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2016-04-06赵富学程传银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例研修程序

赵富学,程传银

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赵富学1,2,程传银1

体育教师PCK结构的内部要素之间存在循环式的程序关系。在课例研修程序中,体育教师PCK结构的各个要素及其顺序的合理安排可以协助体育教师反思个体教学实践的内容和成果,分析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教学规律与问题,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予以验证和核准。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需要经历体育教师个人设计、研修成员集体设计、改进与修正设计、针对性的有效设计等环节,使体育教师PCK结构中的各要素有机的融入到课例研修程序之中。通过长期追踪与测试、课例研修素材的选择与积累、外显的评价与鉴定、研修成果的分享与交流等实践路径,可以有效引领体育教师在各种层次的体育教学场域中实现其PCK结构的创生与发展,进而产生高质量的课例研修成果。

PCK结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体育教学;体育课程

近年来,在体育教学研究领域,国内外的研究者们围绕体育教师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科教学知识,简称PCK)的概念与内涵、结构与体系、类型与特征、生成与转换等主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1],对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的PCK进行了归类和梳理,逐渐形成了具有体育学科特点的PCK结构,使PCK在体育学科应用范围的拓展方面获得了更为宽广和动态的空间。课例研修(Lesson Study)也称为课例研究,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日本,主要用于解决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与合作教研的问题,其传统程序为“学习——设计——教学——反思[2]。目前为止,这种传统的课例研修模式在体育学科研修实践中并无实质性的改进,随着诸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课堂组织形式不断介入到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加之“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高端教师培训项目要求各学科注重设计与革新教师职前、职中、职后的学习研修模式,这些变化势必要求对传统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方式进行改进与变革。PCK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内在的程序关系,可以对传统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进行改造,并可以结合体育教学实际设计出适合其特点的实践路径,既有助于改进体育教师常态教研方式,又有利于优化体育学科校本研修和区域研修的内容,促进体育教师群体协作研修能力的提升。

1 体育教师PCK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PCK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需要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情境中把自己习得的体育知识与动作技术转化为学生的体育知识与动作技术[3]。PCK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将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所需,在这一过程中“转化”是关键和焦点[4]。课例研修聚焦的正是体育教师在协同学习过程中对教学知识与技能的内化与转化问题,根据舒尔曼对教师PCK的内容结构及其划分类型,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我们对体育教师的PCK结构进行了建构,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见图1。

图1 体育教师PCK结构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

根据舒尔曼的PCK理论,科可伦在其基础上强调学科教学知识可以根据舒尔曼的PCK理论进行改造和重组,重点可以将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情境知识和关于学生的知识进行融合、拓展和增容[5]。后来,米歇尔等美国学者倡导将教师的PCK与技术整合起来,鼓励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对PCK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进行整合,开发新的学科教师PCK结构和模型,以便构建高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体系[6]。在此基础上,学者们对体育教师PCK的概念更加明晰,它是学科教学知识在体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体育教师在具体的体育教学情境中把自己习得的体育知识与动作技术转化为学生的体育知识与动作技术的一种动态性教学知识[7]。根据国内外学者关于PCK及体育教师PCK结构组成的理论探讨与实践总结,笔者参照学科教师PCK结构要素的组成,将体育教师PCK结构划分为熟知体育教学目标和价值的知识、整合体育课程知识、完善体育学科内容知识、强化体育教学法知识、获取学生及其特征的知识、创设体育教学情境的知识、掌握体育教学评价知识7个要素。这7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和无关系的,它们相互之间存在一种镶嵌式的程序性关系。

(1)作为体育教师个人而言,其完善的PCK结构的形成,应建立在熟知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价值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要明确贯穿于各个学段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之间的关系,能认识到体育教学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体魄、陶冶高尚的情操和塑造优良的品质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2)体育教师要学会整合体育课程知识的方式与策略。在体育课程论研究领域,体育课程知识被定义为是在教育机构内被选择、组织、分配和传递的供学习者学习的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8]。体育教师要按照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对体育教学价值的理解,以“体育运动知识和技术”为主线组织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知识体系,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和整理,形成体育理论、健康行为、运动技术、教学能力4个基点融会贯通的体育课程知识统一体。(3)体育教师要在整合体育课程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科内容知识结构,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教学实际的需要,自行调整自己在体育基础类学科、体育应用类学科、体育拓展类学科方面的知识层次,使自己掌握的体育学科内容知识能够达到体育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4)体育教师在不断完善自身掌握的学科内容知识的同时,其学科教学法知识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由于体育运动项目具有不断改进和发展的特点,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也不断有新的成分加入,新颖的教学内容需要体育教师及时学习与强化新式的教学方法类知识,以配合新兴体育教学项目的顺利开展。(5)强化教学法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体育教学活动,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了解学生体育学习的现状及其学习困难,分析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现有的教学资源能否满足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以便更为准确的确定学生的体育学习类型及其特征,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在获取学生及其特征知识的基础上,体育教师需要具备灵活创设体育教学情境的知识,强化对体育教学情境的交互性、动态性和连续性的认识,使自己创设的体育教学情境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特点相匹配和一致,并在保证体育教学具有较高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展现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点,使体育教学在承载着合理的体育教学功能的前提下顺利开展与进行。(7)为了检验体育教师PCK结构中前6个要素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就需要借助体育教学评价知识对体育教师PCK结构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效用进行测定和评估,重点展现测评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的部分,目的在于提醒体育教师及时更正与创新自己的PCK结构,减少和避免专业发展领域中的各类不当与失误,为起始部分的体育教学目标知识、体育教学价值知识提供有警示作用的教学案例和素材。由于体育教师PCK结构7个要素间存在的这种循环式链接和镶嵌关系的作用,其结果将会有大量有价值的体育课程与教学知识及时补充到体育教师的PCK结构中,体育教师的PCK结构将会不断的得到充实和完善,为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的针对性设计及其实践路径的创造性探索奠定稳固的学理基础。

2 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设计

课例研修的目的是在常态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等手段,优化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专业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9]。要使体育教师PCK结构中的7个要素有效融入到课例研修的各个环节中,体育教师就要对课例研修的本质、内容、结构、程序进行系统和深入的认识(见图2)。

图2 体育教师PCK结构与课例研修程序关系示意图

首先,通过教育管理部门的协调和学校的帮助建立适合自己的课例研修体,课例研修体建成之后,将体育教师PCK结构中的各要素按照顺序排列到课例研修程序之中,接受来自体育教师及其同伴的验证和评测,最后从宏观把握、中观架构和微观操作层面展现体育教师PCK结构在课例研修程序中的作用和价值。在体育教师PCK结构和课例研修程序的关系中,课例研修的标准和要求一般由教育管理部门或教研单位提出,然后将实施方案下达至学校,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学校要对课例研修的实施环节做出规划与设计,最终由体育教师负责落实。体育教师在课程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努力协调好自己PCK结构中各要素与社会、家长的预期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最佳平衡关系,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认知和理想,形成符合自己专业特征的PCK结构。在对体育教师PCK结构进行宏观把握、中观架构和微观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厘清这3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宏观把握层面处在课例研修程序的上位,它需要对体育教师PCK结构的形成背景、价值取向、内容旨要和社会意义做以整体理解与认识;中观架构层面主要体现为体育教师在课例研修过程中能按照自己的教学知识储备现状和水平,架构一套符合自我特征的PCK问题展现、分析和解决的实践体系;微观操作层面体现在不同体育教师对PCK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上,要求体育教师需要按照课例研修程序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微观操作层面属于体育教师PCK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化和应用阶段,通过课例研修的打磨和修正,该层面可以与体育教学实践直接接轨。

“课例研修”要求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凝练教学问题,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形成教学案例,并通过行动、实践、研修、总结等可循环环节,运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听评课和展示课等教学活动,寻找个体与他人或群体间的专业实践差距,有利于体育教师有效开展专业反思,形成研修总结,进而指导其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例研修,体育教师可以及时反思自己PCK结构中各要素之间的架构关系,不断修正自己的学养结构,强化对体育学科教学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实践效度,开展有效的专业反思活动。体育教师专业反思是集回忆、思考、评价于一体的活动,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教学活动的反馈,其主要目的为了思考、反省、探索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正[10]。体育教师专业反思的程序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师PCK结构产生的教学意义的延续性上,可以通过体育教师对其PCK结构中的各要素进行的主动认识与探究、对课例研修程序产生积极使用的意愿、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觉的调适等方面来进行综合性测量与评判。

在课例研修程序中,体育教师PCK结构的各个要素及其顺序关系可以协助体育教师反思个体教学实践的内容和成果,寻找不足,也可以反思课例研修体中同伴的教学过程。通过体育教师个人设计、研修成员集体设计、改进与修正设计、针对性的有效设计等环节,深入分析蕴含在其中的教育教学规律与问题,尝试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并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予以验证和核准。在开展课例研修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借助研修日志、随笔和备忘录等手段及时记录研修环节,形成自己PCK结构的特有素材,使这些素材成为在课例研修程序中进行交流分享和寻求同伴互助的依据。

3 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的实践路径

3.1 采用长期追踪与测试的方式来探究课例研修程序的效度和稳定性

从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的特征来看,它有利于体育教师动用自己的学科知识储备,深入到研修主题的内部,进而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研修能力的提升和研修策略的改进。但课例研修程序包含的要素和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在研修程序的运行和实践过程中判断各要素的稳定性如何,就需要采取长期追踪与不断测试的方式来探究。在对课例研修程序跟踪与测试的过程中,既要着眼于为体育教师提供适当的研修主题选择空间,还要将研修的结果不断应用到一线体育教学之中,探索研修结果对学生体育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可能性和张力。在追踪与测试课例研修程序的效度和稳定性时,要长期记录体育教师参与整个研修过程的情况。例如对《基于动作要素为基础的小学阶段运动技术教学策略》这一主题的研修情况进行追踪和测试,可以在长期综合体育教师PCK结构中的体育学科内容知识、体育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征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教师对小学阶段运动技术教学知识的领悟和掌握的程度以及表现出的问题进行记录而确定。这样经历过长期追踪和测试的的课例研修成果容易被研修组成员接纳和认可,研修主题本身也是朝向着解决教学问题的向度构建的,有利于体育教师对研修主题的领会与理解,确保研修主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由于每个教师的PCK结构不一致,因此,不能以教学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体育教师研修成果的最终标准,要注重体育教师在长期的研修过程中其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和研修能力的提高,关注其PCK结构的变化情况。要经常收集体育教师参与课例研修设计的各期方案、行动研究记录、对课例研修进程的分类与解释、PCK的积累与使用情况等,关注体育教师学科与术科的知识与能力的进步情况,提高体育教师的研修反思能力和研修效能感,不断提升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2 通过课例研修素材的选择与积累来强化体育教师教学研究意识和行为

开展课例研修的最终目的是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促进其教学研究行为的规范化和常态化。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在运行过程中,要求体育教师不断积累课例研修素材,作为评价研修过程影响体育教师PCK结构的依据。特别是体育教师对所积累的研修素材和自己的研修行为进行相关性的认识之后,在其研修能力的提升方面会取得重要突破。在课例研修素材的积累和使用方面,首先要关注研修主题选摘的聚焦点,既要围绕体育教师普遍认同和关注的问题,又要确保选题适合该研修组成员的PCK结构和能力,还要注意到选题有利于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和教学研究行为的改进。研修素材的选择需要通过研修组成员之间彼此的探讨和交流,体育教师们要明确学生学习这一主题时存在的薄弱点,结合自己在教学中面对这一主题时的困惑,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自己的教学问题,关注来自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难以独立解决的主题。例如,对于我们选取的《基于动作要素为基础的小学阶段运动技术教学策略》这一研修主题,事先要考虑到如果学生的兴趣不浓怎么办?具体课例中的《前滚翻成蹲撑》动作太难学生学不会怎么办?学生有畏难情绪不愿积极参与怎么办?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要依靠体育教师们通过分析平时研修过程中积累的相关素材后进行研究和探索。在课例研修过程中促使教师养成选择和积累研究素材的良好意识,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们在面临共同关注的研修主题时有研究可做,还可以保证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使体育教师PCK结构所需要的研究素材也能得到极大丰富,确保课例研修目标和研修组的聚焦点不断调适和整合,从而实现个人和研修组的研究意识和行为在整体上保持一致。

3.3 使用外显的评价与鉴定方式来促进体育教师PCK结构的不断更新和优化

体育教师PCK结构的更新和优化要求其通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在反思和分析自己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使用模拟教学场景、调整教学难度、内化教学需求、重构教学认知等方式证明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能力,这同时也是对课例研修程序有效性的检验过程。运用外显性的评价与鉴定方式,使专家和教师们实实在在的看到和接触到课例研修的成果,在开放性的专业研修氛围中实现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的学习与借鉴,使体育教师专业力量介入其PCK结构的预期成为可能。外显的评价与鉴定方式要建立在体育教师课例研修主题的整合和PCK结构完整的基础上,以一定的时间轴为依据,按照PCK生成规律安排研修成果的展示流程,评价和鉴定的重心放在研修成果对体育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社会化、系统化、表征化和内在化等相互循环与转换的过程中,例如选用《前滚翻成蹲撑(水平一)》、《双手前抛实心球(水平二)》、《篮球——原地运球(水平二)》作为研修具体内容,对其成果进行评价与鉴定时,就需要安排一定的分工流程,评价组成员按照自己的专业特长选择具体评价内容,并按照要求补充和强化前滚翻成蹲撑、双手前抛实心球、篮球原地运球的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评价知识,确保研修评价与鉴定任务的顺利落实。目的是启发体育教师借助外显的评价分析来检视自己的PCK结构和教学实践问题,学会在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自己PCK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修正,并进行系统的实践与反思,最终形成具有个体特色的教学实践智慧和体育学科精神。

从知识创生螺旋规律来看,经历实践性知识“获取——应用——生成——创新——分享”研修过程的教师可以生成优质的主题研修成果用于展示和交流[11]。在通过外显的方式评价与鉴定体育教师课例研修成果时,笔者发现有些体育教师虽然具有适合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在小组内面对面交流时也能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求将这些想法物化为研修成果并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展示时,却发现他们很难做到。针对这一情况,研修组负责人在开展课例研修之前,就要促使小组成员具备研修成果必须通过集体和个人共同展现的观念,研修的目的就是实用,评价和鉴定的方式就是大家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体育教学案例。因此,研修组要经常搜集一些代表性强的课例研修范例,并组织成员参观一些组织的比较成熟的非体育学科的课例研修活动,以启发体育教师学会对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显性化处理。在课例研修活动观摩和互助评课的过程中,使教师们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评价鉴定同行的成果,促进体育教师在课例研修成果的显性评价与鉴定中不断更新和优化自己的PCK结构。

3.4 借助研修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机制来拓展体育教师PCK的研究领域和范畴

基于体育教师PCK结构的课例研修程序,需要以研修成果为载体,促进体育教师之间和研修团体之间形成研修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机制,共同建构PCK体系。按照钟启泉[12]推出的教师学科知识循环规律,即教材知识设计(Designing)——默会知识实施(Doing)——明言知识对话(Discussing Dialogue)——实践知识记录(Documenting),可以看出,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生成与发展可以借助课例研修程序的不断循环来实现。因此,在建立课例研修成果的分享与交流机制时,研修组应按照研修主题展现的概念,从研修过程中析出关于体育学科的多维研修视角和反思框架,如同样是《小学阶段运动技术教学策略》,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生理学、训练学、教育学的角度归纳研修成果,也可以综合起来进行归纳。指导体育教师在展现成果的过程中学会以研修主题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学情分析、教材讨论、教学设计、资源整合、课堂观察、说课评课、报告撰写等研修活动,检验已有研修成果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为体育教师之间的研修成果分享与交流活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架,促进其相互之间PCK结构的合理转换及学科教学知识的分享与交互生成。研修组成员之间通过分析与交流研修成果,可以获取不同的PCK资源,利用研修组和校域之间建立的交流机制,支持与帮助体育教师在集体智慧的引领下实现个人PCK结构的创新,把经过课例研修程序所生成和创新的体育学科教学知识融入到常态的交流与分享机制之中,通过网络和现场展示等手段再度进行交流,使体育教师在相互借鉴研修成果的过程中增加个人PCK的积累,促进个人、研修组在研修成果的交流与分享的有序循环中实现对现有PCK结构的超越,产生更多的研修主题,进而不断拓展体育教师PCK的研究领域和范畴。

4 结语

在体育教师的PCK结构中,学科教学知识的获得和使用既需要体育理论知识的支持,也需要体育专业技能的支撑,但二者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共同构成体育教师PCK结构的两大知识维度,它们在体育教学情境中可以不断交织和转换[13]。基于PCK结构的体育教师课例研修程序需要借助于体育学科知识类型、体育教学知识结构、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学习程序、体育教学情境知识体系等专题研究才能有效推展,在研究程序、数据、范围等资料公开化的前提下,研究者可以将这些资料以专题的形式进行组织和整合,并对其进行内部比较和对照,从具体的体育教学课例中搜集经验以形成某一主题的研修假设,再通过课例延续的程序对其进行检验和修正,从而实现体育教师PCK结构的进化和改良。对于体育教师而言,遵循基于PCK结构的课例研修程序的要求,学习与理解既定的体育学科教学知识,并积极寻求其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转换规律和策略,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PCK结构。

[1]JEONGAE.Portraying Physical Education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for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of Physical Educators[J].Physical Educator,2011,68(2):98-112.

[2]齐渝华.怎样做课例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9-20.

[3]张晓玲,张庆文.PE-PCK:提升职前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基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40(1):85-89.

[4]BIRDSALL,SALLY.Analysing teachers’translation of sustainability using a PCK framework[J].Environmental Education Research,2015,21(5):753-776.

[5]美国教育部中学后教育办公室.美国教师质量报告:如何培养高质量的教师[M].朱旭东,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38-40.

[6]MCNEIL,KATHERINE L,GONZALEZ,et al.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of argument-tation:Using Classroom contexts to assess high-quality PCK rather than pseudoargumentation[J].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2016,53(2):261-290.

[7]KARAL,ALEV,NEDIM.Development of pre-service physics teachers’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PCK)throughout their initial training [J].Teacher Development,2016,20(2):162-180.

[8]辛利.论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3):273-276.

[9]赵富学,张学忠.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的建构[J].体育学刊,2011,18(4):93-99.

[10]董国永,王健等.我国中小学初任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J].体育学刊,2015,22(4):76-82.

[11]李秀伟.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改进路向与模型建构[J].教育研究,2012(7):36-42.

[12]钟启泉.教师研修:新格局与新挑战[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2):20-25.

[13]柴娇,郑风家,李林鹏,等.学科教学知识对培养体育教师专业化途径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3):363-366.

PETeachersTeachingTrainingProgramsandPracticalWaysBasedonPCKStructure

ZHAO Fuxue1,2,CHENG Chuanyin1
(1.Institute of Sports Science,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China;2.Dept.of PE,Gansu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ezuo 747000,China)

There are circulating process relationships in structure of the PE teachers'PCK between the internal factors.In cases in class training programs,the order of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structure of PE teachers'PCK and its individual reasonable arrangement can help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teaching practice content and results,behind the thorough analysis,the education teaching rule and problems.The authors try to find out the ways and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and verified,and approved in the sports teaching practice.The PE teachers training programs need to experience individual design,academic members of the collective design,improvement and correction,targeted and effective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PCK.Through long-term tracking and test study,teaching material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and appraisal of accumulation,explicit,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sharing and communication practice path,we can effectively lead the PE teachers at all levels of sports teaching field to realize its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PCK structure,to produce high quality of teaching research results.

PCK structure;PE teachers;lesson study;PE teaching;PE curriculum

G 807

A

1005-0000(2016)05-388-05

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16.05.004

2016-05-20;

2016-08-21;录用日期:2016-08-2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4CTY01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C890049);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项目编号:KYZZ16_0440)

赵富学(1982-),男,甘肃庆阳人,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社会学。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甘肃合作747000。

猜你喜欢

课例研修程序
立足“四个一”,关注园本研修中的教师立场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全国第十九届《少儿美术》杯优秀课例大赛”征稿通知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课例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