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讲”中体验,在“学讲”中成长
2016-04-06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王龙燕
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王龙燕
在“学讲”中体验,在“学讲”中成长
江苏省徐州市星光小学 王龙燕
在新一轮的课改中,改变学习方式是核心,“学讲”课堂更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学讲”中体验知识的建构过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实施“学讲”计划。
学讲课堂;体验学习;改变成长
2014年初,江苏省徐州市开始实施“学讲计划”的课改工程,覆盖了该市的所有中小学课堂。学生开始成为中小学课堂的主角,教师也逐渐从课堂教学的“台前”退隐“幕后”,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更多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驻足在学生的课桌旁。“学讲方式”逐渐成为了徐州市中小学课堂的一种新常态。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浅谈“学讲方式”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实施策略。比较长,信息量较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根据时间顺序绘制出Mike一天的时间表(如表1)。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学习的过程。有些学生设计的表格比教师想象的还要好,事实证明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
表1
1.以思维导图为抓手,让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
1.1 思维导图的绘制让学生能够学进去
思维导图自一面世,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作为21世纪全球革命性思维工具、学习工具、管理工具,思维导图已经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家庭、教育、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已经成功改变了2.5亿人的思维习惯。
“学讲”课堂是以学生为主的课堂,这更体现出预习的重要性。在学习对话之前,学生自己先听录音,学习对话,并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理清故事的脉络,绘制思维导图,以一条主线进行发散,让预习更有效。例如译林版《英语》四下册第三单元My day的故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故事
1.2 思维导图让学生更容易讲出来
学生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并绘制好自己的思维导图,在课上就有话可说了。像上文提到的第三单元,学生根据自己的图表就能轻而易举地流利介绍Mike一天的生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把练习过渡到让学生介绍自己的一天,学生很快地便依葫芦画瓢绘制出自己的时间表并进行介绍。学生们都说得井井有条,接着教师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把自己的一天写出来。从口头过渡到笔头,学生丝毫没感到有多难。
经过了一学期的训练,学生已经离不开思维导图了。每次背课文或是讲故事,都先问教师能看图吗?在往后的课堂教学中,基本实现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互相纠错、互相评价,教师少讲、精讲。
2.为学生创造“学讲”的平台
学习是个体由于练习或反复经历而产生的行为、能力或倾向上比较持久的变化及其过程。只要一个人在观察、体验、思考,并且因为这样的心理活动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发生变化,他就是在学习。所以讲台不再是教师独占,而应有学生的分享。为此,笔者在每节英语课给一位学生锻炼的机会,要求这位学生在早晨用英语在黑板一角写上英语的课表,并且在上课时要准备10个问题与同学自由交流,并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三最”方法(最大的声音,最夸张的模仿,最清晰的语音)练读每篇对话。刚开始的几周学生可能还会有些放不开,声音比较小,但在一轮适应期过后,学生们的口语越来越好,表现力越来越强,已经习惯站到讲台前表演了。学习英语的过程,其实应当是一种技能训练的过程,是在教师指引下,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习、自我训练的过程。这种活动,应该让学生充满兴趣。说英语就是让手、脑、耳、口四管齐下,彻底打破中国式发音习惯。这些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次亲身的体验,是一次真实的心理感受,对他们深有意义,他们也能感觉到自己在进步,从而在英语学习中找到自信。自信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找到的。一位美国学者研究得到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对学生在每种指导方法下,学习后24小时的材料平均知识“保持率”做了统计:用耳朵听讲授5%,用眼去阅读10%,声音、图片(视听结合)20%,演示、示范30%,分组讨论法50%,练习、操作、实践75%,向其他人讲授所学内容或快速使用90%。看到这个“学习金字塔”,笔者豁然开朗。把大量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身去实践,从自身参与和实践中得到新知识,然后及时检测,及时输出,这样可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多,记得更准、更牢,而且这样一来就真正打造了师生们共同的“高效课堂”。
3.实施“学讲”计划的心得体会
是“学讲”给了我们改变的机会,让我们在改变中悄悄成长,同时也有了一些收获:笔者的英语课堂成了学生最喜欢的课堂,笔者每天都和学生一起快乐地玩英语,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让英语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每节课的读、演、唱、听、说、写都给了学生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教中学。
4.结语
教育的1.0时代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教师主导课堂,单向地给学生讲授知识,学生单向地接受知识。教育的2.0时代则是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探索,学生可就某一话题进行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的探索。教育的3.0时代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开发,是学生体验学习。当学习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时,学校和教师已不再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师的职责应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赋予学生发言的权利,并正确对待失败。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头和脚的距离,其实就是想到和做到的距离,只有做到才能改变,唯有改变方能成长。
苏娜珊. 2011. 学生是怎样学习的[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赵希斌. 2012. 好懂好用的教育心理学[M]. 武汉:华东师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