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暖泉

2016-04-06赵树发

辽河 2015年2期
关键词:翠玉笔触视野

赵树发

暖泉,营口市的一个镇。它没有地理意义上的“暖”,也没有实际概念的“泉”,它差不点就属于贫困落后的东部山区。把“暖”和“泉”组合在一起,作为一个镇的名字,我不知道历史上有什么渊源。

我感兴趣的是,这个并不起眼儿的小镇,居然滋养了两个优秀的女诗人:一个是王志宏,一个是李翠玉。王志宏读过大学的中文系,所以出了一本诗集《青青的窗子》之后,就成为市民了。而李翠玉则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她对高楼大厦和灯红酒绿没有更深的领悟,她的视野更多地局限在田间地头和家长里短。很难想象,整天和农具打交道的她,写出来的文字竟然那么温暖,那么纯净。

“用汗珠儿的玲珑剔透/来抚慰/包谷苗的焦虑和恐慌/用弯腰的姿势/谦和 温婉/陪伴一点点坠落的夕阳……”(《锄》);“父亲握犁的手/稍微用力 似乎/整个春天已经被他握在手里/温情正在慢慢传递/这让刚刚苏醒的黄土壤/有点措手不及”(《黄昏》);“偶尔,母亲也抬抬头/看看鼓惑鸟是怎样舒展翅膀/机灵蜂儿忘拿走了花香/一个七岁多的孩子在山脚下张望/手里还紧紧捏着一寸时光……”(《母亲》);“鸟鸣是一件美丽的花布衣裳/穿在五月丰满的身体上/夏天便长成一个婀娜少女”……

李翠玉笔下的乡村,看不到尘土飞扬,看不到焦躁不安,看不到猥琐和自卑。事实上,李翠玉赖以生存的暖泉,像中国的大多数乡村一样,肯定和城市有着一定的距离,不只是生活水准,更主要反映在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上。

境由心生——我突然想到了这句话。为了求证这句话的准确性,我刻意了解了一下李翠玉,我得到的信息是,她少女时代即开始写诗,中间耽搁了一段时间,近几年厚积薄发,写出了大量清新流畅的乡土诗。她在一家私企打工,每月工资也就千八百块钱。工作之余,她还要应付没完没了的农活,还要孝敬公婆,还要相夫教子,当然,还要读书,还要写诗。她亲口对我说,她眼里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事,她说她在暖泉镇住了几十年了,虽然不知道小镇“暖”在哪里,“泉”在哪里,但小镇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草虫鱼却一天天在她的视野中清晰起来。她说她喜欢它们,热爱它们,愿意用有限的笔触去描绘它们,赞美它们,让小镇的轻灵、宁静、美丽、自然一点点呈现在更加广阔无垠的蓝天下。她说这些话的时候很真诚,一脸的坦然。

诗人王洪静说:“一个优秀的诗人,应该是一个简单的人,干净的人,谦卑的人,淡泊的人,并且浑身充满静气的人。”李翠玉就是这样的人。她懂得用情、用心去欣赏芬芳的泥土,以感恩的心态和善良的笔触呈现生活。或者,毋宁说她的文字就是一汩汩暖泉,以文学的形式,反哺给予她无尽灵感的家乡。

暖泉——因为李翠玉的诗歌名副其实了。

猜你喜欢

翠玉笔触视野
艺术之春
回乡有感
赏洮砚(新韵)
拥挤豆豆林
都是好男人
梵高:笔触与激情
手机
视野
真相
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