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升解答辨析题能力

2016-04-08江西刘丙胜

教学考试(高考政治) 2016年1期
关键词:评析观点命题

江西 刘丙胜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提升解答辨析题能力

江西 刘丙胜

辨析类主观题又称评析题,就是要求考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对试题中所提供的观点和材料,进行科学的辨别和分析,从而说明理论问题或现实问题的一种题型。这种题型不仅可以考查考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而且可以考查考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在解答非哲学类评析题时,由于学生缺乏科学思维方法的系统指导,以致思辨片面、单一而没有深度和创意等,得分率较低。正本溯源,自觉以辩证思维方法为指导,可提高学生辩证评析问题的能力,让思辨全面、多向而有深度和创意。

一、运用系统思维方法,精准定位“辩”点

辨析题的一般思路是一辩二析三结论。寻找“辩”点,确定评析题的类型是正确评析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思维方法的不科学,会找不准或找不全“辩”点,导致分析错位或不到位。运用系统思维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与综合,在立足整体把握问题大意的基础上,把问题分解为部分,对一句话或几句话进行拆分;然后寻找关系,找不同主体间的关系、找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找整句话的逻辑关系,从这三种关系中提炼出“辩”点。

1.找不同主体间的关系。例如:“制定反垄断法,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本题主要考查制定实施反垄断法的作用(整体),反垄断法的作用涉及“消费者权益”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两个部分,它们的关系是“颁布实施反垄断法,不仅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2.找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例如:“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会影响居民存款的实际效益。”本题必须搞清楚“下调银行贷款利率”与“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关系”。利率下调时,如果利率水平低于或等于物价涨幅水平,存款者的收益下降或不复存在;如果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水平,则存款者的实际效益不受影响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

3.找整句话的逻辑关系。例如:“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可按逻辑分层为:

知识 ‖是 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 力量。

主语 谓语 (定语)(定语)宾语

这样可明确分为三个层次:

①知识是力量;②知识是唯一力量;③知识可以推动社会进步。

设疑与分层次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分层次是设疑的前提和基础,层次分得清,设疑才设得巧。而层次要分得清楚、全面,也需要善于设置疑问。

在第①层的基础上,我们知道,知识属于意识、认识范畴,我们可以设问:知识能直接推动社会进步吗?在第②层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问:除了知识,推动社会进步的还有其他力量吗?在第③层的基础上,我们设问:知识可以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吗?

这样,在原来分层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三个层次,使分层趋向全面,答题就更全面。

二、运用辩证思维观方法,精致分析“辩”点

辨析题根据所提供观点和材料正确与错误的特点,可分为简单型、附加条件型、观点片面型、正误混杂型等类型,下面重点介绍后面三种类型辩证思维方法。

1.依据真理的相对性思维,厘清观点真理性的条件和范围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特定的过程来说的,如果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或超越历史条件就将变成谬误。依据真理相对性的观点可指导我们有效评析附加条件型的评析题。

附加条件型的评析题,是指命题内容所列举的材料或理论观点是孤立的抽象的,不能予以直接肯定或否定,在一定条件下正确,在一定条件下错误,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附加特定条件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如2015年高考海南卷第23题:“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要增加财政收入就应提高税率。请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解答此类题时,不能笼统地表态,要根据不同条件作具体的分析,写一个条件作一个分析(在税率较低时,提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会增加纳税人负担,挫伤生产经营积极性,导致税基减少,财政收入下降。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扩大税基),最后的结论“不科学的”“不能笼统地说、要作具体分析”“此观点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全面”等。

2.依据联系的多样性思维,补全观点正确的内容或其他理由

观点片面型辨析题是指命题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不全面,需要补充内容或其他理由的。命题通常认为,结论要成立必须要有题中所给的这个前提,因为这个前提本身没有错;命题存在的缺陷是没有看到结论要成立还需要其他条件。解答此类辨析题,应先对题中的正确观点给予肯定,对题中合理的理由进行分析说明,然后将其他理由补充全面并阐明其根据,然后作出结论。结论往往是“片面的”,或者“看到什么,没看到什么。”因为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学生解答观点片面型评析题时虽然明知“辩”点,但常会出现分析时没有思路、有思路但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不知怎么补充观点正确的内容或其他理由。联系多样性的观点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针对性强的有效指导。联系多样性要求我们:①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主观与客观、内部与外部、有利与不利等);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②不能忽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和事物,不能忽视联系的中间环节 。

现以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第39题(2)“有人从钱学森的经历中得出结论:‘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为例加以说明。该题的“辩”点非常明确,是分析“教学观念”与“学生成长”的关系。该观点具有合理性,教学观念的确影响学生的成长。但“学生成长”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教学观念不是唯一的因素,只是一种主观因素(况且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外部因素,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客观因素(教学实践)、内部因素(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学习动力等)。按此思路分析,就能补全观点正确的内容或其他理由。

3.依据矛盾的思维,深入阐述命题内容的正确与错误

正误混杂型即亦此亦彼型,就是说命题内容正确与错误交错混杂,真伪难辨。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1)命题中内容总体上是正确的,但其中包含错误或不合理的因素;(2)命题观点从总体上看来是错误的,但其中包含有正确的或合理的因素。答题时,要先肯定其合理的成分,阐述理由;然后再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再阐述理由。

完成正误混杂型试题,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能基本判断出命题中内容合理的因素和不合理的因素,但在深入分析时却难以为继。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自然也是解答正误混杂型评析题的“金钥匙”

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第39题第(1)问“运用哲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经济不景气成就文化产业发展是一条规律’的推断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作简要评析。该题包含两个“辩”点:一个是经济不景气是成就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另一个是这个经验可以上升为规律。从哲学角度分析,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经济不景气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外因,看到外因的作用,所以推断具有合理性;推断没看到事物发展内因的同时,又将矛盾规律与经验等同,其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有严格的区别,规律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稳定的联系,经验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不同于规律。把有限的经验提升为普遍的规律,是不严谨的。

4.依据辩证否定思维,分析力求体现创新精神

评析题是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方法和观点论证探讨问题时,要求学生评价已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在已有方法的基础上提出更新或更合理的方法,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由于对创新思维的认识不够,学生普遍不知道如何体现创新思维,以致分析缺乏深度和创意。在高考政治试题中,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对事物既肯定又否定,通过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对已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进行深化和延伸,从而得到一种新的观点。如2015年高考海南卷第23题,在根据不同条件具体分析观点的正确与谬误后,运用求异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性思维等对已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进行深化和延伸,从而得到“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扩大税基”的观点,彰显了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辨析题的考试普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准”的现象,得分较低。辩证思维方法的运用为科学有效的评析提供了指导,提升了评析能力,做到精准定位、精致分析。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全南中学)

猜你喜欢

评析观点命题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评析复数创新题
观点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
2011年“夏季擂台”命题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