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的游戏化设计
2016-04-06陈霞
陈霞
摘 要:幼儿园应当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使幼儿的发展得以最大限度的满足,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可以获得对于他们身心发展起到良好促进作用的经验。而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的游戏化就可以达到上述目的,对于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球类活动;课程游戏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C-0032-01
球类活动是最适合幼儿参加的运动,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且球类运动富有趣味性和多功能性,可以将幼儿参加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灵敏度,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文章结合实际,对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的游戏化加以探讨,以期为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一、让幼儿参与环境、氛围的创设,激发幼儿对参与球类活动的积极性
在掌握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让幼儿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增加参与球类活动的积极性,满足幼儿的需要,借助环境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幼儿园的走廊上粘贴幼儿喜欢的球星照片,用喷绘的方式在墙上喷绘出各种球类运动的图画,在墙角放置由幼儿亲手制作的纸球……在这些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不忽视幼儿的力量,让他们充分参与其中,一方面激发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一方面使幼儿时刻感受到球类运动的氛围,使其深受感染。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向其他幼儿介绍各种球类的玩法、自己喜欢的球星,在拍球记录榜上用小红旗标注出幼儿练习单手拍球时所拍球的数量,利用幼儿的竞争心理,激发幼儿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球类游戏活动课程进行探索和整合
球类活动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何实现球类活动课程游戏化、充分发挥球类活动课程对于幼儿身心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值得每位教师深思和探究。结合经验,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球类游戏活动课程进行探索和整合,使球类活动以多样的形式在室内、室外都可以开展起来。例如,可以组织年龄大一点的幼儿利用皮球做一些球操,让幼儿感受球的灵活运动性,在做球操的过程中增加对球类运动的喜爱。条件允许时,可以让家长参与进来,组织幼儿和家长开展球类亲子运动会,在增加亲子感情的同时,使幼儿感受到乐趣。总之,教师应当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球类游戏活动进行探索和整合,使球类活动以各种形式呈现且具有趣味性。
三、因地制宜,将球类活动融入到区域活动当中
将球类活动融入到区域活动当中,使幼儿在各个区域活动中都能够接触到与球类活动相关的活动,增加幼儿的兴趣。如在图书角可以组织幼儿将剪下来的有关各种球类、球星等图片粘贴在一个本子上,做成一本书,供幼儿在平时翻阅。在美工区,指导幼儿用废报纸和橡皮泥做成大小不等的球,指导幼儿利用塑料罐做成保龄球的球瓶,用纸盒做成球筐等,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增加对球类运动的喜爱,使球类活动课程变得更加生活化、游戏化。
四、实现球类活动在练习中的游戏化,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
因球的种类不同,各种球类活动都有各自的练习内容,如对于小篮球,需要指导幼儿练习拍球、运球、传接球、抛接球等,若教师只是常规性地教幼儿练习,则会使幼儿因练习内容单一而觉得枯燥乏味,消减他们对球类活动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在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对球类活动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设置,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幼儿练习,以激发幼儿对球类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游戏化活动中掌握各种球类的使用方法。例如,在指导幼儿练习拍球时,可以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拍球游戏,如高低拍球、左右手拍球、边拍球边转圈等,然后在幼儿兴趣渐长时对其进行拍球练习指导。在指导幼儿练习投篮动作时,可以在1.5~2米的墙上画上多种卡通人物,让幼儿在距离墙体一步或者几步处,用球投中墙上的卡通人物,这样一方面可以促使幼儿掌握投篮动作,一方面可以利用墙上的多种卡通人物激发幼儿练习投篮动作的兴趣。此外,还应当发挥幼儿的聪明才智,引导幼儿对球类的各种玩法进行自主探索与思考,和幼儿一同对各种球类的多种玩法加以探究和创造,如经实践结果证实,受到幼儿欢迎的球类玩法有胯下滚球、双人身体夹球跑等,这样不但使玩法得到了丰富,还使幼儿创编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丰富了幼儿球类活动练习的内容。
总之,幼儿需要在游戏中成长,实现幼儿园球类活动课程的游戏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教师应当在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球类活动课程开展要求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使幼儿可以在一个宽松的氛围中增加对球类活动的兴趣,并参与其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燕.浅谈幼儿园游戏化教学[J].文理导航,2014,(4).
[2]沈静.浅议区域活动的快乐变革[J].考试周刊,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