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签订足球合作协议 助力青少年足球发展
2016-04-07本刊报道
本刊报道
消息报道
中德签订足球合作协议 助力青少年足球发展
本刊报道
柏林时间11月25日上午,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德国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会晤。中德双方在总理府签署了有关足球领域合作的三项协议。这是中国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国家级足球合作协议。
在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和德国总理府部长阿尔特迈尔的共同见证下,中德两国签署了三个不同层面的足球合作协议,分别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德国内政部、中国足协与德国足球职业联盟、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足协签署。
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透露了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足协所签署协议的内容,发展校园足球是该协议的主旨。据王登峰主任所言,中德在校园足球计划中合作的最核心内容,归根结底在于教学及课余训练、比赛。
第一,改善教学,首先涉及到教师培训。中国将请德国的足球讲师来中国培训体育教师。培训对象不任职于中国的俱乐部,而是在学校里担任体育教师。目的在于,他们在日常教学中能够培养青少年踢球的兴趣,并能训练青少年的足球基本功。
第二,在竞赛和选拔领域学校需要有一套竞赛体系。每个区域里选拔出优秀的孩子,将参加校内、校际直到全国性的赛事。中国需要德国在包括竞赛组织,尤其是选拔培训方面提供支持,由德国专业团队训练通过初步选拔的青少年球员,并对球员做进一步评估。
第三,中德合作落脚于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教练员的培训。中国计划在2025年建成5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目前已经有1.4万所),计划配备至少5万名特色学校教练员。这5万名教练员的培训目前分两条道路:一是由中国国内的足球讲师来培训,二是直接从国外聘请讲师团队。外聘讲师团队方面,中国将与德国加强合作,同时在培训过程中将优秀教练员送至欧洲深造。
第四,加强与德国足协、德国足球俱乐部的合作。中国可以将一些优秀的青少年足球选手送至德国进行短期集训,组织一些中德青少年之间的足球比赛。
王登峰表示,中国的校园足球计划立足长远,注重打基础,与德国合作的前景广阔。“我们曾经说,校园足球培养的人才,绝大多数都会成为会踢球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律师、法官等各行各业的人才,另外可能有一小部分能成为具备扎实文化根基的优秀足球人才。”此外,校园足球计划还培养了大量的青少年足球人口。按照每一所特色学校1000人来计算,未来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可以达到5000万。
在刘延东副总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亲切会见后,由中国大学生体协和德国足协(简称DFB)联合主办的中德校园足球座谈会在德国首都柏林开幕。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登峰、教育部学生体协副秘书长薛彦青及北京、上海、内蒙古、四川、青岛等地领导、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领导,DFB秘书长、副主席等高层、德国大学生体联高级顾问、德中校园足球促进会会长等中德两国60多名专家与会。
王登峰表示,这场座谈会是中德从事青少年足球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官员探讨加强合作的良机,中国教育部与德国足协将重点在足球教师培训、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选拔体系方面展开合作。他强调,中国发展校园足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树立尊重对手、尊重裁判、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DFB秘书长弗里德里希·库尔提乌斯表示,中国有上万个中小学在积极开展足球运动,这足以体现中国对足球运动的重视。此外,2014年观看巴西世界杯德国队对阿根廷队决赛实况转播的中国人比德国人还多,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对德国足球的关注,而这也正是两国在足球领域开展全面合作的基础。
来自中方的足球教育界人士和官员先后在座谈会上发言,向德方介绍了各自所在地区校园足球的开展情况,表达了合作意愿。德国足协媒体负责人斯特凡·路德维希介绍了德国足协用软件对各级俱乐部及其球员进行管理的经验。柏林赫塔俱乐部的财务主管英戈·席勒介绍了赫塔俱乐部的青少年球员培养工作。
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为中国足球国家队首位外籍主教练的施拉普纳也参与了研讨会,并对中德足球合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施拉普纳表示,中德足球存在多年的合作关系,加强这种合作对中国足球是有利的,现在关键在于切实落实两国签署的合作协议。施拉普纳说,中国足球起起落落,没能给“足球金字塔”打好基础;而与德国合作能够为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本次座谈会的对话交流,多家相关单位代表就中德两国在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达成共识,在会后签署并交换了相关协议。本次座谈会的圆满召开,成为中德在校园足球领域合作的新起点,将为中德关系深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