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对学生主动思维诱导技巧
2016-04-07冉贤智
冉贤智
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一直是新课改以来主流的教与学的形式,教师不再以“填鸭式”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上的知识,而是通过启发诱导学生的主动思维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转化.因此,掌握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诱导的技巧,是每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对于物理教师来说,物理教学中更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布鲁纳“发现学习”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启发、环境创设以及实验操作等层面来促进物理教师熟练掌握启发学生主动思维的诱导技巧.
1 重视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
1.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HJ1.33mm]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容易忽略学生的提问能力,认为学生的提问都是可有可无的,忽视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新课程改革以后,我们开始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从重视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演化为关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与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再被教师忽略,而是成为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的话题.物理教学中,学生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产生疑问,如为什么我们在火车上前进时,我们看到车窗外的大树都是反方向的运动?为什么公交车司机在紧急刹车时,我们会向前倾?这些问题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的,很多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物理问题,甚至没有觉察到它是一个问题,认为这一切的发生都是理所当然的.物理教师要依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具有的观念,结合教师自身的经历,抛砖引玉,引出生活中的物理问题,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与合作,发现问题出现的原因,从而自己通过发现学习获得相应的物理知识.
1.2 引导学生选择问题
哪些属于学生应该意识到的问题?哪些问题是无关问题?物理教师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效度、可信度以及区分度.问题提出时,学生该如何选择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将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辨别.当学生选择好问题后,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问题进行审视,如选择的问题是否能够与物理教学中的知识相对应?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选择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将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产生的问题结合起来,并能够通过先行组织者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促进学生准确的选择问题.
1.3 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
物理教学中,学生在对问题进行了选择后,就需要对问题的每一个方面开展相应的分析与解答.首先,学生要搜集有关问题的相关信息,找出问题中的已知信息与未知信息,对问题中的每一个信息进行分析;然后,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每一个[TP3GW17.TIF,Y#]信息所要表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从整体的角度重新审视问题,通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图1).
如图1,楔形物块质量为M,顶角为30°,带杆小球质量为m.现用一水平恒力F向左推动物块M,使小球竖直向上运动,若不计一切摩擦,试求小球上升的加速度.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产生主动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提问、积极思考、积极发言,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之后,教师可以引入提问环节,让学生发现题目中所隐藏的物理知识,如合力、摩擦力、重力等信息,以让学生融入教师构建的学习氛围.其次,通过选择问题环节,让学生知道该问题中的已知信息有哪些,未知信息有哪些.再次,运用分析解决问题环节,重新统整问题的每一个有用信息,将F、M、m等信息整合在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要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引领学生总结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引领学生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透析知识,以充分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思维学习.
2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挖掘学生思维的潜在能力
2.1 保持开放的课堂氛围
物理课堂,不仅仅要学习物理知识,还要拓宽学生的视野与眼界.物理课本上的知识只是我们学习的一小部分内容,更多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的知识与能力.因此,物理教师要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防止学生成为课堂中的“边缘者”.保持开放的课堂氛围,最重要的是活跃课堂,这需要物理教师多利用强化的手段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如有些学生会问到,自己在家里看奥运比赛时,是现场的观看者先听到枪声还是自己在家里先听到枪声?为什么我们可以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声?这些问题的提出既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又可以保持开放的课堂氛围.
2.2 促进思维与实践结合
思维是解决问题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等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可以说,不同的思维方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因此,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可以在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仅仅凭借思维的力量并不能成功地解决实际的问题,很多思维的迁移与运用需要通过实践来外化为应有的效果.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促进学生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如冬天在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形成一层雾气,这层雾气的形成原因则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的生活来理解凝华、升华、液化、固化等物理现象.学生在实践中能够不断的转变自己的思维,让自己的思维适应瞬息万变的情境,实现不同场景、不同境遇的多种迁移.
3 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形成强烈的物理直觉
物理教学与语数外等学科相比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实验.学生通过实验,一方面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之中,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实验的全过程,获得实验的相关数据,并对相应的实验结论进行归纳总结.实验前,物理教师要启发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可以利用实验器材,也可以灵活的选择生活中的小材料,不拘泥于固定的实验模式,如在大气压的学习中,可通过“瓶子吞鸡蛋”的实验让学习理解大气压的存在.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实验,如“瓶子吞鸡蛋”的实验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有,应该如何改进?或者除了“瓶子吞鸡蛋”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还有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它的存在?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验证大气压存在的事实,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物理直觉.
物理教学中,掌握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诱导的技巧,可以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物理理解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物理教师要积极的探究主动思维诱导的技巧和方法,结合行动研究的相关方法,将总结反思的经验再次运用到实践之中,帮助学生构建生活中的物理意识,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培养学以致用、以学促用的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