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建构策略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2016-04-07高玉娥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高玉娥, 谭 诤

(赣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建构策略研究
——以江西省为例

高玉娥, 谭诤

(赣南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校长课程领导力成为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结合2014年江西省300名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调查结果,分析当前中小学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课程的理解、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执行、课程的评估、课程环境的创设五个能力维度对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建构提了对策。

关键词:基础教育改革;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

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实施以来,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各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并不平衡,一些地方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对课程的准确理解、课程的指导执行、课程的组织开发、课程的监控评估、课程的环境创设等能力方面还把握不准、认识不深,严重制约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效。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构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势在必行。

一、关于校长课程领导力的阐述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组专家钟启泉认为:课程领导力是从“经营”或是“领导”的功能出发,强调诉诸自身的创意与创造力,自律、自主地驱动组织本身运行,把日常的课程实践活动作为自身的东西加以自主创造性地实施。[1]

孙向阳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追随者相互作用的合力,是校长与追随者为实现共同的课程目标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2]

张瑜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即校长及其领导团队领导学校课程实践活动中的全体成员创造性地实施课程、发展学校的课程品质,达成学校的课程愿景、构建学校的优质文化,提升学校的教育效能、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优化学生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

夏禄祥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在课程实践中吸引和影响教师及其利益相关者实现改善学生学习品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课程质量的领导品质。[4]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引导和率领教师进行课程改革、建设的能力,是校长专业修养和人格魅力之所在。还有的学者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作为课程教学的管理主体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落实执行以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管理的能力等。[5]

综合以上阐述,本文中的校长课程领导力指校长在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领导全体教师及其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共同的课程目标而奋斗的能力,它由课程的准确理解力、课程组织的开发力、课程的指导执行力、课程的监控评估力及课程环境的创设力五个部分组成。

二、当前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

2014年11月,江西省中小学名校校长培训在井冈山大学举行,笔者对参加培训的300名中小校长进行了校长课程领导力状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参训校长实事求是的自评来准确了解当前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82份,回收有效率为94.3%。

(一)调查问卷的编制

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校长课程领导力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编制了《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调查问卷》,问卷按照重要程度以“4、3、2、1”的方式计分,以2分为中介点,如果分数越高则表示越重要,分数越低则表示越不重要。

(二)调查问卷的处理

本研究利用SPSS17.0处理全部数据。经过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后发现,校长课程领导力有效性由课程的准确理解力、课程组织开发力、课程的指导执行力、课程的监控评估力、课程的环境创设力五个层面组成。最后,采用Cronbach一致性系数来考察问卷的信度,其a系数为0.85,表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调查结果的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从学校层次上,涵盖了江西省内不同类型的学校,有小学、初中学校、高中学校;从地区上,包括城市和乡村;从年龄结构上,包含了30~50岁的教师;从学历层次上,包含专科学历至硕士学历,覆盖面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针对性,能客观、真实地反映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现状。

1.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整体现状

表1中显示,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中课程的理解力均值低、标准差最大、每题平均分值较低,表明当前中小学校长对课程理解力较低并且差距较大;课程的创设力均值最低、标准差最小,表明当前中小学校长的课程创设力都非常差;在课程的开发力和评估力上均值高、标准差大,表明这两项能力总体水平较高但实际差距较大;而课程的执行力均值较高、标准差小,表明当前中小学校长在课程的执行力上都较强。从校长课程领导力评分均值为77.53上来看,表明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大部分在中等水平,属于良性范围。

表1 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基本情况

2.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理解力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的理解力与“校长课程认识”及“学生知识来源”呈显著相关。“校长课程认识”题主要由“课程即教材”、“课程即教科书”、“课程即教学内容”、“课程即生成的知识”四部分构成,数据显示“校长对课程的认识”的均值为2.68,标准差较大,表明大多数校长认为“课程即教科书及教学内容”,很少人认为“课程即生成的知识”,这说明当前中小学校长对课程的认识还不透彻。

(注:在**.01水平(双侧)上呈显著相关 ,在*.0.05水平(双侧)上呈显著相关)

3.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开发力的差异性分析

由表3可知,对课程的开发力上中小学校长在“课程实施为最重要参与者”一项均值最低、标准差较小、P系数最低,而“课程实施最重要参与者”要由“学生”、“教师”、“校长”及“专家”构成,表明大多数校长认为“课程实施的最重要参与者是学生和教师”,与自身没有多大关系。

4.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评估力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4数据中可以分析出,在课程的评估力中“校长的听课频率”均值最低,结果表明大多数中小学校长每周听课次数较少;另外校长在“认为最有效的课程监控的方式”上标准差最大,表明校长对课程的监控有“随机推门听课、观看教学监控、检查教案或学生作业和暗访学生”等多种方式。

表3 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开发力差异检验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表4 江西省中小学校长课程评估力差异检验

(注:**在.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三、提升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必要性

(一)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有效性较低

研究显示,校长对课程的理解深度不够,还停留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中,大部分校长对课程的认识缺乏时代性和创新性,直接影响校长在课程中的领导力。在课程的组织开发中,大多数校长认为课程的开发、创建、实施与自身无关,事实上,校长在课程组织开发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是课程开发中的顶层设计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影响课程设计的深度和高度。在课程的实施执行中,校长既是重要的实施者又是关键的指导者,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和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课程的监控评估检验中,校长听课次数很少,而且在课程监控方式上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在课程的环境创设力方面,校长的内驱动力较弱,主要来自外在的驱动力,缺乏积极主动的服务精神来推动课程的开发实施。

(二)教育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观念上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师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快乐学习为标准来开展课堂教学。而实际上,在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下,一线教师已经习惯性地以成绩来评定教学效果,这使其不得不坚持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为辅的教学策略。同时,大多数教师仅专注在“三尺讲台”,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素养不高,对新课程改革认识不够,在课程改革实施上持怀疑甚至消极态度。

(三)适合校情的课程资源短缺

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而实际上,当前开展并实施的课程基本上是国家规定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的课程,真正适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精品课程还非常少,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严重影响课程的效果。

四、构建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对策

素质教育要求以“三个面向”为指导,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理念的、开放兼容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校长既是学校课程开发的决策者,又是课程实施的指导者、评估者,校长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关乎着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以下主要从课程的理解、课程的开发、课程的执行、课程的评估以及课程环境的创设五个维度来阐述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建构。

(一)准确理解课程的定位,成为课程改革的引领者

1.更新教育理念,准确认识课程的含义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和核心,更是课程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有些校长对课程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思想观念上,认为“课程即教科书”、“课程即教学科目”。校长应更新自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切实领悟课程的深层含义,不能仅仅将课程认为是教学科目或教科书,应真正把握课程的本质和功能,树立先进的课程理念,使之更有效地进行课程领导。同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校长要加强自身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课程情境,带领大家深入推进课程的改革。

2.提升个人能力,引领课程改革的推进

校长作为课程的领导者,只有自身具备先进的课程理念、扎实的专业素养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方能领导、组织好一场顺利的课程改革。所以校长要注重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和领导艺术的锤炼,领会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求,学习借鉴国内课程改革的优秀典型案例,内化为校长自身的课程领导能力,带领教职工树立正确的课程观,让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课程改革的理念,用新的理念和思想去指导学校的课程工作,引领课程改革持续前进。

(二)科学组织课程的开发,成为课程改革的指导者

1.落实赋权增能,科学指导课程开发

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庞大的工程,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应建立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要吸纳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6]在课程开发的团队中,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者无法做到事事亲力亲为、事事参与决策。校长应实行职权下放,让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的过程中拥有决策权,激发教师的认同感,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程的改革中去,让全体教师的能力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和施展,实现校长、教师形成课程领导的共同体。

2.开发校本资源,打造精品课程

在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推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而学校层面的课程管理是当前最薄弱的环节。充分利用学校的丰富资源,开发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意义重大。校长应竭力挖掘当地具有区域特色、教育意义、历史价值的资源和素材,带领全体教师进行全面深入的开发,既发挥资源的有效价值,又促进资源的传承与发展,打造品质较高的课程,凸显课程的优势和特色。

(三)全面推动课程的执行,成为课程改革的践行者

1.革新教师观念,坚定改革信心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牵涉到教师的利益分配和技能发展等问题。有的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信心不足,认为自身所具有的知识有限,只有当自身的专业素质提升以后才能胜任新课程的工作;有些教师虽然在理念上认同新课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是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对新课程的实施持观望态度。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要通过教师的具体行为来实现。校长应构筑新课程的美好愿景,让全体教师明确新课程的方向和目标,树立必胜的希望和信心,把全校教师的个人愿景融合为一个共同的愿景,从而促使每个教师都愿意为之付出,有效推进新课程工作的顺利实施。

2.推动课程执行,努力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课程的实施要经过很多个阶段才会有成效,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不良的局面,对校长的业绩可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很多校长对此怀着复杂的心理,有校长把新课程摆在课程的次要地位,还有校长在新课程的课时计划上打折扣,甚至有校长对新课程的实施还处在观望中,未进行有效实施。校长应该要具有新课改的勇气和魄力,积极主动地推动新课程的实施,把新课程的落实作为提升自身课程领导力的契机,在开展实施过程中带领全体教师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实施办法,切实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7]

(四)科学完善课程的评估,成为课程改革的检验者

1.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检验新课程的成效

传统的课程评价往往以学生成绩的高低,以班级升学率、优生率、及格率等指标作为课程成效的“试金石”,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方式在新课程中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甚至会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质量。校长应组织教师建立新课程的评价体系,打破传统模式,以学生、教师、家长、行政人员和社会人员作为评价对象,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和教师的日常教学过程及表现行为作为评价指标,形成以阶段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为评价方式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系统检验新课程的成效。

2.完善系统的评价方式,激发教师的能动性

新课程实施成效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教师,教师的认识及态度事关新课程实施的成败。校长应完善多维度的评价方式,给予教师相应的安全感和认同感,增强教师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五)创设课程实施的环境,成为课程改革的服务者

课程改革中的工作不仅需要由学校和教师来承担,同时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需要政府教育政策的支持,需要教育财政的扶持,需要社区物质资源的支持,需要家长的理解与信任等。因此,校长应该营造

一种民主、开放的氛围,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与自身的关系重大,只有吸纳广大群众参与到课程改革中来,扫除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才能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总之,校长作为课程改革的核心人物,应担负起课程改革的重要责任,积极消化课改理念,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培养主体意识、团队意识以及大局意识,学习与借鉴其他学校的优秀经验,提升自身课程领导力,深入到课程改革一线,充分调动各种有利资源,推动课程改革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从“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课程领导”的困惑与课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6(7):1-7.

[2]孙向阳.校长课程领导力:从“个力”走向“合力”[J].中小学校长,2007(11):69-69.

[3]张瑜.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第一中学为例[D/OL].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2015-08-08].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096237.

[4]夏禄祥.论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提升[D/OL].洛阳:河南大学,2008[2015-08-08].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75-2008096706.htm.

[5]李朝辉,马云鹏.校长课程领导的境遇及解决策略[J].全球教育展望,2006(6):50-55.

[6]张爽.校长领导力:背景、内涵及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07(9):42-47.

[7]孙锦明.中学校长领导力研究[D/OL].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2015-08-09].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269-2009186270.htm.

[责任编辑石悦]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90(2016)01-0148-04

作者简介:高玉娥(1989- ) ,女,江西新余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基础教育;谭诤( 1972- ) ,男,湖南洞口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教育评价与管理。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中小学教师城乡流动影响因素研究”(15YB105); 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一般课题“城市公办学校流动儿童融合教育的教师认知研究”(15YB108)

收稿日期:201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