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2016-04-06天津郑金霞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16年4期
关键词:史观罗斯福新政

天津 郑金霞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

天津 郑金霞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是社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本专题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近几年来的考题来看,考查的题型在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中都有命制,选择题居多。在命题内容上,一是多以罗斯福新政内容混编命制题目,以达到理解知识的准确性;二是创设新情景,考查史实时代性的横向联系与史实阶段性的纵向比较;三是注重对现实的借鉴意义,如以工代赈,社会福利的作用等。由此,复习本专题时,不能把知识单一化,必须要学会构建知识网络,并学会深入理解问题与多维分析问题。大致方法如下:

一、网络建构线索法

本专题要抓住一条线索: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和创新。即:经济危机(调整的背景)——罗斯福新政(调整的开始)——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调整后的发展)。

二、表格梳理解读法

把分散的内容,按类别纳入一个表格中,有助于知识的规范理解。表格梳理后,要善于发现每个类别的不同,并能准确无误地对号入座。如罗斯福新政内容:

面临的问题政策措施作用银行倒闭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美元贬值刺激出口;管制证券 ;扩大联储委的权利稳定人心,恢复信用, 提供前提防止盲目竞争,扩大消费,提高了生活水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复兴工业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各行业公平经营章程,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民濒临破产调整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失业人数猛增,人民生活下降社会保障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加强社会保障措施,给弱势群体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保护环境劳资关系恶化社会立法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使工人有权利组织自己的工会;成立了全国劳工关系委员会保障工人的基本权利,缓和社会矛盾

三、模块整合链接法

高中教材按专题模块编写,但高考又多按通史角度考查。因此,模块内部,模块间整合复习是必要的。以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例:

(1)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与罗斯福新政。(历史必修2)

(2)德、日为应对经济危机: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内独裁,对外侵略。(历史选修3)

(3)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对华倾销商品,日本加剧侵华,冲击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兴起,国民政府采取的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币制改革等,使民族工业仍坚持下去。(历史必修2)

(4)苏联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除了自身积累外,还利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引进技术与人才,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历史必修2)

(5)经济危机下的货币战、关税战,导致世界经济贸易的萎缩。二战后,各国汲取教训,布雷顿森林体系与关贸总协定建立。(历史必修2)

(6)在经济危机及二战的打击下,人们出现了精神危机,由此产生了文化方面的现代主义流派。(历史必修3)

(7)英国为转嫁经济危机,对印度实行《食盐专营法》,导致出现了由甘地领导的“向食盐进军”的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高潮。(历史选修4)

(8)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改变了土耳其政府经济政策的走向,土耳其的经济政策从古典自由主义转向国家主义。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比较顺利地度过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为建立独立自主的现代化工业奠定基础。(历史选修4)

四、难点解析突破法

教材中有些知识点编写比较简略,或语焉未详,或仅提供思考。而高考需要对知识点深入理解,全面掌握。所以复习时,应对难点知识有目的性地多维思考。只有这样,在遇到新情境与新材料试题时,才不会心慌意乱,不知如何应答。笔者罗列了本单元的几个难点解析,以供参考。

1.经济危机由美国开始并波及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因

(1)美国方面:美国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世界方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形成,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2.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政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始终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过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常常出现,导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资产阶级千方百计地寻找出路,罗斯福新政反映了这种要求。

(2)美国经济实力雄厚,赋予了罗斯福政府足够的能力,如给农民补贴、兴建公共工程等。

(3)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政治保障。

(4)借鉴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计划经济的成功经验。

(5)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

3.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理解

(1)内涵: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利用政府直接采购和财政政策等调节社会生产。

(2)过程

(3)影响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以及与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缓和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会使矛盾进一步加剧,最终导致新的经济危机的爆发。

4.福利国家的理解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危机的教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民主思想和意识的加强;工人阶级的斗争;资产阶级为维护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2)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表现。

(3)特点: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社会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种类繁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4)历程:①早期:1933年罗斯福新政;②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即二战后;③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年危机后受挫但仍发展;④缩小规模:财政不堪重负,八十年代以后缩小。

(5)影响

积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也扩大了社会消费,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

消极:①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②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③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④给纳税人带来沉重负担,引起中产阶级普遍不满。

5.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演变

(1)第一次工业革命后,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其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政策。

(2)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企业组织形式逐渐向股份公司转变,激烈竞争促进了企业的合并,私人垄断组织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生活的基础。其经济思想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思想。

(3)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下,美国政府推行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二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各国政府纷纷大力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国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福利政策的普遍实施、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宏观调控等,使当代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其指导思想是凯恩斯主义。1973年出现滞胀后,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五、多元史观分析法

新课程背景下史观呈多元性,既包括传统的革命史观,也包括现代化史观、社会史观、生态史观、整体史观等新史观。在高三备考时,要善于用多元史观分析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以罗斯福新政为例。

(1)革命史观: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进行的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根本上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2)现代化史观: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3)社会史观: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4)生态史观: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5)整体史观: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同时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走出误区】

易混易错点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1973年经济危机相混淆

1.相同点:根本原因都是由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造成的;都从一国扩展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不同点:

(1)直接原因不同: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由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1973年经济危机是由中东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造成的世界性石油危机引起的。

(2)表现不同:1929—1933年经济危机没有引起通货膨胀,物价下跌;1973年经济危机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3)影响不同:

①前者危害幅度大、破坏性强;后者幅度和破坏性相对较小。

②前者引起政治危机,引起法西斯势力猖獗、蔓延,导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后者结束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历史,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普遍缓慢下来,并由此进入一个低速增长或称为“滞胀”的发展时期,但没有导致极端的政治后果。

③前者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1973年经济危机后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减少国家干预,逐渐形成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和私有制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例1】1929年和1973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最主要的不同影响是 ( )

A.波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B.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C.改变了世界经济形势

D.激化了社会矛盾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1929年的经济危机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道路;而1973年的经济危机则没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

易混易错点二 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不到位

误点一:因新政采取了社会保障与有利于工人的措施,认为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制度,变成了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新政是牺牲了资产阶级的局部利益,缓和了社会矛盾,以达到巩固资产阶级长远利益的目的。

误点二:认为罗斯福新政的国家干预经济是在实行独裁统治的法西斯专政。实际上,罗斯福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误点三:将罗斯福新政对国家经济一定的计划、控制和调节误认为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罗斯福新政侧重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市场依然是在市场经济中起着自我调节作用。计划经济体制是主要社会主义国家(如苏联、中国)过去采取的极端集权经济模式,是指令性的,完全否定了市场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误点四:罗斯福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由此误认为罗斯福根本解决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

【例2】1933年3月,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这主要说明了 (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C.美国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

D.罗斯福反危机的思路是加强政府的经济职能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A、B、C项均过于夸大新政措施及影响,不符合史实。罗斯福意在要求国会授予其广泛的行政权,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解决经济危机,D项符合要求。

易混易错点三 认为胡佛政府没有采取任何干预经济措施

胡佛政府虽然是在自由放任原则下,坚持推行自愿联合政策,但他并不是完全的自由放任,也采取了有限的政府干预措施,如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并通过紧急救济法与工程建设法,使复兴金融公司的借贷能力增加到33亿美元,职能扩大到有权借贷给各州救济失业的机构和自负盈亏的公共工程。这些措施为后来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例3】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 )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本题考查学生注意关键信息:“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结合胡佛实行的相关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选择D项。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史观罗斯福新政
“新政”爆款第一车?
新政不是“半夜鸡叫”
新政
关于新政的思考
一个不容忽视的高考考察维度——比较史观
参照 借鉴 提升——中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罗斯福新政”
换个角度看历史——以《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为例
罗斯福的壮举
全球史观在初三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和而不同 学以致用——近两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多元史观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