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建筑文化交流的发展研究
2016-04-07胡皖珍
张 萍 胡皖珍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中越建筑文化交流的发展研究
张 萍 胡皖珍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基于中国建筑的风格,从城市规划、官式建筑、民居、宗教建筑等角度,探讨了越南与中国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法国殖民时期和占婆文化对越南建筑的影响,为类似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建筑风格,中国文化,宫殿建筑,城市建设
中国文化在越南建筑影响受主导地位,从远古时代一直影响至今。主要体现在都采取了梁柱和斗拱为特征的木结构体系;模仿中国的城市布局、建筑群和单体的处理手法和形式特征;建筑历史发展与中国有连动性。
1 越南的“半神话”时期
据神话记载,越南领袖建立“赤鬼国”,其曾孙雄王建立文郎国。据学者判断,今日的越族人最早起源于中国华南百越族的分支雒越人在此定居,建立了文郎部落联盟。当时的民族住屋是干阑式高脚屋。屋顶取鸟形作装饰,屋顶两坡直接倾斜到楼板上——与中国古代东南、华南和西南流行的百越干阑建筑同属一体系。
2 中国统治时期
从秦朝到北宋的1200年之久,红河三角洲(今越南北部)属于中国的领土。
2.1 秦朝时期
公元前三世纪末,越南被纳入秦朝的版图。早在秦朝时期,据《安南志原》记载安阳王于公元前257年建设的四龙城与秦朝的张仪筑成都城和秦人建筑马邑有龟和马来助如出一辙。
2.2 唐汉时期
公元679年(唐调露元年)唐朝于此设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交州。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制砖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越南北部和中部都发现多处烧砖瓦窑的遗址和大批汉代形制的砖墓。唐朝李复将烧砖技术带到越南,越南出现了瓦屋的建筑。唐末大将高骈修建罗城、整顿江道,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带入越南。汉代的城廓和灌溉技术传入越南,使越南的城市有了很大的发展。西晋末年,临邑(今越南)国王范文曾随商贾前往西晋学习宫殿、城邑和器械技术。影响了越南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建筑技术。
3 越南自主封建国家时期
公元968年—980年,越南独立,相继建立了大瞿越、大越国。中越一直为藩属关系。不仅在政府间有朝贡和商业贸易往来,在文化上交流甚密。从汉字到儒家学说,从政治组织结构到科举制度,从科学技术到文学史学,以及风俗习惯都深深影响了越南。
3.1 丁朝和前黎朝时期(968年—109年)
越南人小到民居,大到城市规划在选址上都基本遵循中国古代的风水理论。例如丁朝、前黎朝的华闾和李朝的大罗(河内),以及阮朝的富春(顺化)都讲究五行齐全之地。越南著名风水师后黎朝的阮德轩著有多本风水的书籍,影响深远。
3.2 李陈时期(1016年—1400年)
建筑样式多样,规格更宏伟,建筑类型代表为城郭、宫殿建筑、寺庙建筑。李太祖顺天元年(1010年),河内东西两市并存,后逐渐扩建为三十六坊。李陈时期多次派使节前往北宋东京学习和索取佛教经典及佛教建筑技艺。在宋仁宗天圣九年,全国重要城镇仿照中国寺院风格建寺多达150座。在1714年,安南在佛教建筑上,模仿中国建筑风格达到顶峰。来自中国的宋德大被安南国王指派为建筑工程的主要负责人。陈朝陈英宗对元大都的风格大为赞赏,派使臣前往北京密画宫苑图本。
而越南建筑师对中国建筑发展也作出重要贡献。据记载,明永乐五年(1407年)朝廷前后三次在交趾之地网罗高达16 000余人,而交趾(越南)人阮安为明永乐、正统两朝参与营建北京城的表现突出的越南人之一。阮安在明北京的草创时期和完成时期担任工程的重要设计师,还是重建奉天、华盖、谨身三殿的设计师。说明中越建筑艺术交流密切,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3.3 阮朝时期(1802年—1945年)
1)顺化皇城。越南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阮朝。阮朝最重要的建筑为顺化皇城,无论是建筑布局、规划形制上大体上都模仿了北京故宫,但规模小得多——明清北京城面积是阮朝顺化皇城的5.2倍。从内到外也分成三部分——紫禁城、皇城和外城。重要的建筑沿南北中轴线以空间序列展开,强调了尊卑有序的等级制度,突显王权的至高无上。“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布局也在此充分体现。但建筑风格较之更有南方的婉约柔和之美。《大南实录》记载嘉隆年间阮朝层多次派使节去北京学习北京城规划的经验。顺化皇城的装饰尤一脊饰类似中国岭南建筑。不同于明清北京城装饰以中国北方建筑风格为主。顺化皇城建筑群代表了越南古代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也体现出当时中越交流甚为频繁。2)文庙。越南现存的文庙大多集中在阮朝时期重建。与曲阜孔庙的布局和建筑内容基本相似,但规模较小。与中国不同的是拜殿和寝殿勾连相。开龙文庙始建于李朝,风格与中国文庙大致相同,但又发展了越南自我特色。例如魁文楼东西两侧82块 石碑刻有进士名录和天光井都是在中国文庙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特色发展而来。3)佛教建筑。佛教文化大约于公元2世纪从中国传入越南,6世纪有较大发展。9世纪初,中越两国僧侣取经往来频繁。10世纪~14世纪年间是越南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8位国王先后出家,并且广纳并重用僧人,佛教一度被视为越南的国教。直至15世纪初后黎建立,改为儒学独尊,佛教转为民间的宗教。越南佛寺更注重结合当地气候特点,有时前后殿紧紧相连覆以屋顶以便防晒遮雨。佛塔结构多样,以单柱塔尤为著名,平面非对称形式而是自由平面。建筑装饰复杂,雕刻精美。装饰多采用镶瓷工艺装饰,以破碎的瓷片重新随意组合。颜色大胆,装饰夸张醒目。多以行龙、祥云等形状为图案。每件装饰都匠心独运,不尽相同。且在多个大城市,选址山川秀美之处,在山顶建造大型的观音或佛像以供当地人信仰。例如由越南华人捐助建造在岘港的佛滩灵应寺有一尊越南最高的白玉观音像,高67 m。4)村亭建筑。15世纪后越南受中国影响进入独尊儒教时期。村亭建筑师儒家文化空间的产物,渐渐为社会重视。面阔3间~7间,建筑方式沿袭越式建筑的传统木架建筑,屋檐两侧高挑,颇有开朗洒脱之感。村亭的屋檐和室内装饰常常以龙装饰,庄重大方,不失宫廷建筑之威仪。而在中国,龙的形象主要出现在宫廷建筑。5)城市建设。明末清初时期,为逃避满清统治,几批广东移民到湄公河三角洲重建家园。据记载广东海康人莫玖在柬埔寨建立的七社村是越南的河仙城,后发展成越南重要的港口。1717年,越南西山农民战争爆发,华侨纷纷迁往藩安镇平江畔,在此渐渐发展成一个新的市镇——柴棍铺。街巷呈方格网型,设立天后庙、广东各同乡会馆、关帝庙,俨然一派中国城镇的风貌。后遭法国入侵沦为殖民地变为法国殖民的政治中心,柴棍铺就是今日越南最大的城市西贡(胡志明市)的前身。
4 法国殖民时期和占婆文化
从1867年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很多大城市建筑逐渐倾向法国南部的建筑风格和装饰发展;但是发展为不成熟的西方风格。如顺化外城参考法国城堡形式建造。例如西贡的西宁寺经过改建采用了哥特左右两个尖塔为钟楼鼓楼。公元600年—1400年,以砖建的寺庙和带印度教徒印记的雕塑为主的占婆古国统治越南中南部。以占婆塔楼为该文化的重要的代表,主要用于对梵天、护持神和湿婆三位一体的占婆神的崇拜。越南建筑融汇了各种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造就了独具一格的越南建筑。
5 结语
越南自秦朝以来到越南独立建国后,城市布局和建筑建设都深受影响,中国建造技术不断传入越南,越南吸收后又在本土发展多样化。中越两国建筑技术相互交流互相促进双方的建筑发展。又因曾属占婆国和沦为法国殖民地,建筑呈现多样性发展,与中国建筑呈现一定的差异性。
[1] 张登桂.大南实录[M].东京:有邻堂出版社,1951-1981年版:651.
[2] 李未醉.古代中国与越南的科技文化交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22(6):63-66.
[3] 莫海量.礼制序列的威严——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越南宫殿建筑[J].新建筑,2010(1):132-134.
On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Zhang Ping Hu Wanzhen
(CollegeofArchitectureandUrbanPlanning,ShenzhenUniversity,Shenzhen518000,China)
Based on the styles of Chinese building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rchitectural cultur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from the urban planning, palace buildings, civil residence, and religious buildings,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the French colonial period and Champa culture on the buildings in Vietnam, 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blems.
architectural style, Chinese culture, palace building, urban construction
1009-6825(2016)20-0014-02
2016-05-03
张 萍(1989- ),女,在读硕士; 胡皖珍(1990- ),女,在读硕士
TU-8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