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2016-04-06郭小敏
郭小敏
【摘 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课是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重要环节之一,而导入又是高中阅读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本次研究中,笔者试图从图式理论的角度去探索在高中英语阅读课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
【关键词】图式理论;高中英语;阅读课;导入
一、图式理论对阅读过程的阐释
图式理论认为,阅读材料本身是不具有意义的,其意义的产生是读者启动与运营大脑的已有图式与文本信息相互交互的过程(interactive process)。读者已具备的图式知识为对文本的预测与理解提供依据,从而赋予文本以意义。这一过程包括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bottom-up approach)。阅读时,读者从最基本的音素、词素、字母开始,再由单词、词组到句子,最后再过渡到对段落和篇章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不断结合已有的图式和上下文语境修正、调整文本的意义。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top-down approach)。阅读时,读者运用已有的图式知识预测文本内容,层层向下,从而理解文本。这两种模式通常在阅读理解过程的各个层次同时发生(Rumelhart,1997)。在阅读过程中,如果文本信息部超出读者的图式知识,可以直接使用自下而上的模式来理解文章;一旦超出,读者便自动地调整使用自上而下的模式来理解文章。
二、三种图式在阅读中的作用
图式理论认为,依据读者的阅读能力可将图式分为三类,即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形式图式。三种图式在阅读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何广铿(1996)指出读者大脑中的这三种图式与文章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相互作用程度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程度。首先,图式具有选择的作用。阅读文本中的信息与读者头脑中已有图式的关联程度在很大程度是影响着一篇材料或信息能否为读者选择。不同的读者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选择时,主要是依据其大脑中已有的图式。其次,图式对读者选择的信息具有整理加工的作用。阅读中,读者大脑中已有图式是其提取、整理信息的范本。一个缺乏图式的读者在阅读相关文本时,就只能停留在语言图式的层面,通过对单字的认知方式去理解文本,这样就不能迅速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导致无法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最后,图式影响着读者整理加工的信息的解释。读者在整理加工文本信息后可能是一种“误解”,即读者错误地理解了作者。这可能是由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作者的图式内容存在差异所导致的。
三、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导入环节中的应用
1.激活语言图式的导入环节
语言图式是指学生自身所掌握的语言基本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和句式等方面的知识。语言知识是阅读理解的基础。语言图式是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基础。
比如说,英语初学者在阅读一篇有关中国风俗习惯的文章时,尽管他掌握丰富的内容图式并对文章的形式图式十分清晰,但他对文章的理解仍有很大的困难,这就是因为读者大脑中缺少足够的语言图式。太多的生词、语法和句式结构严重阻碍他调用大脑中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因此,教师须重视对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设法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言知识。只有这样,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才能正确并及时调动作者通过字、词、句所传达的线索,从而调用其它图式,以对文章进行深入正确的理解。
2.激活内容图式的导入环节
内容图式又称主体图式,是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熟悉程度或自身所具有的与材料相关的背景知识,它有着深刻的文化色彩。语言知识是理解的基础与前提,但这并不代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知识就能顺利理解文章内容。分析现在江苏省普通高中所使用的牛津英语教材不难发现,现在的教材中所选题材都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文化气息,涉及到西方国家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内容上涵盖了教育、艺术、地理、历史、宗教、政治、日常生活、价值观及社会习俗等众多领域。由此可见,对文章的理解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图式,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内容图式。
在高中牛津英语教材中,也会有这样的文章,虽然学生能识别文中的单词,但由于对这些单词所涉及的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导致对整篇文章的力不从心。比如The Wandering Romany这篇文章,全文用词都比较简单,但学生理解起来明显比较吃力。比如在阅读文章前,老师能先引导学生对罗姆人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一定的介绍,那么学生在理解这篇文章时就更加轻松了。
3.激活形式图式的导入环节
形式图式,又称修辞图式,是与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相关的知识。根据文章内容的不同,作者会选择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框架,以将内容最清晰、明了地组织起来并表达出来。高中生常见的文体主要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诗歌、戏剧等。这些文体都有各自特定的文体形式。如果读者掌握了丰富的形式图式,对各种体裁的文章都能把握其结构与形式,这就有助于他们居高临下、提纲挈领地根据文章的结构与特点去进行理解、推理、判断,从而大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李慧敏(2005)指出即使面对篇章冗长、内容较为复杂的语篇,读者也能把握文章走向,准确理解文章,是因为读者可以根据各种体裁文章结构的模式,从阅读材料中捕捉到相应信息,填充图式的“空档”,变消极的被动型理解为积极的参与型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设计导入环节的时候,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语言、内容、形式图式与阅读文本的关系,开展与阅读文本相关性较强的导入活动,以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参考文献】
[1]Slavie,R.Educational Psychology[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2]丁雪莲.浅议大学英语阅读课课堂教学[J].黑河学刊,2012
[3]王大宝.《导入技能和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5]王松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张晓玲.图式理论与英语阅读理解[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