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唐先镇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对策研究

2016-04-07吕忠后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农村饮水提升安全

吕忠后

(唐先镇人民政府,浙江永康 321314)



浙东唐先镇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对策研究

吕忠后

(唐先镇人民政府,浙江永康 321314)

【摘 要】为适应规划建设农村饮水安全的新形势,调研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以浙东唐先镇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饮水现状,并通过对国家发展农村饮水安全的政策研究,提出提升饮水安全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对策

农村饮水安全是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2007年《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实施,中国农村饮水工作进入了以保障饮水安全为中心的新阶段,2012年提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步伐,深化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工程运行长效机制和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水源保护和供水水质保障,推动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指导思想。目前,专家学者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多有论述,本文对浙东唐先镇的农村饮用水安全现状作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农村饮水安全的对策方法。

1 基本情况

永康市唐先镇地处浙东低山丘陵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483 mm,全镇面积87.5km2,人口43297,辖58个行政村。2003年以来,浙江省实施了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把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列入五大百亿工程。“力争用5年时间,明显改善1000万农村人口饮用水条件。”得益于此工程,唐先镇在2007—2009年期间集中实施了农村供水新建和改建工程,到2009年底,农村供水基本达到全覆盖。

唐先镇地势高低起伏不平,根据地理特点,地势低平的东部、南部地区依托规模水厂—三渡溪水厂(水源是一座中型水库),其他地区多数村庄依托村庄上游的水库、山塘为水源,分片建立联村和单村供水网络,以重力自流方式供水,只有少数村庄以溪水、井水为水源供水。

唐先镇建有供水工程18处,自来水覆盖率超过99%。其中:跨镇集中供水工程1处,受益人口25445;联村供水工程3处,受益人口10562;单村供水工程14处,受益人口8390。以设计供水规模统计:大于10000m3的有1处,200~1000m3的有5处,介于20~200m3之间的有12处。

2 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2011年水利部、卫生部颁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四个指标组成,分为安全和基本安全两个档次,四个指标中只要有一项低于安全或基本安全指标最低值,就不能定位饮用水安全或基本安全。

唐先镇农村供水工程大力改善了农村饮水状况,初步解决了“饮水难”问题,但是对照国家有关供水工程建设标准和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除了供水方便程度达到要求外,水质、水量、保证率三项指标达标率都偏低,尚未达到饮水安全标准。主要表现在:工程建设标准偏低,规模偏小,水源水量不足,水质未保证,净水设备完好率低,运行管理不善等,因工程原因、水质原因引起的停供水现象时有发生。

2.1 水量、水源保证率不达标

a.水量不足。唐先镇农村供水工程除了跨镇集中供水工程(三渡溪水厂)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余17处联(单)村供水工程均是小规模供水站,据供水水源资料统计:小型水库4个,山塘11个,溪水1个,井水1个,日供水能力均小于1000t,平均日供水能力只有175t。从历年运行情况统计分析,水源为水库的可供水量能满足供水需求,水源为山塘、溪水、水井的可供水量不能满足供水需求,即年可利用水量小于年应供水量,山塘一般库容、集雨面积都偏小,若久晴少雨即将无水可用。

b.水源保证率低。一是水源普遍存在供水与灌溉用水需求矛盾;二是有水不能用,山塘普遍水源短促,径流时间短,遇暴雨时集雨区的泥沙杂质缺少留滞沉淀的空间和时间,随径流一泄到库,使库水浑浊不能饮用;三是水源工程不安全,部分水库山塘是病险库,没有实施除险加固,存在安全隐患,或因安全因素停止使用;四是突发事件易污染水源,如森林防火道建设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污染水源。辖区内一处以溪水为水源,山溪暴涨暴落,易出现断流或因水浑不可饮用;一处以井水为水源,水量也不足。统计显示供水保证率低于90%的供水站超过全镇供水站数量的一半。

2.2 水质合格率偏低

三渡溪水厂日供水超过2万t,采用传统制水工艺,有自备水质检测系统,并由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水质监测,水质合格率达标。其余17个供水站均采用一体化净水设施进行简单净化和消毒处理,处理流程包括石英砂过滤、絮凝剂沉淀、配置缓释消毒器进行氯消毒。但是一体化净水设施正常运行率低,絮凝剂和氯消毒的加药装置基本处于闲置状态。县级饮用水服务站负责对规模以下农村饮水工程定期水质检测,每年丰水期、枯水期各检测末梢水一次,检测26项饮用水指标。从历年的总大肠菌、大肠埃希氏菌、菌落总数、浑浊度四项指标检测数据统计分析,水质合格率只有30%左右。

2.3 运行管理水平低

目前唐先镇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体制为:三渡溪水厂由县级水务部门直接管理,其余17处供水站以村级为建设和管理主体,镇政府负责监督管理,县级农村饮用水服务站负责业务指导管理。村级供水站管理模式粗放,每个站只设一名兼职运行管理员,文化水平低、年龄偏大。由于供水站管理报酬较低,因此投入供水站工作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水平偏低。此外,一体化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维护是供水站的关键环节,但是普遍存在管理维护不到位现象,设备完好率低。据统计,能够按照规程要求反冲洗的只有23%,加药设施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综上,运行管理经费没有保障,管理员薪酬低,无维修经费。水费收缴制度缺失,只有3个供水站收取水费,且收取水费仅为1元/t,未达到成本水价。

3 饮水安全提升对策

3.1 工程措施

3.1.1 提升水源保证率

农村饮用水提升要按照“能延则延、能并则并、能扩则扩”的原则,从唐先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并、扩”为提升方向。一是水源扩建,如太平、长川、下位等供水站可以通过水库、山塘增容改造或择址新建水源,增加水源水量。二是推进由单村供水向联村供水并网集中,破除行政村各自水源垄断的思维定势,实施大水源共享、多水源联合的整合工程,如石湖坑、石湖口、谏庄三个村共用石峡水库,箬岭下、安坑、山端头三个村共用柘坑水库,实行多水源联网供水。三对里洋、石峡、里横坑等病险库实施除险加固工程,保证水源安全。

3.1.2 提升水质保证率

饮用水净化经沉淀、过滤、消毒三个环节的完全处理,才能彻底净化,仅通过沉淀、过滤处理效果较差[1]。唐先镇农村供水站规模小,采用一体化净化设施,资金投入省、管理运行简便,且具备沉淀、过滤、消毒三环节的净水功能,但是必须在保证设备完好和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正常功能。应该对现有设备进行维修,保持设备完好,规范运行,尤其要重视消毒环节,保证消毒环节不缺失。

对于供水规模较大的供水站或是扩建的供水站,可考虑改造制水工艺,建设标准化水处理净化和消毒设施,提高出水水质,实现标准化供水。

3.2 加强水源保护加强水源保护工作,按照《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永康市饮用水源保护管理办法》的规定,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联(单)村属饮用水水源地应当确定专门人员开展保护工作,做好日常巡查,水源要禁钓、禁泳、禁烧烤,禁止向水源地倾倒垃圾、废土,在库区环境影响敏感地带安装物理隔离护栏。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水源地集雨区实行山林封育,逐步减少农业活动,禁止开山造田造地,道路建设、防火道建设等工程应该避开水源地集雨区。

3.3 建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饮水工程要实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包括组织管理、运行管理、经费落实三个方面的制度、各级责任和目标考核等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3.3.1 组织管理

镇村两级要将农村饮水安全列入工作目标,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的管理机构,人员落实,职责明确,制度落实。以聘用制形式建立用人制度,供水站至少配备一名专职运行管理员,区域内规模小、距离近的多个供水站可以联合聘用管理员,管理员薪酬达到合理水平,并实行绩效考核,提高供水站的管理水平。探索联合统一管理体制,联合镇内农村供水站组建成一家供水企业,形成规模效益[2]。

县级供水管理部门加强对乡村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供水运行人员经培训后持证上岗。

3.3.2 运行管理

供水站应建立岗位职责、水质检验、设备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管理员正常运行值班制度,做好日常维修养护、净水设施使用规范。水质检测系统化、常规化,形成农村供水厂(站)自检、县级农村饮用水检测站巡检、卫生行政监测的水质检测体系。

建立水费征收制度,合理的水费征收是保证饮水工程可持续运行的前提,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征收水费既能补偿供水生产成本,又能促进节约用水。

3.3.3 经费落实

建立农村饮用水运行经费保障机制,村级主体要实行成本水价供水,计量收费,水费收入能维持基本运营费用。县级财政要把工程建设和大修资金列入补助,对农村饮水工程进行年度考核和经费补助,支持供水工程的持续运行和维修养护,发挥工程长久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金彤,等.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初步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1):151-153.

[2] 胡朝碧.会泽县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的探讨[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5(3):40-42.

Research on countermeasures to im prove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Tangxian Town of east Zhejiang

Abstract:Tangxian Town in the east Zhejiang is adop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or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and study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National policy of developing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is studied for proposing concept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drinking water safety.

Key words:rural drinking water;safety;improvement;countermeasures

DOI:10.16616/j.cnki.11-4446/TV.2016.04.015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4774(2016)04-0057-03

猜你喜欢

农村饮水提升安全
迁安市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研究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及后期管理提高水平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农村饮水安全及长效管理机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