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哲学思考

2016-04-06管恩浩米俊魁赵荣辉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外语学院价值论目的论

管恩浩 米俊魁 赵荣辉

摘 要:面对当今不断变化的人才需求,旧有的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校日益复杂多变的环境。外语学院管理模式的转变更需要理性的思辨与逻辑的分析。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性,其后将基于目的论、价值论对管理模式改革进行哲学的透析与论述。

关键词:外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目的论;价值论;关系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C-0018-02

目前的管理理论过于强调集体主义或人本主义思想,忽略管理规律在社会中辩证发展的客观规律,致使高校泛行政化与人本位观念的偏颇。管理根基理念与辩证发展的社会环境相背离促使高等教育管理范式转换成为必然。

由于外国语学院教师与管理层长期受到外国文化的熏陶,外国语学院深受东西方教学管理理念的影响,集体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想在学院管理中常常碰撞出变革的火花。

一、 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必然性

目前的管理学理念自产生之日起便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对立。其根源在于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思想分歧下的社会选择。思想上的分歧导致管理学各派思想在认识论、本体论、价值论产生些许的缺陷性与片面性。而管理学思想对管理模式的指导作用,直接影响了管理模式等交叉学科的表象。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就是在吸收和接纳管理学理念的同时,赋予其教育性内涵的。外国语学院教育理念就是在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相互扬弃下,以各管理流派的本体论基础、认识论基础、价值论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发生一定的改变。而其结果就是教育管理范式的宏观变化。

高等教育管理思想的演进源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外国语学院教育管理理念是在不断运动和扬弃之中满足社会的。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管理模式发展的实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主流的人文思想则来源于社会选择。

权威主义是管理学思想在社会资源管理的客观映射;而人本主义管理思想则基于人性的解放与个人的全面发展。外国语学院的管理思想在“权威主义”与“人本主义”理念之间构成了对立而统一的内部矛盾体,继而构成其管理理论自我否定的内部动力。

总之,基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一直是在运动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的。

二、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目的论

在马列文献当中,坚持了有限的目的论,即把目的的范围限定在生命界。教育管理活动是在人类社会范围之内,与马克思主义目的论应用范围相符。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改变从目的论上而言是管理模式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有机结合的结果。

(一)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目的论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本身”。教育管理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马克思主义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变化往往是基于其内部各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转变合理运动结果的过程。而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内在目的就在于促成这种合理运动。

(二)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外在目的论

外语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是教育管理模式里重要的表征方面,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理性的转变,对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理论和实践有切实必要性。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运动与变化是福祉于一系列与教育有关的社会活动的。

(三)外国语学院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外目的论关系

任何事物都要经受内部矛盾与外部影响的相互作用才能发展。泛政治化的内部管理情境与理性缺失的外部环境,使得高等教育在不断运动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形而上的历史境遇。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改革从本质上而言是有机联系的内外因联动,是促进外语教学管理模式扬弃与自身变革的一个历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内外目的的相互影响,这一运动,是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外部来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三、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价值论

“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运动和扬弃,外国语学院教育管理的价值也随着社会关系的影响而发生着变化。

(一)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外在价值论

高等教育管理拥有上层建筑的特性,而外国语学院的管理模式则拥有教育性与管理性的双重属性,是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思想的交汇点,其外在的价值建构在受教育者利用外语服务社会,存在一定的政治价值。而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管理性使得其在基于教育性的同时,介于社会关系与内部关系中,使其拥有一定的统筹协调的社会价值。

(二)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在价值论

外国语学院管理的内部价值是教育内部主客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提纲挈领地认为:价值就是客体属性对于主体需要的关系。在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中,学院管理的主体是起到调控、监督、影响的任何高教管理机构;学院管理的客体则是高等教育管理目标影响与作用的对象。

学院管理中主体与客体的运动是高等教育管理整体斗争性与统一性的基石,同时也是高等教育内部发展的动力源泉。

(三)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内外价值论关系

马克思认为事物均具有两面性,事物的内在与外在相互制约,影响着事物的发展。总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价值基于其本体与社会,而高教管理的内部价值与高教管理的外部价值,有机构成了高等教育管理的价值框架。

我国古代管理学家,管子曾提出:“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外国语学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管理意识主体的觉醒和主客体关系的重建。外国语学院管理体制的价值,是取决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理性转变与科学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源自于管理理念。管理理念具有促进主体发展、民主建设、教育和谐的功能,即在管理实践中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遵循管理规律,并突出自主性、民主性、和谐性、自律性原则。

四、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转变的关系论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论指出: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多样且普遍的。外国语学院管理的内部关系是基于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综合结构;外国语学院的外在关系是一切有关于高等教育事物的集合。高等教育是社会主义人才供给的主要方式;从思辨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扬弃与转变,必将引起与高等教育内外部的连锁反应。

(一)外国语学院教育管理模式的内在关系论

社会关系是社会价值产生的充分条件。从结构上来看,高等教育管理的诸多分支,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生体。

高等教育自身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依据,而高等教育培养要求的转变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动力来源。基于此可知: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转变的原因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转变,而高等教育自身是高等教育模式转变的间接受体。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本源,亦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本质上来看,高等教育的矛盾归根到底是其专业性、学术性与高级性的本质。总而言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内在相互影响是其扬弃与发展的动力源泉。

(二)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外在关系论

高等教育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也是构造社会上层建筑的“造血干细胞”。外国语教育通过对国外管理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扬弃间接地影响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是外国语学院主要的外在关系根基。

马克思主义尖锐地指出:“事物的外在因素是发展的先决条件”。社会是在不断前进与发展的,其生产力随着的生产关系的转变而提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最终会作用到社会的诸多方面,其中包括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三)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内外在关系论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总而言之,外国语学院的管理模式是受外在的社会需求和内在的性质特点相互影响所确定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集体主义为根源,并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为指引,着力于改进社会主义高校管理模式;高等教育管理拥有教育与管理的双重属性,我们理性而辩证地分析外国语学院管理模式的变革,将有利于外国语学院管理的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王艳.目的论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关于目的的学说[D].华中师范大学,2006.

[2] 赵守运,稍希梅.论哲学“价值”的一般属性——对“值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的反思”[J].社会科学战线,1994,(1).

[3] 李佳孝.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与主体性高等教育管理[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1, (3).

[4]肖前,李秀林,王水祥.辩证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猜你喜欢

外语学院价值论目的论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How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of an Hour Using Id, Ego and Superego
Pilot Study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eness and Prosodic Features
论防卫限度一一基于结果无价值论角度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被害人承诺表示之反思——以行为无价值论为基础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翻译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科技文本翻译——以认知无线电翻译为例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陈洪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