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016-04-06山西邢军胜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史观民主政治

山西 邢军胜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山西 邢军胜

一、高考感悟

1.(2015・安徽卷・17)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分析:B 由题干材料“它凝结了……心血”说明“它”体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团结,而且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一致拥护”,由此可知,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并没有得到全国等方面人士一致拥护的程度;D项是毛泽东的个人著述。

2.考情动向

本专题知识在全国卷近几年中没有考查过,在地方卷中考查了多次。其中,2015年安徽卷第17题、北京卷第19题、江苏卷第12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不大;浙江卷以材料题的形式考查了港澳问题。对本专题的备考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主干,重点掌握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和“一国两制”构想。(2)紧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成就这条主线,同时把新中国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近代政治体制做纵向比较,或与西方近代政体进行横向比较,加深对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认识。同时注意从历史、现实的角度分析我国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3)注意与当前的现实问题相联系,认识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知识结构

(一)体系构建

(二)思维点拨

1.线索法梳理知识

历史线索是历史知识网络体系中的“经线”,揭示的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历史线索,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本专题的复习即可以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完善为线索进行梳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文革”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民主法律建设日益完善,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证。在“一国两制”构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实践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统一大业迈出重要一步,两岸关系得到新的发展。

2.图示法提炼要点

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普遍追求,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结晶。新中国成立以来,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就是这一理念的充分体现。同时,民主政治建设必须有制度化、法制化作保障,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为例,图示构建如下:

3.列表法化繁为简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

启示:(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应在探索中不断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

4.史观法深化理解

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运用史观时应注意针对性,如对近现代史的把握应更多地体现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对中国古代史和人类历史的把握应着眼于文明史观。此外,还应把三种史观有机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的多元性。

(1)多元史观解读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革命史观: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从此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②近(现)代化史观: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③文明史观: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推动了中国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④全球史观: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⑤社会史观:带来婚葬礼俗等社会习俗的改革,促进人们思想解放和社会风气的转变。

(2)用唯物史观分析影响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因素

①有利因素:“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有巨大感召力;港澳回归及繁荣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②不利因素:台“独”势力和海外反华势力、长期分裂造成的习惯心理。

5.比较法求同存异

1949年《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不同阶段,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也经历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它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决定着国家的政体和发展方向,宪法也应与时俱进。依法治国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只有不断完善和优化社会主义宪法,才能使我国走上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三)走出误区

误区1 人民代表大会等同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读:前者是政体,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后者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它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二者构成了我国国家机关的完整体系。全国人大具有修改宪法、制定法律等权力,所以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误区2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相同

解读:二者都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有本质区别:港澳问题是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结果,其本质涉及国家领土和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国共内战的结果,台湾和祖国大陆领土主权没有分离,本质上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台湾问题应在“一国两制”的框架内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三、巩固练习

1.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在与印尼总统苏加诺会谈时指出:“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据此得出结论中最恰当的是 ( )

A.提出“一国两制”方针

B.尊重台湾当时的状况

C.主张海峡两岸地位平等

D.承认台湾是独立国家

2.1986年,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电影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 ( )

A.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B.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原则的协议

C.大陆放弃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D.成立“海协会”

参考答案

1.B 解析:据材料“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可知B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A、C项不合题意;D项不合史实。

2.A 解析 :从题干时间“1986年”以及“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可知,中央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城二中)

猜你喜欢

史观民主政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