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勤工助学现状与对策思考

2016-04-07韩金玲袁利

卷宗 2016年2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育人功能高校

韩金玲 袁利

摘 要:高校资助政策强调助学、 筑梦、 铸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铸人。而高校勤工助学作为学校学生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生活困难和精神贫乏的重要保障。文章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提出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合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等对策,目的在于凸显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1 高校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勤工助学活动是指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用于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活动。勤工助学是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有效途径。

(一)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目前,我国形成了“奖、助、贷、勤、补、减、偿”为主要资助方式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其中 “勤” 即勤工助学,是唯一的非直接给予型资助方式,既为他们提供了长期、稳定的经济资助,又锻炼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勤工助学有助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更早的接触社会、实习工作,可以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

(三)勤工助学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目前,“就业难”已经成为全社会无法回避的现实,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家庭条件的限制,眼界和能力有待提高,而通过勤工助学,学生可以在学校提前接触社会,了解基本办公礼仪,积累工作经验,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提高了就业能力。

(四)勤工助学有助于励志教育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劳动报酬,这种更容易形成自立自强的优秀品格,从而达到励志成才的目的。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心理辅导,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物质、精神的双重帮助,实现励志教育。

2 当前高校勤工助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勤工助学在国家和教育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各高校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以江汉大学为例,勤工助学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专业匹配度低

我校勤工助学共设置校级岗位和院级岗位近500个,为我校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搭建了一个助学实践的平台,但是依然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供不应求,信息来源渠道较为狭窄,且勤工助学岗位专业匹配度低,劳务型岗位居多,智力型岗位较少。

(二)勤工助学待遇太低,影响学生积极性

根据《江汉大学勤工助学管理暂行办法》(江校学【2008】21号)规定,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每人每月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酬金标准为每小时8元。一个月的收入最多320元,远远不能满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需要,影响了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

(三)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勤工俭学认识不到位,影响育人功能实现

根据《江汉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勤工助学岗位的指导老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德、智、体全方位指导学生成长、成才。但是现实中部分指导老师只是简单的进行考核管理,缺乏从工作中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发现学生精神层面的困惑,难以从思想上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心理辅导,形成健全的人格,实现物质、精神的双重帮助,影响励志教育功能的实现。部分学生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参加勤工助学的主动性;二是部分学生过度勤工助学,影响学习,不能合理的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导致成绩下滑或挂科。

(四)高校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帮扶,能力提升有限

学校较少组织对勤工助学学生能力提升的培训,没有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作用,缺乏思想引导和能力培养,影响育人功能的实现。

3 江汉大学勤工助学工作的对策思考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以武汉市为主的办学体制。全日制在校生17856人。其中部分生源来自武汉新洲、恩施、黄冈、广西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达4433人,占全校本科学生总人数的24%以上,针对目前勤工助学工作存在的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加强和完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一)拓宽勤工助学渠道,合理设置勤工助学岗位

针对勤工助学岗位供不应求的问题,高校应该抓好校内外两战场。校内而言,各部门应尽可能释放岗位给勤工助学的学生,而不是为了简化管理去招临时工。校外而言,学校应改被动为主动,改“守株待兔”为主动出击,广开渠道拓宽社会市场,增加勤工助学岗位。

在岗位的设置上,笔者认为高校勤工助学的内容应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勤工助学岗位应该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长设置。例如针对高年级学生勤工助学的岗位应在一般劳务型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特长,充分发挥其知识智能的优势,多拓展智力型勤工助学岗位,校外的勤工助学岗位也应尽可能结合学生的专业去设置,应以智力型岗位为主,如家电维修、法律服务、健身教练、手机电脑软件开发等。

(二)适当提高勤工助学薪酬

针对目前勤工助学待遇太低,影响学生积极性的问题,高校一方面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大勤工助学专项资金的投入,提高勤工助学薪酬标准;另一方面,可借助合作单位的力量,拓宽勤工助学基金渠道,以确保勤工助学真的做到薪酬合理,提高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积极性。

(三)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做好勤工助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针对指导老师只是简单的进行考核管理,缺乏思想上有针对性的教育问题,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一方面加强思想引领,定期召开指导老师座谈会动员教师发挥师德魅力,主动关心关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另一方面,加强对指导老师的考核,由学生评价指导老师,对于不合格的指导老师,资助管理中心有权取消其资格。

针对部分学生对勤工助学的认识存在偏差,资助管理中心应通过定期座谈会、宣传栏、征文、评先评先等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勤工助学的利与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构建“一育一体”勤工助学模式,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力培养与品格锤炼

针对高校勤工助学重物质资助轻精神帮扶问题,笔者认为勤工助学在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更要加强精神和能力层面的帮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探索构建“一育一体”勤工助学模式。

一是深化责任教育,重视品格锤炼。学校应充分利用勤工助学平台,实行勤工助学岗位问责制度,将工作分解落实到人,做到专人专责,各司其职,加强考核。

二是加强“一体式培训”,提升学生能力。资助管理中心不仅要搭建勤工助学平台,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勤工助学学生进行培训,提升工作能力。例如在上岗前,组织参加勤工助学学生培训,比如对其进行办公软件应用的培训,事先统一学习办公器材的使用,办公礼仪培训等等。

总之,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和助学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助学,更重要的是筑梦、铸人,高校应该充分发挥好勤工助学的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磊.高校学生勤工助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9):103~104.

[2]曾雅丽.论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体系中的教育功能[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5.

作者简介

韩金玲,江汉大学体育学院辅导员,助教,硕士。

袁利,武汉市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经发局,本科。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育人功能高校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如何在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中凸显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中职语文教学中育人功能的发挥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