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形式的探索

2016-04-08平远县田家炳中学杜振平

师道(教研) 2016年2期
关键词:动点认知结构课堂练习

文/平远县田家炳中学 杜振平



优化初中数学课堂练习形式的探索

文/平远县田家炳中学杜振平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基本理想明确指出,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通过学生的主动思考,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孩子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不同层次的知识体验,得到不同能力的提升。

一、基础型练习

基础型练习是指运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些练习形式,题型覆盖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点。实践证明,初中学生理解数学概念与定理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如果教师一味单纯地讲基础知识,学生就会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我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主要是运用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进行复习,通过这样的小练习,一是让学生能够对初中所学习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复习,二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点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得到健康的发展,从而形成准确稳定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类似型练习

类似型练习是指与例题类似的题型进行强化训练,采用类似题型可以使学生用已有的认知方法去同化新知识,这样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失去平衡后,学生会以旧的认知经验同化新知识,从而找到新的平衡去掌握新知识。

例1已知:如图AB是圆O的直径,CD是弦,AE⊥CD,垂足为E,BF⊥CD,垂足为F。

求证:EC=DF。

例2已知:如图直线MN和圆O切于点C,AB是圆O的直径,AC是弦,AE⊥MN于E,BF⊥MN于F。

求证:(1)AC平分∠BAE。

(2)AB=AE+BF。

评析:例2只是把例1中的EF平行移动到与圆O相切的位置,因此他们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所以是类似型练习。

三、阶梯型练习

阶梯型练习是指题目难度一步一步提高的练习形式,众所周知,一是学生解答一道题目是需要进行思维操作的,有时在解决问题中,因问题不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故学生无法解决此问题。二是如果问题离学生的认知能力太远,就必须搭引桥把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到要解决问题的标准上来。三是教学实践表明,由于数学知识自身的内在联系,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是不容易发生跳跃式发展的,必须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因此,设计阶梯型练习,可以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由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到解决复杂问题,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解方程

评析:以上三道小题一步一个台阶,后一个问题可转化为前一个问题的类型进行解答,学生在解此类题时,从最低要求出发,其认知结构不断丰富,最后逐渐建构起解答此类问题的认知结构。

四、提高型练习

提高型练习是指针对班内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设计的综合型练习。这类学生,如果只做基础的习题,会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为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要适当设计一些有难度的练习题,以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对于动点类综合题学生往往不知如何获得解题思路,可设计如下练习题以提高学生解答动点问题的能力。

例4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 =4cm,∠A =60°,BD⊥AD,一动点P从A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A→B→C的路线匀速运动,过点P作直线PM,使PM⊥AD。

(1)当点P运动2秒时,设直线PM与AD相交于点E,求△APE的面积。

(2)当点P运动2秒时,另一动点Q从A出发沿A→B→C的路线运动且在AB上以每秒1cm的速度匀速运动,在BC上以每秒2cm的速度匀速度运动,过Q作直线QN,使QN//PM,设点Q运动的时间为七秒(O≤t≤10)直线PM与QM截平行四边形ABCD所得图形的面积为Scm2。

①求S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

②求S的最大值。

评析:此题是比较综合的动点题型,动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惟妙惟肖,此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需发现问题中的动态不变性,才能顺利解答此题。

五、纠正型练习

纠正型练习是指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根据练习情况进行错误率的统计,对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要分析其错误原因,然后设计练习,从而纠正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错误的练习形式。众所周知,只要通过多练习,学生才能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因此,在练习中,要对学生做错的题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针对错误情况,分析思维障碍的原因,对症下药。一是练习是发现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不完善的有效方法,二是针对学生认知结构情况重新设计此类练习题,可以把学生的认知结构重新进行调整使之形成完整正确的认知结构,三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双基”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评析:造成上述错误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准确地掌握绝对值的意义,因此导致运算错误。没有掌握法则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点:一是学生没有理解法则,学生要理解法则必须以准确、合理的数学认知结构,如果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不合理或有错误,这样在同化新的法则时,就会出现错误;二是粗心造成的组织错误,虽然原有的认知结构是正确的,但在理解新的法则时,需要认知结构的再组织,在重新组织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三是在建构新的法则时所运用的认知图不正确因此产生了错误。

六、归类型练习

归类型练习是指同一类习题的集合,可以是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或者是本质相同而条件不同的一类习题,对其归类进行练习。一是运用变式题进行教学,这是初中数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应变能力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变式题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使用好变式题,就会使课堂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运用多题一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效地减少练习的数量,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三是对条件不同而本质相同的题目进行练习,既能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又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结合知识生成发展的规律特点为学生创造练习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练习内容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练习,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这也是实现高效课堂而打下坚实基础的有效途径。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动点认知结构课堂练习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动点轨迹方程的解法探讨
浅谈小学低年级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