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NA含量变化的讨论

2016-04-08新疆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6年4期
关键词:着丝点细胞分裂细胞核

新疆 姜 维

DNA含量变化的讨论

新疆 姜 维

关于DNA含量变化的讨论,有必要先统一对几个问题的认识:

1. 一条染色体是由一个DNA分子螺旋而成,即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在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完成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被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称之为一个染色体,其中的每个染色体称之为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一条染色单体是由一个DNA分子螺旋而成,此时一个染色体中含有二个DNA分子,即染色体复制后,一个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着丝点分裂后,两个染色单体变为两个染色体,每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具体见下表所示。

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关系及其所处的时期:

2. 染色体:DNA=1∶1.1……1.9,是DNA分子在复制期间的染色体与DNA的比例关系。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解旋后的DNA两条多聚脱氧核苷酸链为模板,因此DNA的相对含量最低为1。DNA的复制同时也是“边解旋边复制”,在此过程中,DNA的含量逐渐地增加,于是其相对的含量可以为1.1,1.3,1.5,1.7,1.9……最终达到2,表明复制完成,一个DNA分子变成两个DNA分子。在DNA变化曲线中以一段斜向上的直线表示这个比例关系。

3. 细胞核存在的问题。具有连续细胞周期的细胞是有着完整细胞核的,DNA的储存、复制、转录等过程都在细胞核中完成。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需要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的运动,而纺锤体的形成是在细胞质中,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必须先与染色体接触,这就需要溶解核膜,因此,核膜在细胞分裂的前期逐渐的溶解消失,当细胞完成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并且到达细胞两极时,在染色体的周围核膜重新出现,形成了两个细胞核。所以在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新核没有出现之前,可以看作细胞中存在有一个细胞核。

另外,细胞核的分裂是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而不是像动物细胞分裂那样凹陷缢裂完成分裂。

4. 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细胞分裂可以分为细胞核分裂、细胞质分裂两部分。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着许多的不同,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的分裂不同,其细胞核(染色体的活动)分裂是完全相同的。在有丝分裂中,先是完成细胞核分裂(重新形成两个细胞核),再完成细胞质分裂(植物,位于赤道板新形成的细胞壁与周围的细胞壁接触;动物细胞凹陷缢裂,细胞膜接触融合在一起,分割母细胞为两个子细胞)。所以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减半,要早于细胞中DNA含量的减半。

【例1】下图所示曲线为细胞周期中DNA的变化情况。请据图讨论分析,下面几种情况下DNA含量减半各发生在什么时期:

(1)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减半。

(2)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减半。

(3)一个染色体中DNA含量减半。

(4)一个染色单体中DNA的变化。

【解析】

由上面曲线分析可知,一个细胞的初始阶段DNA含量为2N,O~2为细胞分裂的间期,其中的1~2为DNA的复制期,O~1为DNA复制前期,2~3为前期,3~4为中期,4~5为后期,5~6为末期,6之后为下一个周期的间期。O~6为一个细胞周期。

从O~4的一段曲线表示的内容是:DNA分子在复制时,其含量2N逐渐地增加,最终DNA相对含量增加到4N;在分裂的前期、中期过程中,只是染色体的位置、形态发生变化,其数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DNA的含量保持不变。

在细胞分裂的后期(D~D1),着丝点分裂,原来的两个染色单体变成两条染色体,染色体加倍,原来一个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变成一个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细胞中DNA含量没有变化,但是染色体中的DNA含量减半。所以染色体中DNA含量减半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后期开始时,即DE段。

在细胞分裂的末期(D1~D2),核仁、核膜重新出现,一个细胞出现了两个细胞核,细胞中染色体、DNA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核,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DNA的数目没有变化,但是每个细胞核的染色体、DNA含量只有后期时的一半。所以细胞核中DNA含量减半发生在细胞分裂的末期开始时,即D1~E1段。

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DNA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中,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DNA减半发生在细胞分裂完成时,即末期结束时D2~E2段。

一个细胞中染色体、DNA的减半发生在末期结束。一个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末期开始。一个染色体中DNA含量减半发生在着丝点分裂时,即后期开始时。

染色单体在细胞分裂间期——复制、形成;在细胞分裂前期——出现、存在;在细胞分裂前期、中期——存在;在细胞分裂中期——稳定清晰;在细胞分裂后期——消失。

【答案】

(1)一个细胞中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结束时。

(2)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末期开始时。

(3)一个染色体中DNA含量减半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开始时。

(4)一个染色单体中DNA的变化:染色单体存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一个染色单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有丝分裂后期染色单体消失。

【例2】根据每个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动物细胞归为甲、乙、丙三组,每组细胞数如下图l所示。根据细胞中的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下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图l中的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AB段

B. 图l中的丙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BC段

C. 图l中的甲组细胞全部位于图2中的DE段

D. 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会导致丙组细胞数增多

【解析】分析图1可知,细胞数目的多少与此阶段经历的时间长短有关。某时期的细胞数目越多,说明此阶段经历的时间越长。甲组、乙组表示分裂间期的细胞,丙组表示分裂期细胞。在细胞周期里,分裂间期经历的时间一般是分裂期的5~10倍,因而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为分裂期的5~10倍。分析图2,细胞分裂时期的AB段为DNA复制期,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为大于2,小于4。这段时间经历比较长,每个时间DNA的相对含量都是不同的,虽然每个时间段的细胞数目不多,但是整个AB段的细胞总数目相对较多,故A项正确;细胞分裂时期的BC段为细胞分裂期,此时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为4,这时的细胞数目相对最少,故B项正确;细胞分裂时期的OA段为DNA复制前的间期一段时间,DE段为细胞分裂期的末期结束,这两个阶段细胞中DNA的相对含量为2,这时的细胞数目相对较多,故C项错误;纺锤丝牵引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以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没有纺锤体,染色体无法移向细胞两极,细胞就无法完成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中DNA相对含量为4,故D项正确。

【答案】C

DNA含量的变化有:不变,增加,减半,加倍等几种情况。以上例题内容主要涉及前面三种情况,关于DNA含量加倍情况,请参考例3。

【例3】下列情况细胞中DNA含量加倍的有 ( )

A. DNA的复制

B. 受精作用

C. 纺锤体形成受阻

D. 细胞的融合

E. 低温处理顶芽细胞

F. 细胞的癌变

G. 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被破坏

H. 着丝点分裂

I.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

【解析】

受精作用,来自精子有一套染色体,来自卵子有一套染色体,所以受精卵的染色体加倍;细胞融合,同种生物的体细胞融合,细胞中的DNA含量增加一倍;不同种生物细胞融合,DNA含量增加,但是倍数无法确定;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处理顶芽细胞、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被破坏等过程,会影响抑制细胞质的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加倍,DNA含量加倍;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DNA含量不变;细胞癌变,是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不是DNA加倍;纺锤丝牵引染色体运动,是在细胞内进行,细胞中的DNA含量没有发生变化。故FHI选项染色体没有加倍。

【答案】ABCDEG

(作者单位:新疆兵团第八师121团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着丝点细胞分裂细胞核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抗着丝点抗体B阳性的临床价值探讨
野生鹿科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报告
植物增殖细胞核抗原的结构与功能
再谈着丝粒、着丝点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的修订
抗着丝点抗体在多种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
中药提取物对钙调磷酸酶-活化T细胞核因子通路的抑制作用
对着丝点分裂还是着丝粒分裂的分析
例谈思维可视化在细胞分裂教学中的应用
多形式、多角度诠释细胞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