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社会勤俭的现状分析

2016-04-08魏妮珂杜广强

现代交际 2016年4期
关键词:节约现状

魏妮珂 杜广强

[摘要]在物质财富日益丰盈的今天,我国综合国力逐步提升,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勤俭节约已不再是无奈之举,然而,勤俭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文化,在某些人头脑中似乎慢慢消失。本文对当今社会勤俭的现状展开研究并分析其对策。

[关键词]勤俭 节约 现状

[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4-0052-02

新中国建立之初,勤俭建国、勤俭办厂、勤俭办社,勤俭节约成为一个时代的风向标。历史已经远去,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比当年有过之而无不及。然而,勤俭作为一种精神、一种意识,在某些人头脑中似乎慢慢消失了。

一、当今社会勤俭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在我们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全民勤俭意识并没有因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达到它该有的高度和深度。一些领导干部利用公款吃喝,挥霍浪费,他们比阔气、讲排场;讲享受,比消费;讲条件,比待遇。他们自身存在的享乐主义及奢靡之风,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这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我们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某市‘政府上班大道由原有4车道一级公务一下改为12车道,接近北京长安街水平,占用耕地超过1000亩”,“北方某镇办公楼模仿天安门设计建造,话费资金近千万元”,这显然是极端的事例,但奢靡之风正在弥漫,应该说是不争的事实。不仅如此,片面追求高速发展,导致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近一年来,一大批党和国家的高层领导干部相继落马,无不牵扯奢靡浪费。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建设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但从全国现状看,奢靡浪费之风仍是春风吹又生,奢侈挥霍之举依旧屡禁不止。

近年来,中国的浪费背后则是一幕幕触目惊心的数字,每年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人一年的口粮,公款吃喝以千亿计,大学生每年倒掉的饭菜总量也可以养活1000万人。虽说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初步的国富民强,但我们并未富裕到可以任意挥霍的地步。我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GDP还很低,人均资源占有量先天不足,更何况还有1.28亿贫困人口,不少边远地区还很落后,全国还有很多低保户,还有许多家庭买不起房,还有一部分学生上不起大学,我们又怎能未富先奢?我们没有理由铺张浪费。面对我国的国情和现状,习总书记提出必须狠刹奢靡浪费之风,大兴勤俭节约之风。要把“勤俭节约”全民行动融入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把勤俭节约作为正党风、促政风、带民风的大事要事来抓,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环节。

二、当今社会勤俭现状的缘由及解决对策

(一)当今社会勤俭现状的缘由

不可否认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勤俭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值得肯定和发扬,但是从长远来看,我国勤俭还存在问题。

1.奢侈浪费传统的恶俗

“勤”“俭”与“奢”“侈”,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传承史上,勤俭作为中华传统美德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但是,奢靡文化却始终主导着社会发展的潮流。

2.勤俭节约理念的时代断层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理念深深植根于自己的头脑之中,建筑了勤俭节约的新局面。然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奢侈浪费之风成为了社会民众思想中的毒瘤,新中国成立后的勤俭理念出现了断层。

3.素质教育的缺失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要从青少年抓起,我国对孩子勤俭方面的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特别稀缺、薄弱。学校教育普遍重智轻德,道德教育被置于边缘地位。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部分人认为吃喝玩乐属于个人私事,与社会发展无关,他们铺张浪费,虚荣心高涨,享乐主义思潮膨胀。甚至有人认为时代进步发展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过时了。这些看法看似新潮,实质上是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颠倒模糊了。许多西方国家将勤俭节约作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列入了学校的条条框框之中,而且在教材中突出体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并且鼓励教育机构理论结合实际地对孩子展开勤俭节约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勤俭节约思想和习惯。反观国内,《小学德育纲要》和《中学德育大纲》这两个由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材料中,却罕见勤俭节约教育的影子。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教育缺失。

4.政府部门缺乏模范作用

我国的政府官员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车出行,贪污腐败、铺张浪费的事件,为人民群众所诟病。从富丽堂皇的办公楼、宿舍楼,到花费庞大的公款消费;从令人咋舌的公款旅游,到巨额的公车消耗,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而且对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5.制度体系的管理漏洞

我国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远远不够,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法律体系还在起步阶段,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相关部门的执法力度也非常薄弱,绿色部门没有执法权。我国虽然有了一些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规定,在有的法律中也规定了一些勤俭节约的规定,但从总体上看,还是初步的,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实质性内容不多,覆盖面不广,执行力也不强,原则笼统,责任不明确,可操作性不强。

(二)解决对策

面对我国资源濒临枯竭,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局面,必须克服缺少勤俭意识所带来的困扰。

1.完善勤俭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针对现阶段社会勤俭意识严重缺失,自然资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应当尽快将“节约资源”入法,从战略角度上推进资源节约,从根本上树立全民勤俭意识。目前,尽管我国已初步形成以国家基本法为核心,以国家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业务规则相配套的多领域、多层次的资源节约法规体系。但这毕竟只是某一领域的,层次低,局限性大,程序上不尽合理,而且缺乏统一协调性,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不配套甚至滞后,无法解决我国目前能源安全的问题以及缓解环境资源保护的巨大压力。针对我国目前的勤俭困境的现状,我国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适应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法制体系。首先,健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基本法。层层建立责任制,在各级各部门实行责任包干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健全勤俭节约制度,完善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把握勤俭关。其次,修缮完整资源基本法律及其规章制度。加强勤俭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管理体制。

2.完善政府职权

政府是社会的管理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提供者。首先,政府要贯彻勤俭理念。坚持规划先行,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减少建设性浪费;坚持实事求是,减少“形象工程”;坚持效率优先,提高行政效率,减少成本。其次,改善政府的决策机制。政府的有效决策行为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政府决策的失误,会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给社会资源带来极大的浪费。因此,要尽快建立政府、政协、人大三位一体、相互制衡的决策机制,实现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再次,严格控制政府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保证重点支出的需要。推进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提高政府财政使用资金的规范性和安全有效性。针对如今政府官员的“三公消费”,取消涉及国家外交、国防等部门外的一切独立办公场所,实行各级政府部门集中办公;严格限定公务接待范围;从严限定公车配置范围。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建设一个让群众满意的行为规范、透明公正、效率优先、清正廉明的政府。

3.营造全民勤俭氛围

首先,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切实加强在校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确保学生在入社前养成良好的勤俭节约习惯,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坚持下去。把勤俭节约意识融入学校教育,开展青少年“勤俭”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受到熏陶感染,从小树立勤俭节约光荣、奢侈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其次,勤俭意识的强弱,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必须让勤俭节约意识深深植根于每个公民脑海中,体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要全面推进全社会的勤俭意识建设,在各小区以及各家庭中开展“俭以养德,人人行动”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号召全社会参与进来,从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小事做起,自觉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树立勤俭节用意识,让勤俭成为习惯,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4.树立正确的勤俭观

荀子认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这既是中华民族长久生存的智慧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华民族历来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的真实写照。面对我国现在勤俭意识缺乏的困境,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勤俭观,把“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指导方向,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伟大目标,在全社会提倡勤俭意识。第一,坚持可持续发展,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改革开放后,发展被简单地认为是经济的增长。于是,为了经济的增长,人们不顾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能源短缺的恶果,对自然资源进行疯狂开采。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必须改变观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恶化。第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确的消费观是自律精神和高尚道德品德的表现,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作为一种理性的、环保的消费观念,它是一种人们既不会为五斗米折腰,又不会为世俗所牵连的消费观,其落脚点是提倡资源节约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5.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

党员干部要从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上崇勤尚俭,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要把勤俭意识与公仆意识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沟通、互通有无、互相联系的有机统一的整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牢记心中,充分发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树立勤俭新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抵制“四风”带来的不良影响。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树立先锋模范作用,以高度负责的工作精神,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坚决杜绝“三公消费(公款旅游、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思想,把勤俭节约行为融入到日常生活之中,做到严于律己,严以用权,俭以修身。

【参考文献】

[1]温美荣.节约意识缺失: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制约因素[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2]李霞.厉行勤俭节约 反对铺张浪费[J].山西党校报,2014(09).

[3]王伟.论增强节约意识[N].光明日报,2007-04-04.

[4]张琪.拓展廉政文化的广度[N].湖北日报,2012-11-21.

[5]顾伯平.越是发展进步 越要勤俭节约[N].云南日报,2007-7-10.

[6]陈林.节约:通向和谐社会之路[J].决策与信息(下半月刊),2007(02).

[7]胡飞雪.尽早回归商俭行俭的传统美德[N].上海证券报,2015-02-11.

责任编辑:张丽

猜你喜欢

节约现状
浪费可耻节约为荣
节约
这样的节约要不得
节约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