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四多”,培养学生“四能”

2016-04-07江苏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教育集团223001汪静静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5期
关键词:内水水箱周长

江苏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教育集团(223001)汪静静



立足“四多”,培养学生“四能”

江苏淮安市淮海路小学教育集团(223001)汪静静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目标,这一目标也是课程改革明确提出的要求。根据教学实践,提出要立足多表征、多维度、多层次、多优化的“四多”模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四能”。

[关键词]培养目标四能培养策略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立足“四多”,即多形式呈现问题、多表征提出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多优化解决问题,从这四个方面实施“多”向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四能”。

一、立足多形式呈现,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课程标准在原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两种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两种能力的培养。何谓发现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指发现困惑,在显而易见的地方发现“问题”的能力。这种“问题”是广度的问题,可能是以前不了解的东西,也有可能是书本上没有的新观点、新方法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时机,多维度呈现素材,给学生建构直观形象的数学表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例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周长这个概念,可创设多种形式的问题:首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物,并指一指、说一说这个实物的周长,说清楚大小范围,学生从数学课本、树叶、文具盒入手,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明,从而对周长有了初步的认知;其次,让学生动手描一描、画一画,画出周长的曲线,学生在描画树叶和礼盒的周长过程中,知道不能留空,由此深入理解周长这个概念的内涵,抓住了“封闭”和“一周”这两个关键点,对周长有了深刻的把握;最后,让学生动手量一量、测一测,学生通过测量正方形的周长,体会到要只要量出这个正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然后再乘4,就能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因为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呈现,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知由浅入深,逐步深入,由此加强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多元认知,使学生能够抓住数学知识的本质,培养了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立足多表征引导,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

何谓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它是指将某些问题运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也就是将发现的问题数学化的能力。教学中,教师要立足多元表征引导,带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对数学问题做出恰当的数学抽象,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例如,有甲乙两个长方体水箱(如图1),甲水箱长、宽、高分别是40厘米、30厘米、20厘米;乙水箱长、宽分别为30厘米、20厘米。乙水箱中装有24厘米深的水,而甲水箱中没有水。现在要将乙水箱中的水向甲水箱中倒一部分,使这两个水箱的水的深度相等。求这时水箱中水的深度。

图1

首先,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审题和了解问题结构,有学生认为,可将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底面积是60×30=1800(平方厘米)的不规则物体,乙长方体内水的体积为30×20×24=14400(立方厘米),因为水的高度相等,由此可以得到高度为14400÷1800=8(厘米);也有学生认为,可先分别求出甲乙两个长方体的底面积“40× 30=1200;30×20=600(厘米)”,得到甲长方体底面积是乙长方体底面积的2倍,原有乙长方体内水的体积是30× 20×24=14400(立方厘米),根据已知条件中甲乙两个水箱的高度相等,因而倒水后的甲水箱内水的体积是乙水箱内水的体积的2倍,推理原有乙水箱内水的体积是现有乙水箱内水的体积的3倍,可以得到14400÷3=4800(立方厘米),再根据长方体体积除以底面积得到高为4800÷600=8(厘米);还有学生认为,甲长方体底面积是乙长方体底面积的2倍,甲乙两个长方体水的深度相等,所以现在乙水箱内水的高度是原来高度的三分之一,也就是24÷3=8(厘米);更有学生提出,可以用方程来解答,设水的高度为x厘米,得1200x+600x=30×20× 24=14400,x=8;还有学生提出,甲乙两个长方体的宽相等,水的高度也相等,甲的长度是乙的长度的2倍,由此可知,体积也是2倍的关系,只要将原来乙长方体里的水沿高平均分成3份,这样水的高度就是原有高度的三分之一。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采用文字表征、数式表征、图表表征、模型表征等多种形式解决了问题,折射出个性思维的光彩,培养了自身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立足多角度思考,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著名数学家弗莱登塔尓认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教给学生不同的思考方法,让学生聚焦问题,自主探究数学问题,学会分析问题。教师要立足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带领学生展开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时,我从多个角度展开,让学生深入理解几分之一的深刻内涵。角度一,将一块饼平分给4个猴子,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学生认为,将一块饼平分给四个猴子,每份是块饼,每份是这块饼的;角度二,将一盒桃子(共4个)平均分给4个猴子,每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学生认为,将一盒桃子(4个)平分成4份,其中一份是1个桃,这一份是整体的;角度三,有8、12、16个桃子分别要平均分给4个猴子,每个小猴分得几分之几?学生认为,不管桃子有多少个,只要平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些桃的;角度四,将1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或3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几分之几?这些分数有什么不同?学生认为,同样多的桃,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用来表示每份的分数也不同,关键是要看平均分成了几份。

教师借助多重比较,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探究,学生对“整体的几分之一”有了深入认识后分析问题的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四、立足多直观优化,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中,教师要立足直观优化,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以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时,对于教材中的问题“绿花有12朵,黄花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红花有多少朵?”学生已经有了初步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画出直观图,有学生画出了图2。

图2

学生讨论后一致认为线段图中的“多7朵”画得太长了,我问道:“如何优化呢?”学生先认为要画得短一些,我追问:“短多少呢?”学生经过思考,发现画得比表示绿花12朵的线段长度的一半多一些就可以了,由此得到图3。

图3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学会梳理复杂的数量关系,并经过多重优化,得到有效的线段图,从而大大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学生“四能”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只要立足“四多”,一定能够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会提出问题,从而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童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5-075

猜你喜欢

内水水箱周长
内水切密封条结构对异响的影响分析及优化设计
内水压力作用下3层衬砌输水隧洞结构受力分析
Moragne v.States Marine Lines内水过失致死索赔案述评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抽水蓄能电站压力钢管与围岩缝隙对压力钢管受力及围岩分担率的影响分析
巧算周长
一种太阳能热水器水箱的控制系统
清洗水箱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