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铁海子分级围网草鱼自然增殖模式试验总结

2016-09-05裴承忠陈爱萍高杰徐荣强王咏梅徐洋庞

兽医导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名优光灯草鱼

裴承忠陈爱萍高 杰徐荣强王咏梅徐 洋庞 炜

(1.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管理局,内蒙古五原 015100;2.内蒙古水产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刘铁海子分级围网草鱼自然增殖模式试验总结

裴承忠1陈爱萍1高 杰2徐荣强1王咏梅1徐 洋1庞 炜1

(1.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灌域管理局,内蒙古五原 015100;2.内蒙古水产技术推广站,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31)

刘铁海子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以范草、眼子芍为优势水草种群的典型浅水中型草型湖泊湿地。2012~2014年项目组在春季设置的100×667m2小围网放养大规格草鱼种和名优鱼类苗种,7月下旬以3倍比例设置300×667m2大围网与小围网进行拼连串通,以解决草鱼生长后期饵料水草的匮乏问题。三年试验期间,在合计1200×667m2围网面积内共投放草鱼种和鱅鱼、黄河鲤鱼、“中科三号”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四种名优鱼类苗种共计50875kg,生产无公害商品草鱼和名优品种商品鱼共计149175kg,平均667m2产量124.30kg,2014年667m2最高产量达到171kg。三年试验总投入109.43万元,产值337.77万元,总利润228.34万元,667m2平均利润1903元,投入产出比达1:3.08。试验证实该模式属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的草型浅水湖泊湿地渔业鱼类放流增殖模式,值得在此类型水域借鉴和推广。

刘铁海子湿地;围网;草鱼;自然增殖模式;无公害水产品

1 试验区概况

刘铁海子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牧羊海的组成部分,背靠阴山,南临黄河,由古黄河故道积水淤澄而成的封闭式洼地。湖区平均海拔高度1022.2m,属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136.5d,年降水量178mm,年日照时数3036h,平均水深1.5m,最大水深3.5m。刘铁海子总水域面积7500×667m2,蓄水库容400多万m3,水源全部来源于黄河水和沿湖山洪水蓄积,湖区水草丰富,以菹草、眼子菜为优势水草种群,水草分布密集约占到水面积的45%左右,是较为典型的浅水草型湖泊湿地。湖区菹草分布较为密集,每年7月份因菹草断根腐烂导致水体恶化,严重时致鱼死亡。利用该水域丰富的水草资源,发展无公害草鱼的自然增殖,可以有效利用水域资源优势,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2 材料和方法

2.1苗种来源及放养

试验采取当年春季放养当年秋冬季捕捞的方式。4月底至5月初在水草生长集中区域布设一个100×667m2小围网内放养平均规格在1.5kg左右的大规格草鱼种,为了提升效益和充分利用水域空间,同时套养了鳙鱼、黄河鲤鱼、“中科三号”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等四种鱼类。因为白鲢鱼滤食水体中浮游植物不利于水体藻类的繁殖,影响水体物种的多样化,该试验未予放养。当年10月底捕捞围网内商品鱼结束试验。

(1)草鱼种放养情况:选择晴天无风的早晨放养。试验在2012年5月9日,2013年5月3日和2014年4月22日,分别从巴彦淖尔市某渔场购进平均规格为1.32kg/尾、1.46kg/尾、1.65kg/尾(尾重介于1.15~1.83kg)二龄草鱼种27762kg。运输前做鱼体健康检查,体表黏液正常,无疾病。全程运距约100km,装车及运输时间合计2.5h左右,平均成活率93.3%,鱼体放养时按每立方水体用3只的兽用青霉素(400万单位/只)和5%食盐水合剂浸洗消毒15min后以预防鱼病。试验期三年间的放养情况记录如下表。

(2)其他套养名优鱼类苗种的放养情况:三年试验期间,为了合理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中天然饵料生物,4月25日至5月18日之间在100×667m2小围网内草鱼放养后7~15d按每667m2围网面积内搭配放养规格0.5~0.75kg/尾的鳙鱼25尾,黄河鲤鱼50尾;规格0.1~0.15kg/尾的鲫鱼100尾;规格为0.15~0.5kg/尾的斑点叉尾鮰50尾。7月下旬后小围网内的名优品种鱼类与草鱼一并驱赶随机进入300×667m2大围网。三年总计投放名优苗种23115kg,其中鳙鱼鱼种4710kg,黄河鲤鱼鱼种9530kg,“中科三号”银鲫鱼3865kg,斑点叉尾鮰5010kg。

表1 试验初期100×667m2和后期400×667m2围网内投放草鱼苗种情况统计表

2.2围网的布设

4月中旬在湖区东部有水草分布的区域设置一个100×667m2小围网,并预留一个宽约5m的围网预接口位置以备7月份拼连大围网用。围网选址距离场部较近,管理方便。底质软硬适中,水深正常保持在1.5~2.0左右。因考虑围网制作成本因素及北方湖区风浪较大等因素,网围栏采用单层聚乙烯网栏结构,网宽3.5m,网目为3cm的有结网片,下纲配制直径为20cm的石笼。小围网在

表2 围网套养其他名优品种鱼类三年期间苗种投入情况统计表

2.3增殖技术

(1)饲养管理:采取了两种饲喂方式。在6月上旬之前,因早期水温偏低的因素,围网内菹草等水草还没有大量繁殖生长,放养的草鱼没有大量可自由采食的水草,5月初开始采取了投喂浸泡发酵玉米粒的方法以满足鱼类生长的营养需要。按每1.33hm2水面设置一个3m×3m的食台,食台上部架设黑光灯一台诱虫。玉米的投饵率按0.5~0.3%,先高后低,进入6月份水草已经正常生长,可以满足围网内草鱼的摄食,6月上旬停喂玉米。黑光灯数量在7月下旬大围网内按每2hm2面积1盏布设,一直保留到9月底。据测算统计水草饵料系数为36~40,围网内水草有效利用率为90%。

(2)适时转换网围:在试验期间每年的7月20日左右将在水草茂盛水域布设的20hm2大围网与原先的6.67hm2小网围有个宽5m的通道相连接,然后利用快艇拉大树枝尽量将小围网里的鱼赶到新圈起来的20hm2大网围里,大围网内水草茂盛,利于长大的草鱼有丰富的天然水草可供摄食。

2.4鱼病防治

该围网生态养殖模式因鱼类主要摄食天然饵料,故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在运输鱼种到目的地前20min用400万青霉素3只/m3+5%食盐水体浸洗消毒后将鱼种放入围网,投放时有病伤的鱼坚决剔除。

5月底开始,在小围网范围内按每1.33hm2面积架设1盏100W黑光灯的比例架设诱虫诱鱼光源(7月下旬在大围网内按每2hm2面积布设1盏),每隔10d在灯下交替挂袋二氧化氯和晶体敌百虫,以防治细菌性和寄生虫性鱼病。

2.5日常管理

经常巡视、观察鱼的活动和吃食等情况,及时捞出病鱼、死鱼和飘浮的残草,及时清除网衣附着的藻类及杂物,以利于围网内外水体的有效交换。经常检查网片有否破洞,扶正倾斜木桩,查看网片与木桩的连接绳、网片底纲连接绳是否松动,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2.6捕捞

每年从9月上旬开始捕捞,到10月底捕捞结束。主要捕捞工具是扎网箔,后期使用挂网和电捕工具。

3 结论与分析

3.1收获情况

(1)围网草鱼:经过2012年、2013年和2014年的网围自然增殖草鱼的试验,草鱼回捕量为74175kg,计16070尾,捕获草鱼尾均重4.60kg,总体增重倍数3.14,回捕率为89.3%。平均667m2产量达到61.8kg,在2014年667m2最高产量达到108.5kg。总投入草鱼苗种444200元、围网设施折旧16000元、管理渔船折旧13800元、柴油燃费17000元、人工费84000元、渔药费12000元、水面租金15000元、玉米9000元及杂费21000元,合计63.20 万元,667m2均投入527元,三年围网草鱼总投入产出比为1:2.35。

(2)网围栏内套养的名优品种鱼类:试验三年共计捕获鳙鱼21750kg,每尾均重3.15kg,回捕率92%;黄河鲤鱼23760kg,每尾均重1.65kg,回捕率96%;鲫鱼13830kg,每尾均重0.48kg,回捕率96%;斑点叉尾鮰鱼15660kg,每尾均重1.11kg,回捕率94 %。三年总投入产出比为1:4.1,高于草鱼养殖的效益。

3.2经济效益分析

通过三年的试验,在总计80hm2围网内投放各类鱼种50875kg,苗种投入资金90.65万元。其中草鱼大规格鱼种27760kg,投入44.42万元;名优品种23115kg,投入资金46.22万元,其中鳙鱼种4710kg、黄河鲤鱼种9530kg、中科三号银鲫鱼种3865kg、斑点叉尾鮰鱼种5010kg。投入配套资金18.78万元,其中围网设施折旧16000元、管理渔船折旧13800元、柴油燃费17000元、人工费84000元、渔药费12000元、水面租金15000元、玉米9000元及杂费21000元。

三年自然增殖各类商品鱼149175kg,其中草鱼74175kg,套养的鳙鱼、黄河鲤鱼、“中科三号”异育银鲫和斑点叉尾鮰等名优商品鱼75000kg,平均产124.3kg/667m2,2014年产量最高达到171kg/667m2。实施试验三年总投入109.43万元,产值337.77万元,总利润228.34万元,均投入912元/667m2,均利润1903元/667m2,投入产出比达1:3.08。

4 讨论

(1)在每年7月20日左右新辟一个3倍大的网围,并与先前的围网串并,此项措施对保证先前围网内草鱼的正常生长非常重要。因草鱼经过近两个月的摄食水草,先前网围里原有的水草已经基本被草鱼摄食完了,这时给鱼倒换摄草牧场,使得草鱼始终有丰富的天然水草可供摄食意义重大。

(2)围网内草鱼及其他品种的放养量应根据水体环境、围栏面积、水草生物量最终来确定。在水质较好,水草茂盛的水域,建议放养量25~50kg/667m2为宜,放养尾数20~40尾/667m2为宜。

(3)从投入产出比来看,单纯放养草鱼的模式为1:2.35,而套养名优品种的模式为1:4.1,所以套养名优品种是开发此类水域围网养殖的有益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4)试验中运用了黑光灯诱虫。据初步统计,夏季夜晚一晚上黑光灯可诱虫约10kg,每个生长期可挂设2个月,26.67hm2水面放置15只,约可诱虫9000kg,按1.5的饵料系数,约可提供6000kg的鱼产量。

(5)利用黑光灯在灯下药物挂袋预防鱼病,此法运用鱼类有弱趋光性的习性,科学解决了较大水域内鱼病的预防措施,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值得推广。另外,如果能在围网内搭配放养15~20尾鲈鱼或者鳜鱼等凶猛鱼类,能及时摄食掉发病鱼和死鱼,能够减少疾病的发生。

(6)在北方水域常见的水草品种主要是菹草和眼子菜,菹草因为在6月下旬以后有断根腐烂的习性,极易造成水质变坏,今后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性引进适应性强的水草品种如伊乐藻、轮叶黑藻等,有利于水体环境的改善。

表3 围网草鱼三年试验期间捕捞收获情况统计表

表4 三年试验期围网配养鱼类成鱼收获情况统计表

[1]邓成方.湖泊大水面围网鱼鳖生态健康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11,(4):22-23.

[2]孙辉,黄佳林.北方高寒地区大水面河蟹围网养殖生产试验[J].黑龙江水产,2010,(3):8-12.

[3]武二栓,孟和平.乌梁素海围网养殖草鱼及氮磷转化试验[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4):78-79.

内蒙古自治区创新引导奖励资金计划项目(20121601)。

裴承忠(1963—),男,水利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水利。4月20日之前以东西向长方形布设,布设前先将围网下纲石笼底部的水草等杂物用铁爬子等工具进行清理平坦,然后,每隔4m固定一根高度4.5m、直径为10cm左右的松木桩,木桩打入湖底0.8~1.0m,每隔4根木桩(约20m左右)用地锚固定一根木桩两侧,以增加稳固性。围网底部用直径20cm的石笼踩入淤泥中20cm左右。下网片时石笼及网片用网线固定在木桩上,固定绳点间距约为50cm;栏网高出水面0.5~1.0m。7月中旬后选择在与小围网相邻的水草密集区域设置一个20hm2大围网并与小围网串通拼连,以满足草鱼生长后期对水草的大量需求,大围网布设要求同小围网。

猜你喜欢

名优光灯草鱼
见证!草鱼、加州鲈再度崛起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富一方百姓,造一片蓝天,创名优品牌
屋檐下的小草鱼
LED补光灯
于洁名优班主任工作室
《名优之死》笔谈——《名优之死》表现了什么
《名优之死》笔谈——艺术与爱的“堕落”
荧光渗透检测中使用LED黑光灯出现异常原因及应对措施
上帝说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