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史论课全英语教学的实践与相关思考

2016-04-08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词汇笔者英语教学

屠 艳(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音乐史论课全英语教学的实践与相关思考

屠 艳(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背景下,高校展开专业课的全英语教学成为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重要举措。笔者结合自身的全英语教学实践与体会,认为一门优秀的全英语教学课程首先要正确认识英语教学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此外还要综合考虑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授课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版教材的合理选择与运用这三种因素。

全英语教学;音乐史论课;国际化;交流互动;原版教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及各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深入,国际化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教育部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在这一指令性文件的号召下,国内各高校纷纷大力推进全英语课程的建设,积极探索、实践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对外开放形势和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需要。

目前国内各高校采用的全英语教学模式源自国外的双语教学(Bilingual Education)。在《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中, 双语教学被界定为“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2],即在学校采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双语教学分为维持模式(Maintenance Model)、过渡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沉浸模式(Immersion Model)三种类型。前两种模式是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汉语和英语的不同程度而界定的,是两种语言有机结合、互为教学主体语言的形式。第三种沉浸模式即全英语教学,是指所有的教学活动均采用英语进行授课,包括教材、讲授、板书、教学软件、课堂习题、课堂讨论、作业、考试等,是双语教学的高级阶段。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采用两种语言混合模式的双语教学效果令人担忧,这类课程普遍采用仅专业术语用英语、其余均用汉语的教学模式,有些课程甚至成为重词汇、轻内容的专业英语教学,很难做到知识目标和语言目标的有机统一。而沉浸式的全英语教学以其全方位的英语教学环境、灵活的课堂组织与互动、专业知识的国际视野与前沿性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占据着越发重要的地位,成为我国高校适应中国未来发展和教育国际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一、音乐史论课全英语教学的初步实践

2002年9月,笔者从美国纽约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访学归来后,在我校音乐学院尝试开设了一门全英语教学课程《19世纪歌剧史》。这门断代史隶属于音乐学专业的西方音乐史方向,是面向音乐学院大三以上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基础选修课。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均以英语方式开展,包括英语教材、英语讲授、英语练习与英语测试。为保证教学效果,本课程采取小班化教学方式,限选15人,英语基础较好的同学优选。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在于从形式和内容上都使西方音乐史的专业教学向国际水准靠拢,响应大学教育的国际化趋势,这无疑是一次教学改革试验。

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笔者在众多的西方歌剧史原版教材中,最终选定了2005年由美国歌剧旅行出版社出版的《歌剧的历史:里程碑与演变》(A History of Opera: Milestones And Metamorphoses),作者伯顿·D·费舍教授(Burton D.Fisher)是美国当代资深的歌剧理论家、指挥家、评论家。该著从歌剧的起源谈起,论及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流派、代表人物及作品分析,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和权威性,且难度适中。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有意识地吸纳了近年来歌剧研究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不仅构建了完整而系统的知识体系,还不时显露出作者新颖独到的批评眼光,且文风既有学术著作的严谨规范,也不乏深入浅出的通俗表达。笔者认为,选择这样的原版教材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和掌握本领域的国际研究动态,吸纳较新的学术成果。尽管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难度,通过课堂上细致的讲解和引导可以逐步克服。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与编排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分组讨论四个环节。在整个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引导与互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参与精神,努力创造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灵活互动的课堂氛围。

认真预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一门专业课必然涉及大量的专业范围的单词与音乐术语,这些词语对于大多数同学是陌生的,提前扫清这些“拦路虎”才能保证听课质量。笔者在每次课前都将下次课要学内容中的专业词汇、重点词汇、必读章节分发给学生,布置提前准确地朗读和理解这些词汇,并在此基础上研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标出疑惑之处。在笔者严格的课前审查下,绝大多数同学重视预习环节,逐渐提高了对专业英语词汇的认知水平及文献阅读能力。

课堂讲授是本课程教学组织中的一个核心部分。能够以清晰流畅的英语来传授歌剧理论知识,并以即兴灵活的互动方式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这于笔者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能够胜任,笔者为这门课投入了比其他常规课程高出几倍的备课精力,包括钻研教材、熟练朗读、设计习题、制作课件等,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对英语新闻、英语时事报道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英语口语的训练也成为必修的功课。在讲授的时候,笔者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多用简单句和口语化的表述,避免照本宣科,经常即兴穿插一些提问来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情况。在上课的初始阶段,理想中的课堂互动经常成为一个尴尬局面,因为学生的普遍问题是英语的运用能力较差。有的对所提的问题迷惑不解,有的即使听懂了,但由于口语能力所限也没有勇气主动表达,师生双方在适应期都有一定的挫败感。但这只是暂时的,我们深信只要坚持,定有收获。

每讲完一节内容,及时练习、及时巩固,也成为本课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在讲完 “威尔第三个时期的歌剧特点”之后,笔者立即分发相关练习,涉及威尔第歌剧的时期划分、各时期的风格特点、某些代表作的突出特征等内容,以帮助学生及时地查缺补漏、巩固知识。在做课堂练习时,两人一组,可以相互讨论、共同完成。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练习,并以较准确的发音来汇报答案。

根据教学进度和内容的需要,笔者经常组织课堂讨论。15人分为4个小组,一般是10-15分钟。讨论的内容是一些适于归纳概括或横向比较的议题,例如 “歌剧《卡门》的创作成就”、“罗西尼与威尔第歌剧风格的异同”等。每个小组由一位组长来调动大家发言,最后每组选一位代表来集中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及时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比较和扩展,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引发更具学理意义的思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刚开始的几次讨论并不理想,很多同学不适应这种方式,难于开口,甚至相互推脱,出现这种局面是在预料之中的。笔者一直积极引导学生发言,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英语来表达,并及时赞扬、肯定他们的努力与进步,提升其自信与学习兴趣。适当的压力和积极的鼓励成为推动同学们进步的动力,几次课后,一些平时不愿开口的同学也开始参与其中,讨论的氛围逐渐形成了。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有些特殊,平时的发言表现占据40%,最后的期末试卷占据60%。课堂上同学的主动发言可以相应地得到发言记录。一类发言是有备而来的,如词汇朗读、课堂练习汇报,另一类发言是临场性的,笔者即兴向同学们提问来调动他们的英语思维参与应答,便于随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例如在听完弄臣的咏叹调《朝臣们哪!》之后,笔者立即提问“Can anybody describe any different emotion in this aria?”每一届中都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英语功底扎实的同学,他们乐意即兴发言,勇于挑战自己,在班级中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期末试卷采用英语命题、英语答题的方式,迫使学生必须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词汇和常用词汇,除了考察课程基本知识,也考查学生运用英语的思维与专业写作能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同学们的学习感受,也利于笔者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笔者在期末曾挑选了英语程度不同的4名学生进行访谈。访谈的问题主要从课程学习感受和教学建议两方面展开,包括:(1)你为什么要选择这门全英语教学的课程?(2)你在课程的学习中存在哪些困难?(3)你希望从这门课中获得怎样的知识?(4)你对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有什么建议?

1号受访者(女,通过本科学位英语考试):当初选这门课主要是出于好奇,觉得这种教学方式很新鲜。之后感觉很不适应,尤其是前几次课有一多半都没听懂,挺受打击。后来这种情况好转了一些,因为我给自己适当施加了压力,逼迫自己坚持学习词汇、阅读英文教材,这样总算有了一定的提高。总的感觉因为英语基础不够好,还是有些力不从心。我建议老师讲课的语速再放慢一些,多用一些常用的熟悉的词汇和简单的句子来讲课。课堂的组织再活泼一些,那样同学们更有积极性。

2号受访者(女,通过本科学位英语考试): 选修这门课一方面是觉得新鲜,再就是想能学到一些较新的知识和方法,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刚开始我有一个适应期,主要是因为词汇生疏,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节奏,很容易走神。语言方面大致可以领会意思,但是遇到专业词汇因为不熟悉,还是经常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我觉得要想学好这门课首先英语基础要好,尤其是对英文素材的听读和理解能力。我建议老师今后除了原版教材,再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的论文或短评作为补充材料,那样可以帮助我们巩固对知识的理解。

3号受访者(男,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我毕业后有出国读研的打算,当初选择这门课是想提前接触到国际化的授课内容和方式。刚开始听课时有些不适应,跟不上老师的语速,后来积极地配合老师,自己下工夫做好预习和复习的功课,也就好了很多。回想起刚开始阅读英文原版教材时,确实感觉困难很大,但迫于上课的压力,还是坚持下来了。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充实了不少专业理论知识,英语的阅读和词汇水平也有了相应的提高。我的经验是自己多下工夫和坚持,还有上课时做笔记也很重要,个别不懂的单词马上把它记下来,课后再慢慢消化。

4号受访者(女,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当初的选择是觉得这门课既能学到专业知识,也能提高外语水平,一举两得。头几次课听课时有些吃力,很多内容都似懂非懂,很不适应。但由于各种原因,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到了学期中间的时候,我的听课质量好了很多,有时候个别地方没听懂,但是通过做课堂练习就解决了。阅读英文教材对我来说仍有一定难度,有时候每个词的意思都知道,但是放在特定语境中的句子的意思还是有些模糊。我希望这门全英语课程的专业性再强一些,内容能够完全和国际接轨,还有教师尽量采用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方式。

通过这次访谈不难看出,学生的英语基础是制约听课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基础越扎实越更容易适应这门课程。在这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氛围下,学生在刚开始都会或多或少有一些吃力,关键是能否坚持下去,能否自己多下工夫来积极应对。学生凭借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教师的积极配合一定会逐渐从中获益。同时,她们也对教师教学内容的专业性、英语表达的准确性、课堂组织的趣味性等也有很多期待,这也是笔者在今后的教学中需努力改进的方面。

二、音乐史论课全英语教学的相关思考

目前全英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还属于新兴事物,教师的英语水平及教学方法、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的能动性等诸多方面都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结合近三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思考。

第一,正确认识英语教学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全英语专业课教学中,正确认识英语教学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应是教学实践中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全英语教学是以英语为手段来展开的专业课学习,是借助英语媒介帮助学生了解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和发展前沿。无论怎样,英语在教学中都只是一种传递的媒介,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是提高他们的专业修养,因此不能将本课程视同为英语课或是专业英语课。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是耳濡目染、水到渠成的自然结果。

因此,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媒介与内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专业课教学理念,明确英语在本课程中的角色,努力将专业词汇、知识点讲解的深入浅出、融会贯通,帮助学生完成从语言学习思维到专业学习思维的转变。如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完全受教材的限制与束缚,做不到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自由发挥,课堂上缺少自如的互动、交流,学生充其量只是在课上记住了几个专业词汇,这样的教学就几乎成了含专业词汇的英语辅修课,完全背离了该课程的初衷,与全英语课程通过英语传授专业知识的目标相去甚远。

学生也要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提高英语水平固然可以更好地汲取学科专业知识,但如果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在英语的学习上,而把学科专业教材、文献、习题作为了英语学习的辅助材料,同样会导致“教”和“学”的理念发生了错位。

第二,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确保全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全英语教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要求教师不仅具备本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技巧,还要精通英语,能将其准确流畅、灵活自如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它对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准确、流畅的发音,有较强的文献阅读能力,还要经过口语即兴表达的专业化训练。这样在授课时才能做到如鱼得水、迎刃有余。否则,如果受英语水平的制约而使语言表达的准确度、自由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师生之间更无法自如地互动,难免陷入照本宣科的单调局面,这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主动性,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高校中兼备专业技能和英语授课能力的教师还很稀缺,这应是全英语教学难以大面积推广的根本原因。如何获得优秀的师资来源?笔者认为要依靠引进和培训,尤其以培训为长久之计。

目前国内有一些中外联合办学的高校,不惜重金聘请外籍教师前来授课,以推进学校的教学改革进程。外籍教师在全英语教学中起到优秀的示范作用,能使学生接触到纯正的英语发音、授课模式和课堂氛围,既能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又能娴熟地运用英语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传授前沿的学科知识。但长久之计还是通过培训来提高本国现有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学校要加大对教师外语培训的力度,例如有计划地选派一些英语基础较好的优秀教师到世界知名院校访学深造,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拓宽其学科前沿视野,从而回国后能顺利胜任全英语教学。高校还要鼓励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本国教师积极地开展全英语教学,因为相比外籍教师,本国教师更能准确地把握学生在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从而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与方法。

第三,全英语教学要重视以学生为中心。

早在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直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学习是由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要确保全英语教学的质量,教师必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来展开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树立让学生主动适应全英语教学的理念。

全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的是英语学习的教学环境和接触学科前沿的平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怎样能使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点。教师要避免单一的照本宣科,重视师生之间在教学编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等全方位的交流互动。多采用启发式、交流式的方法,如学生汇报、分组讨论、即兴演讲等,适当地给学生一些压力,激发、鼓励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对知识的掌握与融会贯通。此外,良好的学习情境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多媒体教学软件在营造学习情境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信息传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直观、易于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在上课的初始阶段容易产生的挫败感。

同时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多数学生尽管在本科阶段接受了公共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全英语教学的语言要求而言仍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与语言表达之间的脱节,尤其在专业术语和概念的理解上很难达到要求。就笔者所知,华中科技大学某些专业的全英语教学要提前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严格筛选,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优于其他学校,听懂专业知识七成以上的学生达到60%。笔者认为,参加全英语教学课程的学生的英语水平至少要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出现的听力、词汇和阅读上的不适应现象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就可以逐渐克服。

第四,合理地选择教材、利用教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笔者认为全英语教学的教材尽可能选择近几年出版的权威性原版教材,因为这一类教材不仅在内容上具有专业性、严谨性、前瞻性,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科发展前沿,而且反映了较先进的教学思想。

原版教材亦非毫无缺憾,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内容表述对于学生而言均有一定的适应难度。作为教师,如何更充分、合理地利用教材来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是笔者在教学中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教师的英语表达能力、思维的逻辑性、灵活的即兴互动能力的考察,也有对学生的理解反应、积极参与的临场展示。经过几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后,笔者认定的最终方案是先依赖教材,再脱离教材。

具体而言,教师首先精读教材,彻底理解教材,做到教材中的所有的知识点都成竹在胸,并在教学课件上一一展示,使教学主线清晰而突出。在讲授的时候则要脱离教材,尽可能以专业词汇与常用词汇相结合的方式、简单句的形式、口语化的表述展开讲解,并适当穿插一些即兴的提问来形成互动,及时掌握学生的理解程度。如果发现学生有跟不上进度的情况,就要有意识地控制教学节奏和进度。在讲授重点内容时要适当放慢语速,有更多的重复与解释,甚至可以配合富有情感表现的语气与肢体语言,使学生易于认知和接受。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教师拿着原版教材在课堂上逐句地读出一个个复杂、冗长、学术化的句子,学生的理解和反应一定是被动的,无法形成主动性与创造性的课堂氛围。

综上所述,全英语教学是一个艰苦探索的过程,首先要正确定位英语教学和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避免“教”和“学”的理念发生错位,此外也要综合考虑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英语授课能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原版教材的合理选择与利用这三种因素。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与思考,笔者认识到在高校开展专业课的全英语教学对于推进高校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进程、培养时代所需的国际化人才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要想做到教学理念先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合理、教学质量上乘,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1]蔡基刚.全英语教学可行性研究——对复旦大学“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案例分析[J].中国外语,2010(6):61.

[2]里查兹,史密特.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52.

[3]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3. [4]王一兵.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 趋势与战略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1999(2).

[5]顾传勇.高等教育国际化维度下的大学全英语教学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2).

(责任编辑:李小戈)

J60-05;J609.2

A

1008-9667(2016)02-0117-05

2015-02-03

屠 艳(1977— ),女,山东济宁人。博士,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词汇笔者英语教学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老师,别走……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本刊可直接用缩写的常用词汇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