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
2016-04-08瞿行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年级一班
文/瞿行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年级一班)
秋月
文/瞿行健(中央民族大学附中高三年级一班)
今日立秋,秋风渐起,吹落了窗前梧桐叶,也吹散了遮掩着秋月的云层。于是,我得以看见这秋月的真容:明黄色的球体正高高悬在空中,浑身散发着清冷而又温柔的光亮。
此时,这月光正向我的房间蔓延:透过窗台,痴痴地、柔柔地漫进小屋,漫到了它可以去的地方,不留一丝丝缝隙——我的眼前。它,带着神秘,带着浪漫,带着忧伤,带着哀怨,把我,带向了浩渺苍穹,带向了无穷宇宙,更将我带进了悠远的历史深处。
自古以来,便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月中桂树……月亮不仅成为了人们向往的神秘之地,更是诗人们寄托复杂情感的对象。它时而将人们的思维引入无限的星空,“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时而又让人陷入对生命本源的无尽思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时初照人?江月年年只相似,人生代代无穷已” 。
古人认为,月的阴晴圆缺象征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因而中秋之月圆满之时也是万家灯火团圆之日。一轮婵娟,千里共赏。但月照不同之人,月出不同之地,其景固不相同,其情亦不相同。
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歌曰:“月明星稀,乌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歌声沉郁而苍劲,随江风远逝。
苏子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发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浩叹,思接千古,忧从中来。
茫茫大漠,千里黄沙,一片寂寥,当空皓月倒影在月牙泉中,水天之月交辉。月光下的沙漠清泉,仿佛一面镜子。鸣沙山上的黄沙,远处莫高窟的岩壁,此时都被月光镀成了银色。忽然旌旗闭空、金戈铁马、鼓声震天,而后是尸横遍野、战马哀鸣……微风吹过,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月牙泉的湖面泛起一层层涟漪,水中的月亮变成了一潭零碎的月光。见证了一千年风雨沧桑的莫高窟在月光温柔的臂弯中却像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安然入梦。那些铁马秋风、那抹血色残阳都已渐渐隐去,只有这温柔的月光抚摸着旧日的沧桑。
紫禁城见证了明清数百年来的兴衰,历经了数不尽的宫廷政变与血雨腥风。此刻,月亮升上紫禁城的飞檐之上,沐浴在这清冷而又柔和的月光之下,庄严的皇宫也变得如此柔美:石阶上汉白玉的雕龙依旧是那么威武;银白色的飞龙似乎随时可以腾云而起,叱咤风云;月光透过方格的窗户,投射进乾清宫中,威严的龙椅依稀可见,“正大光明”四字雄浑不减……月光下,今夜的紫禁城悄然无声,空空荡荡。原本的浮华炫丽历经风吹雨打已然消逝,充斥在这权欲之地的尔虞我诈也随之烟消云散。雕栏玉砌犹在,却换了人间!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时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月亮,人生,历史,难得的圆满值得我们用心感悟,用心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