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概念复习应先搞清“性质”

2016-04-08江苏朱志宏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6年1期
关键词:市场经济性质文化

江苏 朱志宏

政治概念复习应先搞清“性质”

江苏 朱志宏

“性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很多概念需要我们从“性质”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如果能够从事物的性质上进行“区别”,着实可以深化学生对关联知识的认知,大大减少答题的失误。

以下就对思想政治教材中的“性质”做一个简单梳理,供参考。

一、《经济生活》部分

1.商品、货币

商品有两个基本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这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商品与其他一切有用东西的共性,也就是说使用价值并非商品所特有。价值体现的是一种劳动交换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根本性质、根本属性,是商品之所以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若某样东西没有价值,它就不可能成为商品。

货币本身也是商品,货币的“本质”也即它和其他商品的“区别”是——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专门充当“一般等价物”。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哲学教材中,运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给事物定性,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地位,就决定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了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性质是一个易错易混点,这里单独提一下。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由公有资本(国有资本和集体资本)与非公有制资本(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共同参股组建而成的新型企业形式,其性质一般是由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占优势并控制企业的出资者性质决定的。在我国,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如果国家和集体控股,则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3.企业、公司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企业的性质可以概括为“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受计划经济时代的影响,至今民间还有“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说法,这里不妨解释一下,企业单位一般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生产性单位,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如学校、医院等),不属于政府机构,但国家会拨以财政补助。

公司是现代企业的典型组织形式,具有企业的所有属性。“企业法人”常常被认为是公司的性质,这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4.商业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可见,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性质也是“企业法人”。在经营性质和经营目标上,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不同,商业银行以追求银行利润为目的,在经营过程中讲求营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原则,不受政府行政干预。

我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是政府(行政机关)的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政策性银行是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或政府的相关决策进行投融资活动的金融机构,直属国务院领导,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2008年末,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挂牌,被认为是开启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化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5.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本身不具有“社会性质”的“标签”意义。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起初,关于能否搞市场经济曾经有过争议。邓小平同志最终指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手段,因此,资本主义可以用,我们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当市场经济和一定的社会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则使其具备了“性质”上的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我国的市场经济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繁荣经济,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贫富两极分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展目标上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的最好体现。

6.世界贸易组织

有“经济联合国”之称的世界贸易组织(WTO),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WTO作为正式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法律上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处于平等地位,其职责范围除了关贸总协定原有的组织实施多边贸易协议以及提供多边贸易谈判场所和作为一个论坛之外,还负责定期审议其成员的贸易政策和统一处理成员之间产生的贸易争端,并负责加强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合作,以实现全球经济决策的一致性。

二、《政治生活》部分

1.国家性质

国家性质就是国家的阶级本质,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什么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国家性质,也是一国国体。我国的国体,宪法表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村委会、居委会

在我国,村委会、居委会的性质是村民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委会、居委会不是我国的政权机关,不能认为是“基层政权组织”。

3.国家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还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立法机关。

政府的性质是国家行政机关。“我国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这句话不应构成对我国政府的独立定性,因为我国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其他国家机关也应当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同样,“我国的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者”也不宜作为政府的性质来规定,因为我国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其他国家机关也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者”,和政府一样,都由人大产生,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各自执行人大通过的法律和决议中的不同工作部分。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我国,公安局、司法局、法制局和前文提及的中国人民银行都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在性质上都属于国家行政机关。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我国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惩办犯罪分子,解决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和行政纠纷,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通过行使检察权,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实行监督,打击各种犯罪分子,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4.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先锋队”不是一回事,“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回答党的阶级基础问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回答党的群众基础问题。党的性质用“两个先锋队”来表述,表明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努力做到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的学说,政党的性质即其本质属性是阶级属性,是看这个政党是代表哪个阶级或阶层的根本利益,它的纲领和实际行动是为谁服务的。我国的民主党派有其特殊性,从成立时就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这是中国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如以民革来说,新中国成立前其成员的基本成分是国民党中、上层的民主派,但也包括其他阶层的爱国主义人士,是为反对三座大山结成的政治联盟。新中国建立后,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我国社会阶级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民主党派的社会成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多种经济成分的发展,民主党派的社会成分更不是单一的,有更明显的广泛性、联盟性和统一战线性质。邓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据此,可以简单地概括各民主党派的性质——“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性质的政党”。

5.人民政协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规定,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以下特点:一是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在“大团结,大统一,囊括一切代表人物”方针下,尽最大可能地把一切可以团结、联合力量的代表人物吸收进来,并在共同政治基础之上“求同存异”。二是党派合作性。人民政协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各民主党派可以政党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提案,开展参政议政的各种活动。人民政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履行各项职能,积极促进中国各党派间的团结合作。三是民主协商性。人民政协是我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对人民政协性质的把握,要强调它“不是国家机关”。

6.宗教

关于宗教的性质,教材“专家点评”部分概括得很全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经历了社会经济制度的深刻变革和宗教制度的民主改革,不再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利用的工具,而成为信教群众自办的事业;宗教团体成为联系信教群众的爱国组织;宗教界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教群众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

从哲学的角度说,宗教信仰归根到底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三、《文化生活》部分

1.文化

首先从文化本身的性质来讲,作为“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所谓“意识形态”,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象、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概言之,意识形态领域从属于“上层建筑”。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性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属于建立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带有“群体性、系统性和历史性特征”的上层建筑内容。

其次从文化的作用来讲,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当代文化、大众文化都具有“两面性”,在性质上都有“精华”与“糟粕”的部分,都可两分为“先进的、优秀的”与“落后的、腐朽的”,前者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后者则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所以,不能笼而统之地认为“文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教材第四单元中,“我们越是追求丰富的文化生活,就越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此处的“不同性质文化”即为本段意旨所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四、《生活与哲学》部分

1.物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当然,我们可以结合“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来把握物质的性质。这里的“唯一特性”,旨在强调“客观实在”是物质与意识的“本质区别”。

2.意识、认识、社会意识

参见前文关于“文化的性质”论述。意识、认识、社会意识和文化一样,也存在“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与“错误的、歪曲的、落后的”两面性,不同性质的意识、认识、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人的实践、社会存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做选择题时,特别要小心涉及此类字词的论断,注意前言后语的“信息对称”。

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当矛盾的主要方面发生了变化,事物的性质也就随之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在看到“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的同时,不能忽视“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进程也有一定的影响。这就是要坚持“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相统一”。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性质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性质的应用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市场经济
完全平方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九点圆的性质和应用
谁远谁近?
厉害了,我的性质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