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知·热爱·传承

2016-04-07张文理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医传承

张文理

摘 要:从中医中我懂得了做人之本——医者仁心。明·龚廷贤告诉我们:“(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萬病回春·云林暇笔》);清·怀抱奇说:“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医彻·品行》)”……

关键词:中医;传承;承载

记忆的长河在流年间潺流,映着时光两岸多少旖旎风光:中医草药,丝缕芬芳,医书经典,在城市喧嚣间醉了往来的风。光阴静静滑过,在岁月深处迷蒙成漫天烟雨,泼洒出生活的水墨丹青。

1 初遇中医,为之着迷

我在小学五年级就阅读了《三国演义》、《三国志》、《古文观止》、《山海经》等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文学很倾慕和喜爱,还看了大量的繁体字版本,我觉得中文字非常美而且有内涵,从小就练习写毛笔字。初中阶段又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和人生哲理书籍,《东周列国志》、《史记》、《资治通鉴》、《菜根谭》等都拜读过,有文字记载的三千多年的浩瀚历史孕育出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

上了高一,眼界开阔了,并在活动中培养了对中医学的兴趣。2013年10月学校贴出自愿参加北京市中医药协会举办的诗歌比赛的通知,引起了我们几位同学的关注,创作诗歌是很酷的事,原本想秀一把的我,开始初步接触中医学。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中医知识,略知皮毛,开始翻看《皇帝内经》,初读找感兴趣的养生之道来读,渐渐地也喜欢看其他篇章,对于由多个作者跨越了一个几十年时间心血的“立医之本”,我越看越觉得精妙,那阴阳五行的辩证; “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让我在感动医者仁心的博爱的同时,也开启了我对中医学的兴趣。

填词两首,表达我对中草药疗效的赞美之意以及对中医学的敬爱之情。

其一:

声声慢·药寮

影影绰绰,娉娉袅袅,清清朗朗青青。西门映阶碧草,自在闲灵。细雨暮归药寮,和暖风,怡味微醺。秋桑叶,冬葵子,年年岁岁再新。

蒲扇慢摇藤椅,享安逸,细品药香苦韵。掌执银丝,脉息游若浮云。杜若甘化白泥,而今落葵又青青。凌泉旁,南烛隐隐似入云。

其二:

咏 杏 林

望穿杏林,若见仲景勤求古训;

手阅复方,如闻药王颂《大医精诚》;

以德问诊,如履薄冰智圆行方;

寸口一切,青染药囊为民安康。

遥想当年,

有先贤以不避险巇之姿捋取百草珍药,

即便六月雪、满天星,

搜罗百氏,采访四方。

叹杏林春暖,博采众方,以攻疾苦,

且看当下,

有今人以赴救至亲之势普渡寒灵之苦,

叹杏林春暖,博采众方,以攻疾苦,

仁心仁术,传承医道药方;

赞橘井泉香,悬壶济世,救死扶伤,

妙手纯心,承载医训流芳。

有如雪上莲、 谷中兰

安神定志,无欲则刚。

醉心活动,潜增才干

高中阶段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为我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医的窗子。中医学习小组由4名对中医都颇感兴趣的同学组成。我们首先开展了问卷调查,了解到现代中学生对中医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还有一些误区。曾经相当地红火的中医,如今颇受冷落,大家更多的是觉得中医是慢功夫,有病还是西医好。中医是中华民族运用自然规律的医学,历经千年砥砺,它是一种文化瑰宝。但现在却渐行渐远,中医西医化,“望闻问切”好的优良传统也逐渐被片子、比超、CT等代替,令人心忧。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更需传承中华五千年的医学瑰宝。

上网查阅一些中医资料,研读中医和养生书籍,我们自学了一些中医基础理论,并开展了中医宣传活动,在传播中医文化的同时,还利用所学积极医治一些小毛病,并请专家来学校做健康讲座,培养正确的饮食习惯,纠正一些误区,让中医药知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高一暑假我们去到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参观,文化园中的假山小溪、亭台楼阁以及独特的中草药植物,让人身心放松;品药房茶、听养生音乐,逛特色“五脏园”(以肝心脾肺肾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观针灸铜人,体经脉经络,真是玩中学,实践中感知中医的博大精深。

我还在奶奶的帮助下在小花园中种了些艾蒿和黄芷,给它们浇水,看着它们渐渐长出直茎、片片叶子,开出穗状小花,从心里感受到生命的律动和惊喜。然后好好收藏他们的秸秆、叶子、根茎。我们把黄芷送给考试焦虑失眠的同学;夏季捣碎了艾蒿,用汁液驱蚊,给皮肤瘙痒的同学敷上;送给辛勤的园丁们麦冬、胖大海、菊花等中草药泡水,预防治疗嗓子干痛。更有意思的是一位同学还对人体穴位很有兴趣,自学了穴位口诀,听他背“头痛左右太阳穴,风池风府一样攻,连捏带按十余次,须臾头上即觉轻……”等口诀我们觉得好玩,但当一位同学上课中突然胃痛得趴在桌子上,大家急忙找老师时,他三步并作两步拉起同学胳膊,揉内关穴,很快同学不痛了,我们也真正见识了中医穴位按摩的神奇疗效。我也喜欢上了按摩,并试着用按摩耳朵穴位、手部穴位等方法,给家人和同学缓解了一些小病,同学们也戏称我们为“大师”。

我们还通过开展“谚语养生”竞赛活动,寓教于乐,在欢笑声中增长知识。谚语顺口、精炼、生动、通俗易懂、便于记忆,是“吃”出来的智慧结晶。祖辈人民根据时令季节的变化,地域物产的不同,顺天时,应地利,从日常的饮食生活中,凝炼成了诸多关于饮食、休息、心情等方面的谚语、成语、俗语。这些饮食谚语有的能形象描绘出某种食物的特性功能;有的能反映出人们健康正确的饮食习惯;还有的能教会我们该怎样适时对身体保健养生……所以我们就通过“猜猜看”、“谚语抢答”、“谵语的真伪”等环节,让同学们走近中医。当我讲“萝卜就茶,气得大夫满地爬”的科学依据时,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当我们纠正谚语中的错误观念时,大家时不时发出一些小小的争论质疑,越辩越明,知识在探究中增长。

2 传承与展望

2015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消息传来举国振奋。“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屠呦呦指出“这次获奖说明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但也不是捡来就可以用。”的确,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中药学中,蕴含了无数精粹待我们去开发研究,攻克医学难关,造福苍生。这个过程是艰辛和寂寞的,只有具有仁爱之心和执着坚定的人才能实现理想。

从中医中我懂得了做人之本——医者仁心。明·龚廷贤告诉我们:“(医)勿重利,当存仁义,贫富虽殊,药施无二。”(《万病回春·云林暇笔》);清·怀抱奇说:“夫医必自爱自重,而后可临大病而是托。(《医彻·品行》)”……

从中医中学会学问之道。“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 “看方犹看律,用药如用兵,机无轻发,学贵专精”;“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

相信在中西两种文化碰撞融合中,必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高中学习时光,我有幸接触到中医,愿青春无悔,让医者先贤指引我前行,让中草药香在青春的岁月中散发出香醇。

参考文献

{1}劳以东. 积极传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有效推进民族学校科学发展[J]. 民族教育研究. 2010(S1)

{2} 朴正男. 传承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民族特色学校[J]. 民族教育研究. 2010(S1)

{3}任仕君,黄小丽. 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增强幼儿的审美体验[J]. 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2009(12)

{4} 樊祖荫,谢嘉幸. 中国(大陆)以音乐文化多样性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发展现状及前景[J]. 中国音乐. 2008(02)

{5}余静.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为学生选择合适的歌曲[J]. 考试周刊. 2010(10)

猜你喜欢

中医传承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