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和预防措施

2016-04-06

兽医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滴虫病原虫盲肠

马 艳

(勐海县勐宋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海 666203)

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和预防措施

马 艳

(勐海县勐宋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勐海6662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鸡肉市场需求量逐日增加,不同规模的鸡养殖场相继涌现,但鸡养殖过程中鸡组织滴虫病的出现降低了鸡肉质量,为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经济损失。因此,进一步认识与了解该疾病,掌握更多做好鸡组织滴虫病诊治与防控要点意义重大。本文笔者则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将鸡组织滴虫病诊治及预防举措进行了总结,为广大养殖户鸡病防治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鸡组织滴虫病;诊治;预防措施

组织滴虫病也称作盲肠肝炎、单胞虫病、黑头病等,属于一种由组织滴虫所致的鸡盲肠发炎,肝脏坏死性急性原虫病。原虫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为组织型原虫,寄生于细胞内,虫体为圆形或卵圆形,无鞭毛,大小约6~20μm;另一类则为肠腔型原虫,专门寄生于盲肠腔内容物内,虫体为阿米巴状,直径约5~30μm,有一根鞭毛,于显微镜下能够看到鞭毛运动。随患鸡粪便排出的虫体,于外界环境下生存时间较长,鸡啄食虫体后即可感染该疾病,但最主要的传染方式还是通过寄生于盲肠异刺线虫卵传播,在异刺线虫在患鸡体中寄生时,其中部分卵可携带组织滴虫[1]。异刺线虫卵里约有0.5%带有此种组织滴虫,这些虫在线虫卵充分保护下,于粪便一起排至体外,在外界环境里面生存2~3年,若外界环境条件佳,还会继续发育成感染性虫卵,鸡啄食虫卵后,还会感染盲肠肝炎。由此可见,组织滴虫病的危害相当大,需给予积极防治,有效治疗。

1 发病情况

勐海县勐宋乡一个规模养殖场里饲养的2000只58日龄茶花鸡出现了大量死亡现象,该养殖户使用黄芪多糖与氟苯尼考治疗无效后,来我服务中心就诊,主诉鸡群精神不佳,采食量降低约20%,鸡群均采用舍饲与放养结合模式饲养。

2 流行病学与临床症状

2.1流行病学

该病任何时节均可发病,在较温暖潮湿的夏秋时节发病率较高,并多发于3-16周龄鸡与火鸡,新发病地区死亡率相当高,成年鸡与火鸡也可感染,不过病状较轻,后成为带虫者。消化道感染、已患病的鸡、火鸡等为主要传染源,粪便与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用具与土壤等均可变成传播媒介。另外,蚌蠕、蟋蟀鞥因吞食土壤里的异刺线虫虫卵与幼虫开始成为机械带虫者。同时,鸡群饲养管理条件不佳,环境卫生差等,也会诱发该病。

2.2临床症状

病鸡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羽毛不整,两翅下垂等症状,部分鸡口腔类有粘液,将其倒提可见清亮或粘稠浑浊酸臭积液,嗦囊胀大,用手按压可见气体或积液排出,鸡组织滴虫病诊治粪便淡黄色或浅绿色,部分鸡粪便里有血丝,病程长的病鸡面部皮肤与冠髯呈紫色或暗黑色。

3 剖检变化

组织滴虫病病变部位为盲肠与肝脏,引发盲肠炎与肝炎,因此有人将其称为盲肠肝炎。通畅情况下仅一侧盲肠出现病变,有时为两侧。均于感染后第8天,盲肠开始出现病变,由肠茹膜渗出的浆液性与出血性渗出物充满盲肠腔,让肠壁扩张,渗出物会发生干酪化,且可见盲肠壁溃疡,部分伴有穿孔与腹膜炎。肝脏肿大,呈圆形坏死灶,中央稍下陷,边缘略隆起,为淡绿色或淡黄色。

4 诊断

组织滴虫病初期会排淡黄色、浅绿色有泡沫的稀粪,少见血便,中期有褐色恶臭稀粪,后期头部皮肤为黑紫色。盲肠肿大,肠壁变厚,内见干酪样渗出物或坏死物形成凝固栓子堵塞肠腔,让盲肠肥厚坚实,呈香肠样,横切盲肠,切面为同心圆层状,肝脏表层可见特征性坏死病灶。因此,依照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症状与特性病理变化可初步确诊为鸡组织滴虫病。同时,鸡球虫病也会导致盲肠病变,因此在临床上需做好与球虫病的鉴别诊断。

5 诊治与预防

5.1诊治

因组织滴虫病的传播媒介主要为盲肠里的异刺线虫虫卵,那么驱虫则为该疾病的最佳防治方法,建议用0.3~0.4%甲硝唑溶液饮水,效果极佳[2]。另外,还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疾病治疗:

第一、4-硝基苯砷酸。即按400~800mg硝基苯砷酸/kg饲料混合后喂食。

第二、卡巴砷。将400~800mg卡巴砷/kg饲料混合后喂食。

第三、氯苯肌。将3.3g氯苯肌与100kg饲料混合后喂服,持续喂养7d,间隔1周后继续喂养7d,但产蛋鸡需禁用该药。

第四、甲硝哒挫(灭滴灵)。将0.05%甲硝哒唑水溶液饮水,连饮一周,间隔3d后,继续饮用治疗7d。

第二,治疗期间需喂食维生素A、B、C,在饮水里添加适量糖盐水,可改善鸡消化功能,增强鸡只抗病能力,更利于病鸡尽快康复。用驱虫净定期祛除异刺线虫,按40~50mg/kg标准用药。

5.2综合防治

第一,需强化卫生管理,确保鸡舍干燥清洁,避免异刺线虫侵入鸡只体内,并定期用药左旋咪哩(按25mg/kg标准1次内服)。

第二,一旦发现病鸡需即刻隔离治疗,病情过重需宰杀淘汰,后用3%苛性钠溶液消毒。

第三、将幼鸡与成鸡分开饲养,为预防本病的可行举措。

第四、患鸡粪便应集中堆放发酵消毒,避免粪便对饮水、饲料造成污染。

第五、通过网上饲养或笼养,避免感染异刺线虫卵[3]。

第六、灭蚓。简单圈养鸡场,于未引入鸡前或鸡出栏后使用生石灰或茶枯粉撒于鸡栏与周围活动场所地面灭蚓,于10~15d再进鸡。

第七、做好疫苗接种。刚引入的鸡只需用新城疫IV冻干疫苗4倍量饮水棉衣,并注射0.25ml灭活苗,让HI抗体效价水平不断提升,以达到预防控制之效。

通过对病死鸡进行各种检验,并给予综合性治疗,鸡群病情得以很好控制,一周后整个鸡群精神状态、饮食、粪便等均恢复正常。可见,早预防、早治疗,改善鸡群管理条件,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做好卫生消毒,彻底切断传播媒介,可将发病率降到最低,减少鸡只死亡率,提高养殖户收入。

[1]郭玉旺.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4,(13):306-310.

[2]鹿欣伦,赵国,侯新华.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10):44.

[3]曹志全,王丽娟,糜晓霞,等.农村中小型养殖户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0,(2):34-35.

猜你喜欢

滴虫病原虫盲肠
鸡组织滴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措施
禽组织滴虫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几种动物来源的蜱携带的细菌和原虫的检测
鸡盲肠肝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防治措施
肉牛常见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分析
冷却亲密接触,夫妻同治滴虫
中西医结合防治鸽滴虫病与皮肤型鸽痘混合感染
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断奶幼兔盲肠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水禽常见原虫病的防治
利什曼原虫减毒活疫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