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回顾

2016-04-08陈小刚樊予庆

国防科技工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十二五国防科技军工

□ 陈小刚 樊予庆



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发展回顾

□ 陈小刚 樊予庆

“十二五”期间,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发扬军工文化传统,完成了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工程,实施本科层次教育,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学校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的成效,为早日实现高水平技术应用型大学的“国防职教梦”奠定了基础,也为成功开启灿烂“十三五”发展新篇章打好了基础。

办学规模快速扩大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2015年,学校本专科招生四千多人,创历史之最,各类在校生达到14000余人。学校招生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学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过95%,多次获得陕西省就业先进单位称号,学校招生与就业呈现两旺局面。

2013年11月4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2013年验收结果的通知》,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优秀”等次通过国家验收,跻身有着职业院校“211”之称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行列。

“十二五”期间,学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科研立项190项,授权国家专利44项。出版学术著作、教材204部,其中包括116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主编教材67部,5部教材获得教育部、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发表学术论文2524篇,其中核心期刊476篇,42篇被CA收录、7篇被EI收录、16篇被CSCD收录、7篇被SCI收录、2篇被ISTP收录,173篇论文在陕西省教育厅、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等机构组织的评奖活动中获奖。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国防科技工业,拓宽专业面向,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订单式”培养,产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军工行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企业开展了广泛的深层次合作。

2011年,学校牵头成立了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面向国防科技工业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整体提高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服务。目前,集团成员包括陕西及周边省份的军工企业、军工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及其他单位共62家单位。学校以职教集团为平台,与兵器845厂、中航114厂、中船重工872厂等企业建立了8个校企合作工作站。学校投入资金,企业提供场地、设备、技术,共同管理。这种“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机制,有效促进了校企合作和产学融合。该工作站案例被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2012年度报告收录。

“十二五”期间,学校建成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军工特色实训基地2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5个、“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1个、校外实训基地达到221个,形成了培养创业和就业能力的顶岗实习训练平台,搭建起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提供了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学校以培养“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教学团队建设。加大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共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定期派选骨干教师到企业实践和到国内外进修学习,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先进经验。同时,学校出台有力措施,引进高层次人才,聘任企业技术专家来校任教。通过建立各种学习机制,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十二五”期间,学校不惜代价选送100多名教师赴国外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开展交流合作,选送200多名教师赴国内大学和企业学习国内先进经验,从事工程实践;开展继续教育1000多人次,以促进教师知识更新,对教师更新理念,提高学术水平、工程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专任教师中副高以上达到25%,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达到60以上,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和博士学位者达到80%以上。教师队伍学术水平、教学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为学校建设高水平一流职业技术大学奠定了基础。

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办学条件明显提升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以不断改进和完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为重心,加强校园基本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完成了新学生公寓、实验实训楼及教职工公寓建设,总建筑面积为13万平方米。建成塑胶田径场地和篮球场地,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大力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建设,建成10000平方米砺剑广场及配套设施和绿化建设,基本形成绿色生态化校园。为了改善学生住宿条件,2014年,学校给学生公寓、图书馆和实训中心安装了空调,改善了大学生学习生活条件。

学校多方面引进资金,不断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图书馆建设、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建设、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后勤服务条件改善等,建成现代化实验室、实训、实习中心132个,多媒体教室249个,计算机机房及专业实训室21个,拥有教学用计算机2000余台。为师生员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军工文化引领文化建设学校软实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学校大力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突出国防特色,传承和发扬军工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着力构建以军工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适应国防科技工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2013年,学校建成“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建设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总投资2200万元。教育基地以国防科技展览馆、军工精神文化墙、砺剑广场、户外军事素质拓展中心为主体场馆,以国防职业技能教学、培训为辅助设施,是一个集“教学—培训—科普—景观”为一体、国防军工特色鲜明的综合性教育园区。“国防科技教育基地”建成以后,被中国国防科技工业文化交流协会认定为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已接待了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中小学生五万余人学习参观。以色列、苏丹、埃塞俄比亚等国外访团也来校参观和学习,了解我国国防科技精神及军工文化特色。人民网、新华网、陕西日报等中央和地方媒体对此都进行了重点报道和广泛宣传,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并荣获2015年陕西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猜你喜欢

十二五国防科技军工
美国国防科技集成创新初探
国防科技工业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
区域国防科技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与培育
军工品质 行创未来
雄安新区 河北军工新未来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