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琴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措施

2016-04-06王燕萍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口琴实践

王燕萍

【摘 要】音乐课堂上开设口琴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音乐魅力,这既能解决识谱的难题又能在合奏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本文从口琴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目的和重要性、方法和措施进行实践探讨。

【关键词】口琴 中学音乐课堂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2B-0160-02

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曾说:“音乐的和声能渗透到人的心灵深处,赋予人礼貌道德和气质,这就是音乐的魅力。”孔子也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口琴,形体小巧别致,声音优美而安静,各种风格的口琴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音乐的与众不同的美;又因其丰富的表现力,被世人赋予“口袋里的钢琴”的美称;口琴造价便宜,入门较快易于流传,深受各个年龄层的人们喜爱。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笔者就试着在学校每一届高一的音乐课堂上开设半年的口琴课,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课堂效果非常好,最令人开心的是,口琴课的开设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研究的兴趣。

一、口琴进中学音乐课堂的目的和重要性

音乐课堂上开设口琴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音乐魅力的体验,这既能解决识谱的难题、又能在合奏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还解决了很多学生因音准问题而“羞于开口”的难题,让学生得到在班上表现的机会,音乐综合表现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音乐是通过节拍、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来抒发情感的,口琴吹奏技巧结合长音、短音,高低音连接 (大跳、小跳)等的吹奏需要耐心的练习才能达到好的效果,学生能有情感、有技术的吹奏,对口琴的热爱会更进一步,自信心倍增,对健康的人生观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再者,口琴曲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人、自然、社会这些内容,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表现乐曲内涵,会主动的关注相关的人与事,这些精神上的思考、阅历的沉淀,反过来也帮助了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对社会种种的理解,对于他们的身心成长也是非常有益的。

二、口琴进中学音乐课堂的方法和措施

(一)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时俱进。复合型的人才更加适合立足于当今社会,现实中,我们会发现许多不同年龄、身份、地位的人出现在各种口琴活动中。“亚太口琴节”“德国世界口琴大赛”“新加坡全国口琴比赛”“清华大学口琴比赛”“北京大学口琴比赛”“天津大学生口琴比赛”等,这些活动虽然我们不能亲临现场,但是通过网络,同样能欣赏到他们的精彩表演,下载一些精彩视频供学生看,榜样的力量,激励着学生明确自己的追求目标,也提醒自己要与时俱进。

(二)为学生选择一款最合适的口琴,有计划开展教学。中学的音乐课堂有限,学生口琴学习的时间规定为一个学期,时间不长,所以,笔者选择的是最适合初学者用的C调24孔复音口琴,从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口琴课教学起,笔者就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把整个教学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规定有必吹曲目、完成要求。这就要求老师要全力以赴,才能完成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学计划如下: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样。首先,立足于“教师示范——识谱+学生模仿——情感激发——齐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但为了避免最终学生学成表现像搞传销一样,成果千篇一律的状况,在教学过程中,又灵活采用了“动、演、soluo、声部组合”结合的方法。“动”指走动,主要针对一些节奏感强、活泼的乐曲,如《铃儿响叮当》《青春舞曲》就要求学生原地踏步吹奏,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显得很有生气、快乐,学生自然而然就准确的把乐曲的情绪表现出来了;“演”指表演,吹奏过程中启发学生运用最自然、轻松、美的体态动作,让学生本身、旁人都得到享受的心情;“soluo”指的是独奏,独奏是个性的表现,也往往更能激发学生个体的创新能力,比如对旋律“加花”,学生包括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在意自身个体在群体中的“自我存在感”的心理,课堂中某个学生能被老师要求soluo是很光荣的,这一招经常在课堂中使用,也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声部组合” 指口琴曲本身的声部类型和小型打击乐器、电声乐器的加入两种演奏形态,如《送别》(李叔同)为口琴二声部 ,《浏阳河》口琴二声部+三角铁+电子琴,《铃儿响叮当》+沙锤+电子琴等,小型打击乐器、电声乐器的加入,学生反应是非常好奇、兴奋的,在课堂中,他们会表现的更加专心、努力的让自己融入到音乐中去,课堂的艺术氛围自然就形成了,课堂效果也就更好了!

(四)实行评分制,并制定了详细的口琴考核评分标准。如下:

我们在课堂上主要教会学生的是旧式单音吹奏法,旧式单音吹奏法好掌握,学生一般在第一节课就能完整吹奏《小星星》或《划船歌》此类等级的乐曲,这对学生来说是令人兴奋的、有收获感的,也为下次课作了良好的铺垫,为整个口琴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对于口琴考核评分标准的制定,学生是认可的、拥护的,因为这是他们学习的一个动力和自我鉴定的一种方式。学生置身于群体的练习过程中会真实感觉到自身的长短处,从而展开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的耐性、韧性得到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自然而然就会提高。考核分小组进行,8-10人一组(允许个别进度快的学生单考),评分者为本班口琴任课老师,一节课完成,考完就进行即时点评,让所有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对得分心服口服,也是师生教与学和谐进行的又一推动。

(五)注重学生间的交流,这种交流不但体现在班内班外,还体现在校外。老师常常动员学生主动与外班、外校学生交流,有时老师也参与有时只是学生间的自主交流,无论哪种方式,结果当然都有收获,学生的自信心蹭蹭上升,音乐鉴赏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六)学有所成,及时展示。每节课发现亮点笔者都会及时拍下来,下次新课前播放给学生看,此种教学安排是一剂非常有助于推动学生口琴学习的兴奋剂,比如,各班第一节的最后的大合奏《小星星》,除了在自己班播放,还把吹得最好的那个班在其他班播放,甚至在下一届新班播放,如2012届21班的课堂合奏录像,在学生中就引起了非常好的正面的反响。还有,在一年一度的各班开展的班级艺术实践活动中,要求各班必出的两个节目中,一为全班大合唱、二为全班口琴大合奏。教室这个舞台虽小,学生的心却很大,合奏的气场是强大的,音乐是如此美妙,师生自豪感油然而生。再者,我们的课堂还重视个人的模范作用,在2014年秋季期的一节口琴课上,2014届五班的一位男生落落大方走上讲台为大家吹奏了一曲《菊花台》,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和惊叹的目光,他的吹奏,句子鲜明、停顿从容、自然流畅,强弱得当,情感动人,可是我们的口琴课才进行了一个月啊!能不让人惊叹吗?在一年一度的年级晚会上,择优安排口琴吹奏突出的学生上台表演,也是一件让人激动的事情,他们的青春与活力尽现其中,太阳般的光彩消融了学生生活中一时的不快,也给学生指明了另一条温暖的路。

口琴进中学课堂,是与时俱进、是教育时尚,借助口琴,带领学生真正走进音乐的世界是一个令师生都皆大欢喜的收获。三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让笔者确信,口琴进中学课堂是可行的。

(责编 罗汝君)

猜你喜欢

口琴实践
布吉的口琴
吹着口琴适合一个人坐在溪旁
你好,口琴
口琴吹过的夏天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