国内积极实施高压统治,极力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文化艺术事业进行严格管控,当时有不下5000种书刊被列为禁书,其中许多是有影响的名著。文字检查的范围实际上并不限于书报,还包括地图、石刻和徽章等,甚至从法国运来的瓷器上的“自由”一词也要被清除掉,自由和民主的思想受到极大压迫,社会陷入了白色恐怖时期。贝多芬的创作也一时陷入颓势。

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他的耳朵完全失去听力、健康情况恶化,精神上受到折磨,贝多芬能感觉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他并没有消沉,经过苦难的锤炼他已经成为一个打不倒的自由主义战士,并发出了“我将扼住命运的咽喉”的呐喊,随后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传世名篇《第九交响曲》(欢乐颂),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他对封建专制制度的痛恨与批判,同时也是贝多芬对他一生所追求的“自由、博爱、平等”的民主主义理想的最后一次讴歌。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在维也纳辞世。

二、启蒙运动的影响在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体现

贝多芬崇尚启蒙运动及法国大革命提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精神,从他青年时期一直到晚年时期的重要音乐作品创作中,都有非常明显的表达和描述,例如他的第一部大合唱《纪念约瑟夫二世康塔塔》。但他作品中体现最明显的仍是英雄主义,一是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二是与法国大革命有关。被称为“向往自由的音乐巨匠”的贝多芬,在启蒙运动的宣传中找到了“自由”的希望,从拿破仑身上预见到了“共和”的曙光。拿破仑吹响了同欧洲大陆顽固的封建帝制战斗的号角,并且几乎就要推翻帝制。因此音乐大师贝多芬把拿破仑当做偶像、英雄甚至神的化身,在当时是不为过的。1803年夏,贝多芬独自一人来到维也纳郊区的一个庄园,租了一间小房子进行创作。外面的世界云谲波诡、波涛汹涌,这里却是静谧而平和,然而暗流涌动下一部旷世巨作正在孕育。这就是《第三交响曲》,也称为《英雄交响曲》,此曲据传是贝多芬为歌颂拿破仑而作,因为在乐谱手稿上写有“献给拿破仑·波拿巴”。就在曲子要问世时,一个令贝多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拿破仑背叛了革命。拿破仑推翻了封建制度的法国王朝,并没有按照人民的意愿施行共和制度,反而自封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重新恢复了封建帝制。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加冕礼上拿破仑迫不及待地从罗马教皇庇护七世手中抢过皇冠自己为自己戴上。法兰西帝制的恢复,让所有为自由而战的斗士感到痛心疾首,贝多芬因而愤怒地将乐谱的扉页一撕为二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后来,贝多芬将交响曲标题改为《英雄交响曲》,这部作品才得以公之于世。这部长达40多分钟的作品到处洋溢着贝多芬向往自由,向往民主的精神,曲调中透着战斗的气息,自由的信念,共和的理想,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第一乐章构思精致、巧妙,富于变化,呈现出了激烈悲壮的战争场面。第二乐章是著名的葬礼进行曲,它与其他三个乐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第三、第四乐章则表现出了胜利后的英雄气概和兴奋的狂欢场面。

1808年才最后完稿的《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的一个延续,作品将英雄形象进一步深化推向高潮。在这部交响曲中,戏剧的紧张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英雄内心尖锐的矛盾和各种各样的对立情绪交织在一起。从结构上来说,它比《第三交响曲》更集中、更紧凑,也更统一。《第五交响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生画卷,包含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绪,失败和胜利、痛苦和欢乐、蜿蜒和曲折、杂草和荆棘,英雄毅然奋起抗争,扯断束缚着他的枷锁,登上崎岖的高山,点燃自由之光,引领着人们迈向幸福的顶点,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他曾在写给友人的书信上明确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他的《第五交响曲》正是一部向命运宣战的呐喊之作。

《第九交响曲》创作的时候,是贝多芬生命中最为黑暗痛苦的几年,当时的贝多芬贫病交加,耳朵完全失聪,同时他的亲人也离他而去。但是贝多芬没有像以前那样用音乐表达内心抗击命运的精神,他突然醒悟了,对于苦难,最好的方法并不是不断地去抗争,而应该转而歌颂生命中的美好与欢乐!贝多芬的英雄主义思想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第九交响曲》伴随着激情澎湃的唱词和急速雄壮的旋律,唱出了人们对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渴盼。这部作品可以说是贝多芬艺术生涯的最高总结,四个乐章也像是在总结他的人生哲学:从最初的抗争,转为宁静的思索,再到大彻大悟的歌颂欢乐。贝多芬用音乐告诉我们:苦难并非生命中的全部,欢乐与美丽才是生命的主题;不论命运如何残酷,也要用最激情的声音歌唱欢乐,这才是一位“英雄”!“痛苦与悲伤只是过眼云烟,只有欢乐才是永恒。”这才是生命的真谛,也是贝多芬在尝尽人生苦难后获得的最终的人生感悟。这一刻,那个身在垂死病中,但仍然勇敢地歌唱生命、歌唱欢乐的他,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心目中的“英雄”。

贝多芬一生经历无数坎坷与桎梏,他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同时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上帝没有给他欢乐,而他却创造出欢乐来给予世界!”

【参考文献】

[1]孟鑫,滕秋红.拥抱宇宙:音响哲人贝多芬与时代同行的人生轨迹[J].艺术研究,2009(01).

[2]刘燕忠.如何把握贝多芬《悲怆》第三乐章的技巧与情感[J].歌海,2009(02).

[3]王龙君.音乐家的成长历程[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1).

[4]孙洁.论贝多芬的英雄情结[J].歌海,2009(01).

[5]范棕莲.比较贝多芬音乐解读贝多芬心灵[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01).

[6]黎章民.我爱上了贝多芬——从《贝多芬论》成书谈起[J].人民音乐,2009(01).

[7]王汉君.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管窥贝多芬音乐[J].内蒙古艺术,2008(02).

[8]赵柯丽.从主题看贝多芬交响曲中的思想内核[J].皖西学院学报,2008(06).

[9]郑培.浅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J].中华文化论坛,2008(S1).

[10]胡山林.贝多芬音乐的终极关怀精神——读《贝多芬之魂》[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8(03).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音乐创作贝多芬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汉族传统民间歌曲创作的美学特征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浅析德彪西音乐创作精髓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
贝多芬的故事(下)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