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空间构建方法与策略研究

2016-04-07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建筑空间科学方法要素

吴 浪

( 铜陵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 安徽 铜陵 244061 )



建筑空间构建方法与策略研究

吴浪

( 铜陵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

摘要:从空间认知的角度阐述了建筑空间构建的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建筑空间构建的科学方法.建筑空间构建方法应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研究.

关键词:建筑空间;要素;科学方法;空间认知

0引言

“空间”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一些德国哲学家、艺术评论家的建筑评论文章中.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建筑理论家布鲁诺·塞维在《建筑空间论:如何品评建筑》一书中首次提出“建筑空间”,把建筑定义为“空间的艺术”[1].建筑空间的研究大体上分为物质性和精神性两种.物质性是指空间构成、形态和组织关系,精神性包括空间体验和实践,进而延伸到社会空间,两者有时互有交叉.基提恩认为人们对空间形象的认识过程,主要通过空间概念来表达[2].

建筑空间的处理是优秀建筑作品的基础,是建筑设计的灵魂.然而,在国际建筑思潮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其外部形式的新、奇、特是这些建筑所追求的目标,同时国内建筑教育的重艺术性和图面性、轻技术性和社会性、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也影响了很多从业人员在学习阶段缺乏对建筑空间构建的培养和空间能力的提高,造成对某些建筑空间定位不准、理解偏差、适应性差等问题.李立、赵巍岩根据空间认知理论和剖面与视觉的关联性,阐述了利用模型剖面的变化来构建空间的方法[3].张彧、张嵩、杨靖选择杆件、板片、盒子作为空间构建的工具,通过对它们的直接操作,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空间[4].周扬选择南京1912街区作为空间构建方法,认为建筑离不开城市与环境[5].Anca Mitrache 认为建筑不仅是抽象的空间概念的物质体现,而且是创造一种有意义的体验空间,是一种稍纵即逝的自然意识,设计者可以将自己的亲身体验投射到想象的空间[6].

虽然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受试者正确构建空间的能力,但未能全面考虑可能影响空间形成的其它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功能、审美、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空间渗透与层次等.现实中的空间要复杂得多,某种要素的缺少或者不同都将构成不同的空间,导致不同的认知信息加工结果.大脑中最初的残缺或者错误的空间图形对未来的修正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建筑空间构建应从一开始就考虑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制约,从而构建准确而实际的空间.

1空间认知与空间能力

空间认知是通过空间视觉向大脑传递空间信息并进行加工、理解、储藏的一种思维活动,其重要内容就是空间关系和空间要素.认知心理学认为来自于空间意象的大脑中的空间地图有利于理解和记忆空间关系和空间要素,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的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人脑好比一个大型的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之内认知就是对各种不同的符号进行一系列信息加工的过程.学习是个体主动构建的过程,是新旧知识和经验之间相互作用并最终产生的结果[7].空间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的反映空间特有属性的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空间能力(Spatial Ability)是与空间有关的工作能力,是人类的基本心理能力(Primary Mental Ability)[8].空间能力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是一种创造并制作心理图像的能力,它与建筑设计、制图、空间理解和表达密切相关.空间艺术需要设计者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将其用绘图等方式准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对于实际上不存在的空间,他们首先要通过想象获得,然后力图表现他们.这需要将语言中的意蕴和空间联系起来,其认知过程即为语言视觉化.

2方法与策略

从建筑学的角度而言,空间认知指对空间的形状、尺度、方位、属性、连接等进行抽象提炼的能力[9].这种能力的提高首先应当认识空间,了解其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和特点,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就好比建一座大楼,其高度是由地基所决定的.其次是深入到实践中亲自认识和体验各种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思考构成空间的各种真实要素.

2.1空间构建要素选析

2.1.1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是影响空间形成的直接要素,有什么样的功能就有什么样的空间形式,空间形式必须满足一定的功能要求.因此,在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时应将空间构建与其功能紧密联系起来,否则将会出现准确性、适应性等空间构建问题,因为建筑,归根结底,就是人类为自身的需要而建造的空间形式.彭一刚将功能对于空间的要求总结为三个方面:量、形、质.例如居室、厨房、卫生间在使用功能上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在空间的大小、形状、朝向和门窗的设置上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形式.[10]

2.1.2尺度与尺度感

尺度一般不是指建筑物或要素的真实尺寸,而是表达一种关系及其给人的感觉.尺度的含义主要有两个:准确性和实用性.准确性是指对小到几厘米的线脚或者大体量的建筑甚至建筑群有准确的认知.实用性表示尺度的应用价值,多长的尺度能干什么?例如,1500是双人床适中的宽度,是10人餐桌的直径,是一个人使用的书桌舒服的长度,但是做双人走道太小,做桌子的高度太高.尺度感是建立在尺度之上的一项重要技能,可避免空间构建中的过大造成的浪费或者过小导致的使用不方便.

2.1.3建筑空间造型

不同的构造形成不同的空间大小、形状、组织.因此,空间认知的构建应以现实空间为对象在大脑中输入准确而实际的空间符号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储存、建立关联.例如严寒地区建筑物的体型系数应尽可能的小,体型上不能出现过多的凹凸面,而为了审美的需要温和地区的建筑物立面则经常设置虚实、凹凸的对比;严寒地区居住建筑没有外廊和开敞式楼梯间,但在建筑物出入口却设置门斗;严寒地区北向窗户的面积小于其它朝向的窗户,而温和地区有时候为了采光和通风的需要把窗户设计得很大,甚至设计成带形窗.再比如自然采光的中庭空间顶界面通常是开敞的,但是有些却设置了直接暴露在外的轻巧美观、不规则的结构构件.这些构件为空间增添了美感和趣味,但却改变了空间的形状(图1).

图1  南京水游城中庭顶面           图2  北京西山碧云寺建筑群金刚宝座塔前的两重牌楼(来源:汤梦捷.地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研究[D].             (来源: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     南京: 南京大学, 2013: 17)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335.)

2.1.4空间组合的渗透与层次

空间组合的渗透是指两个空间在没有完全分开的情形下相互交融、互相因借,彼处的某些界面进入此空间或此空间的某些界面延伸到彼处,空间之间相互渗透、彼此联系,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建筑设计中内外空间的处理上经常运用这种手法给人以深远的感觉,达到某种艺术效果.例如某些住宅小区或者景点前的牌楼可以分割空间,造成威严、神秘、活泼、深远等感觉,而这种空间形态只存在于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图2).

2.2观察与体验

空间认知的提出为建筑空间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正确的实践方法才能使这种理论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就建筑空间构建而言,首先应当认识空间,正确掌握空间的尺度和尺度感,深入研究真实空间的各种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然后深入到现场亲自观察、思考、体验每个空间不同于其它空间的独特魅力,包括功能、形式、艺术、社会、文化、技术的综合神韵.空间是建筑的灵魂,是建筑的核心,而掌握这个核心的关键就是观察与体验.

安藤忠雄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建筑师成长的最佳方法、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体验建筑空间,亲手触摸它的材质,嗅一下风所携带的味道,倾听它的回声,呼吸现场的空气[11].贝聿铭也曾说,“我向大家推荐一样东西,这就是旅行.我在旅行中获得的知识远比在学校学习的还要多.”[12]安藤忠雄在《安藤忠雄都市彷徨》中再次强调除非亲自前往现场用自己的手足甚至全身的感官与灵性来体验和感悟建筑,似乎没有其它更好的方法.柯布西耶的“年轻时代的旅行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句话触发了他体验的冲动,从那一刻起,他觉得除了理性合理的学习外,游历和体验也是非常必要的.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他终于在1959年9月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有史以来极为神奇的建筑空间,那就是柯布西耶的旷世之作朗香教堂.[13]

3案例分析

南京德基广场二期工程是一个集商业、餐饮、办公、酒店、娱乐于一体的城市中心超高层代表性建筑,2012年5月正式对外试营业.德基广场二期位于南京新街口的东北角,是一个定位于高端商业的综合购物中心,由高度为348 m的62层主楼与9层的裙楼组成,建筑总面积为265126 m2,工程用地面积为21450 m2,紧邻一期工程北侧,由裙楼顶层连廊连接,四面临路,交通便利.从建成年代、商业定位、空间布局的角度,本文选取南京德基广场二期裙楼作为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图3).

3.1内部空间

3.1.1空间形状

常见的平面空间形状有线性空间和点状空间,点状空间包括圆形、扇形、梯形、矩形、方形等,常置于空间的节点处,如中庭、广场、庭院、商铺等[14].有时候为了获得某种艺术效果或与周围的环境交相辉映,需要设计一些不规则的空间形状,而利用杆件、剖面等方法很难构建这样的空间.德基广场二期裙楼的三个中庭空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图4).这三个平面不规则的中庭给整个商场带来了轻松活泼、亲切自然、情趣盎然的温馨氛围.

图3  德基广场二期(来源:网络)          图4 裙楼2层平面(来源:作者自摄)

3.1.2空间尺度

建筑物的高度(H)与邻幢间距(D)的比值D/H=1是空间质的转折点.当D/H<1时,空间中的人会有一种紧张和压迫感;当D/H>4时,空间的围合感消失[15].但是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的尺度感是不同的,因为外部空间的实际净高是无限的,而内部空间的高宽比则是顶界面的的净高和宽度的比值.德基广场二期的中庭高宽比远远小于1,约为1∶4,但是空间中的人没有感到紧张和压抑,因为中庭空间的四周和内部其它空间是有联系的,并且内外部空间中的人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图5).[14]25

3.1.3空间分割

为了结构或者功能的需要,常常以柱子、夹层、墙面、屏风、楼梯等对空间进行分割,但实践中分割的方式各不相同、变幻无穷,需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观察与体验.德基广场二期的中庭空间一侧回廊没有以垂直的方式分割,而是以扶梯层层倒退的方式分割空间,丰富了空间的层次与视线深度,增加了空间的活力,同时在结构上也解决了长宽比过大的问题[14]31(图6).

图5 中庭空间(来源:作者自摄)              图6 中庭扶梯(来源:作者自摄)

在商业建筑中为了使购物者的视线落在舒适范围内,通道空间的宽度不宜过大.为了解决空间过大的问题,可以在通道空间中设置花坛、座椅、柱子、雕塑等进行分割.德基广场二期内的通道空间宽度约为4-5m,超出舒适视线范围,分割的方式是安排可供休憩的长沙发(图7).

3.2外部空间

3.2.1空间领域

外部空间领域分为人的领域和包括交通工具在内的其它领域.设置台阶、水流、矮墙等划定界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这样既可以分割空间又可以构成视觉上的连续空间[15]44.德基广场二期外部空间裙楼东面设置了两层台阶起到了这样的效果(图8),而这种空间应该是现实空间的体验.

图7 通道空间长沙发(来源:作者自摄)         图8 裙楼东侧二层台阶(来源:作者自摄)

3.2.2空间的围与透

德基广场二期外部空间西侧的左边是裙楼侧立面,右边是中山路人行道.在人行道的中央设置一排列柱,将人行道分割成两条线性空间,突出了裙楼的主体空间地位,加强了整体的统一性,正面有与之相连的一期工程北侧面,大大收缩了二期裙楼西侧的外部空间,为空间带来充实感(图9).

4讨论

图9 裙楼西侧空间(来源:作者自摄)

空间认知关心的是作为人类行为基础的心理机制,其核心内容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内部心理过程.因此,除了大量的视觉感知和关联的活动外,还应该更多地参与建筑设计的实践,在真实的环境下亲身体验各种不同的空间要素可能对空间构建产生的影响以完善空间构建.另外,我们还应该将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建筑空间形态的构成、建筑材料和技术的逻辑关系、建筑最终的建成效果给予必要的关注,使空间成为具有情感和精神的理想场所.

5结语

建筑空间的构建是建筑设计人员从事空间建构的必备要素.建筑空间构建与建筑空间建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建筑空间建构是指在掌握正确的营造法和对材料、结构、构造的科学认知和运用知识的情况下,建造一种理想的建筑空间.建构是一种正确的空间构成方式,是关于空间和建造的表达,是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是建筑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16].弗兰姆普顿(Frampton)在《建构文化研究》(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一书中认为建构是一种“诗意的建造”[17].但空间建构必须建立在空间构建的基础上,没有空间构建就没有空间建构,空间构建就是对空间纷繁复杂的空间概念的理解与运用.为了提高空间建构的能力,首先应该学习空间构建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布鲁诺·塞维.建筑空间论: 如何品评建筑[M].张似赞, 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希格弗莱德·基提恩.空间·时间·建筑(第5版)[M].王锦堂, 孙全文, 译.台北: 台隆书店, 1986: 43.

[3]李立, 赵巍岩.剖面优先: 空间认知与建筑设计基础教学[J].新建筑, 2009(5): 97-100.

[4]张彧, 张嵩, 杨靖.空间中的杆件、板片、盒子[J].新建筑, 2011(4): 53-57.

[5]周扬.谈“外部环境认知”课程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的设置[J].华中建筑, 2011(10): 175-177.

[6]MITRACHE, A.Spatial sensibility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J].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013(93): 544-548.

[7]Roger H.Bruning, etc.(ED).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nstruction (3rd Edition)[M].Prentice-Hall.Inc.1999

[8]Thurstone, Louis L.Primary mental abilities[M].Chicago: Psychometric Monogr., No.1.1938

[9]申洁.环境·空间·建构 —低年级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民居, 2011(8): 110-111.

[10]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13.

[11]安藤忠雄.安藤忠雄连战连败[M].张健, 蔡军, 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 189.

[12]安藤忠雄研究室.建筑师的 20 岁[M].王静,王建国, 费移山, 译.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144.

[13]安藤忠雄.安藤忠雄都市彷徨[M].谢宗哲, 译.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06: 8-25.

[14]汤梦捷.地下商业建筑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研究[D].南京: 南京大学, 2013: 13

[15]芦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 译.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 28-30.

[16]顾大庆.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J].建筑师, 2006 (1): 13-21.

[17]FRAMPTON K.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 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M].Cambridge: MIT Press, 1995.

[责任编辑:徐明忠]

Method and strategy of developing spatial intelligence of architecture

WU La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ongling College, Tongling 244061,China)

Abstract:The elements of building spac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re expound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al cognition.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constructing building spaces is discussed.A variety of facto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spaces, which is a research of systematic engineering.

Key words:architectural space; essential factors; scientific ways; spatial cognition

中图分类号:TU 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3-0072-05

作者简介:吴浪(1986-),女,湖北武汉人,铜陵学院助教,硕士,主要从事公共建筑设计与理论的研究.

基金项目:铜陵学院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2tlxyrc13)

收稿日期:2015-09-14;修回日期:2015-11-09

猜你喜欢

建筑空间科学方法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某休闲场所室内空问设计改造方案
科学方法在物理核心概念学习进阶中的作用
“四个全面”蕴含的科学方法对政治工作的启示
刍议陕西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中的合理应用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