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课程领导力优化学校管理品位

2016-04-07王志鹏,付跃红,李慧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学科学校课程

提升课程领导力优化学校管理品位

为学生提供一种丰富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秦皇岛市开发区第三小学王志鹏

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课程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决定着学生在校生活的品质。只有全面规划和构建适合学生灵动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学生的进步提供无限可能。

本期栏目主编:

付跃红

简介

河北教育名师团副秘书长

秦皇岛市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校长

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学科名师

秦皇岛市首批市管优秀专家

冀教版小学品德教材、语文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编者

出版教学专著《小学语文单元整合新课型》《红枫叶教研杂记》

思想观点:

课程,于学校而言是资源、是产品;于教师而言,是平台、是舞台;于学生而言,是快乐、是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授予了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学校校长引领和组织教师团队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靠的就是课程领导力,它决定和影响着学校的课程品质乃至办学品位。一个学校的课程领导力至关重要,它与校长的专业修养有关,但又绝不仅限于校长个人的课程控制能力。提升课程领导力,意味着对课程思想力、课程规划力、课程开发力、课程实施力、课程管理力、课程评价力的全方位提升。

学校的课程领导力是学校课程建设的决定性因素,课程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决定着学生在校生活的品质。只有全面规划和构建适合学生灵动发展的课程体系,才能为学生的进步提供无限可能。作为“新教育”实验学校,几年来,我们围绕“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宗旨,全方面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对所有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新的课程构建。我们提出了自身的育人目标,即“儒雅有礼、健康灵动、乐学向上、品高艺专、勤劳朴实”,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课程指向了五大领域,分别是“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学”“艺术与审美”“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保证了课程开发的规范性、系统性和科学性。

通过学科拓展有效延伸国家课程的广度。学校建设近50项学生社团,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兴趣参与活动。通过不同组合,达到参与全员化和个性化。比如,“晨诵”课程,每天晨读20分钟,诵读经典儿童诗,让优美的诗歌与黎明共舞,润泽学生童年;“午读”课程把经典童书引入课内,开展整本书阅读,让学生随着主人公在故事里穿行,感受生命历程。

构建系列化仪式课程。学校开发了具有仪式感的一年级入学课程、四年级感恩课程、六年级毕业课程。入学课程帮助刚入学的小学生熟悉校园,度过刚入学时的紧张期,促进师生交往。用颁发入学护照等形式,增强小学生的角色认同感。感恩课程通过一系列的节点性仪式,如给父母写一封信、为教师做一个感恩卡、观看自己成长的动感影集等,感受培育之恩。活动中同学们点起蜡烛,许下心愿,祝愿父母健康长寿,带来的是深入到每个学生内心的教育痕迹。

开发主题教育系列课程。“每月一事主题教育”课程是为了整合统领德育活动,避免德育工作零敲碎打的局面。学校紧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将“节俭”“助人”“感恩”“环保”等主题贯穿到全年,每月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有学生、班级和学校三个层面活动,每个活动有启动、有评价,活动内容指向学生的综合性成长,享受完整的教育过程。

积极提倡教师开发属于自己的班本课程。班级是学校机构的基本单元,一个个班级的味道组成了学校的味道。班级育人也开发属于自己教室的课程。比如,以花草种植为内容的“绿之韵”课程,通过花草的种植养护,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写作能力。如此,用一项项卓越课程,成就一间间完美教室。

让每一个生命都灵动飞扬

■秦皇岛市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付跃红

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建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历经三年艰苦探索,用课程建设统领全局,依学校文化理念建构课程框架,创新课程管理格局,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灵动飞扬。

卢龙县第四实验小学作为一所新建的城乡结合部学校,历经三年艰苦探索,用课程建设统领全局,依学校文化理念建构课程框架,创新课程管理格局,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发展,让每一个生命都灵动飞扬。

课程规划有原则。我校在课程规划上遵循四项原则:均衡性原则——均衡设置课程,扩大学习领域,除国家基础课程外,增设主题融合课程、拓展必修课程、个性选修课程。全面性原则——开发特色校本选修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有:身心健康类、艺术修养类、语言文字类、科技创新类。选择性原则——调查学生需求,发掘教师资源和社会资源,提供学生选择课程的可能性,促进个性化发展。综合性原则——加大课程整合力度,研究尝试打破学科界限的主题融合式课堂,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课程设置有目标。在课程革新设置上,建设好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缺乏整合的现状,改变课程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让教师学会学习、反思和创新,成为真教育的实践者,成为大课程的研究者。让学生学会做人,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灵性,培养道德品质,让其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建立自信,敢于质疑,学会合作交流,让其有评价反思的意识;挖掘其创造潜能,有勇于创新的意识。

课程体系有层级。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学校积极落实三级课程管理规定,推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创建了融“四级”结构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国家基础课程、主题综合课程、拓展必修课程、个性选修课程。“四级”课程相融并存,构成了有利于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大餐。关键是把与学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化与生活转化为课程资源,突破了固有的课堂、传统的教法,打通学科界限和“校园围墙”。四类46门个性选修课程供全校学生自主选择,同时并接受主讲教师的选择,个性课程的“双选制”,使小学生通过“小课程”初尝“大人生”。特色课程促进了传统文化进校园、家乡文化进校园,如戏剧合唱、格律诗、甲骨文、珠算、花样跳绳、书画、民乐等,使学校精神内涵、师生文化底蕴得到提升。县文化馆文化干部、县诗词协会副主席、县象棋协会会长以及“伦派秧歌”的传承人杜庆志老先生等校外辅导员每周义务送教,使得校园文化积淀提速提质。

评价保障有机制。建立教师多元评价制度,提高课程执行水平;建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制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管理方式,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良性循环。另外,学校还要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等方面助力课程落地。

探索个性课程整合优化田园文化教育

■秦皇岛市北戴河区蔡各庄小学李慧

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整合课程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个性化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合并,不是被动的纳入,它是从学校文化中生成、提炼的,必须适应学校发展需求。

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必须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整合课程是其中一个重要抓手。个性化课程整合不是简单的合并,不是被动的纳入,它是从学校文化中生成、提炼的,必须适应学校发展需求。近年来,蔡各庄小学着力打造自然生态和文化氛围兼具的田园文化教育,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结构,有效实现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科学定位,做好课程整合与实施的顶层设计。个性化的课程整合应该是建立在学校文化上的一种教育改革。我们认为一所农村小学,面对一群质朴的农村孩子,教育离不开他成长的那片土地,离不开滋养他的乡村生活。本着让师生回归教育本真的原则,学校追求自然真实地成长,着力打造“一木一自然,一人一世界”的田园文化教育。在“习礼大树下,授课桑林旁”的田园教育氛围中,应运而生了“自然、自觉、自由”的校园文化核心理念,形成了“培养具有率真性情的自然人,关爱德行的自觉人,求索创新的自由人”的育人目标。结合文化理念和育人目标,确定了“返朴求真,尊重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学校课程目标。

因需制宜,把三级课程重新归类。“田园文化课程体系”把三级课程进行了归类整合,从“学科育人、生态润人、雅趣立人”三个维度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建构“学科课程系列、生态课程系列、雅趣课程系列”,从“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大领域,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学科课程,注重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大素养,打造文化基础领域的课程;生态课程,注重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两大素养,打造社会参与领域的精品课程:蚕桑文化、田园拾趣、书香苑、茶香满园、原麦时光、靓装织苑等综合实践类课程;雅趣课程,注重学会学习、健康生活两大素养,打造自主发展领域的精品课程:春之篮、绿荫星球、青蓝画社、巧艺坊、木弦之约、筝筝日上、麦田精灵、七色花合唱团等音、体、美特色课程。

学生上午集中学习学科类课程,下午选修综合实践、音、体、美等14门生态课程、雅趣课程。生态类、雅趣类课程每月选修一门,保证每学期音、体、美、综合实践四大领域的课程都能涉及,使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参加相应社团学习,为学科素养提升、整体学习能力提升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

优化整合,把教学内容拆分重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依据课标、学科特点和实际需要,突破学校课程建设中的交叉、重复状态,适当将内容重组整合、拓展延伸,使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形成实质性的互补。以美术学科为例,二至六年级教材中,从造型表现领域到设计应用领域共有近150节课,我们打乱年级、学期顺序进行重组和整合,构建为“基本造型、科幻画与写生、多种材料与技法、多种媒材、色彩与水墨”五大板块,分年选修,集中专项练习有益于美术学科技巧的有效达成,同时也提高原有课程实施效率。节约出的课时,学校根据校本文化自主增加适合本校特色的学科内容,如陶泥、篆刻的相关知识,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

全面发展学有建树

■秦皇岛市海港区教师发展中心附属实验学校李海波

曾经,我们推广别人成功的实验项目,做别人课题研究的实验者;现在,则是基于本校独特的教育环境而量身制作自己的课程。校长既是课程领导者,又和教师一起做设计者、做实施者。

近30年来始终伴随我们教育历程的教育改革,终于通过这次课程改革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曾经,我们推广别人成功的实验项目,做别人课题研究的实验者;现在,则是基于本校独特的教育环境而量身制作自己的课程。校长既是课程领导者,又和教师一起做设计者、做实施者。

规划和设计课程,我们依据的是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课程标准和各具特色的学校核心文化。我校原名建树里小学,提到“建树里”就无人不晓了。其实,这种把广泛认同培植成从内到外的与众不同的特质,就是学校文化的象征。我们在基于优化管理上的课程目标则是“全面发展,学有建树”。“全面发展”要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学有建树”则依赖于课程的整体构建与协同实施。

课程改革无论是全面启动还是从一点撬动,都要整体规划,协同实施。我校的课程按课程作用划分可以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和体育课程。比如德育课程,通过学校德育和班级德育两条线实现全覆盖。学校德育重习惯,建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学风,落实手段是以评价促进“安全、有序、文明”习惯的养成。班级德育以班主任为主,所有任课教师协同实施。通过班名、班训、班级公约建立目标和规矩,在这样的文化中培植班级精神。以“人人都是管理者”“小组合作学习”和“各种活动”培植责任心和合作能力。

课程改革需要校长的顶层设计,需要主管领导对课程路径的整体规划,更需要教师实施过程中的提炼和总结。以智育课程为例,我们对课程的顶层设计,是将智育课程划分为三类:学科课程,学科延展的教师课程和书香课程。学科课程目标指向两点:一是建模,建立各种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建模大家有争议,但要整体推进就要有保底的措施。二是检测,建立堂堂清、人人清的检测题库。学科延展的教师课程目标是发挥教师专长,培养学生兴趣,形成学校特色。为实现教师从理念到行动的改变,我们开拓的培训的途径有校内“百家讲坛”和校外专项培训。书香课程,就要做大规划,搭建大平台,让学生有大展示。一年级的生活识字,二至六年级的读书交流课都属于书香课程。

学校顶层设计之后,课程要落实下去就需要主管领导围绕课程标准逐项推进。每种课型有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次次磨课、赛课中总结提炼。课程改革不是标新立异,也不是概念翻新。作为一校之长要有定力,坚持好的完善不足就是最好的改革。

猜你喜欢

学科学校课程
【学科新书导览】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超学科”来啦
学校推介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