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形象的演变之“教化”阶段
2016-04-05杨家芳
【摘 要】孙悟空作为中国的民间文学元素之一以及神怪电影经典形象之一,其形象的变迁也标志着中国动画发展的历程、影视文化的变迁。本文将对孙悟空形象进行研究,并着重对其阶段性的特点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规律,从而对之后影片的改编及形象塑造给予启示。
【关键词】孙悟空;形象;演变;铁扇公主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74-01
孙悟空的人物形象因其视觉形态的创造性、个性的主流性、动作的灵动性等而深受人们喜爱,其作为商业电影人物形象的通俗性、类型性、模式化与大众情趣、作为文化符号及其象征意义、作为中国元素、作为人性放纵与收束的象征,所体现的人物内在悲剧性的崇高美,都让孙悟空成为经典的存在。
本文将1926年—1961年间《西游记》题材电影中的孙悟空形象确定为初级阶段,并对此阶段孙悟空的形象进行研究。这一时期的孙悟空形象大多作为革命抗战需要,其主题偏向于鼓舞和教育人民保持民族心,作为一种文化武器,为抗战救亡做贡献。自1926-1929年仅三年期间就拍摄了16部“西游”题材影片,数量极其可观,体现了人们对于神怪电影的喜爱以及高涨的创作热情,但由于制作方法不成熟、储存方式简陋、又加上战争等原因,现今留存下来的寥寥无几。由于神怪电影主题和形式在当时社会的敏感性,一度遭到禁映。迫于压力,1930-1941十年期间“西游”改编电影处于停滞期和空白期。直到1941年,这种境遇开始改变,1941-1961的20年间,创作者们对《西游》题材电影做了八次改编和尝试。此间,“西游”题材电影不仅进行多种形式的尝试,孙悟空形象也被数次搬上大银幕。从影片类型上来说,八部影片里有三部动画片、一部木偶剧、一部绍剧、三部真人演绎的影片。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属曾荣获奥斯卡八项小金人奖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1941年,我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上映,而受1937年迪斯尼彩色动画《白雪公主》的影响,本打算以孙悟空形象为主沿用原著中的故事命名《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却由于商业需求最终将片名定为《铁扇公主》,突出了“公主”的形象,使得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公主”与美版“公主”形成对比,引得国内外观众的热烈关注,被定义为抗战革命主题,故事极具“教化”特质。
影片故事以孙悟空为主要角色,围绕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三度借取芭蕉扇展开,讲了借扇未果而后团结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最终打败作为反派的牛魔王,逼迫铁扇公主交出芭蕉扇的故事。正如影片开场字幕中写到的:“……实为培育儿童心理而作,故内容删无存精,不涉神怪。仅以唐僧等四人路阻火焰山,以示人生路途之磨难,欲求经此磨难,则必须坚持信念,大众一心,方能获得此扑灭凶焰之芭蕉扇。”影片中孙悟空团结人民群众降服牛魔王,对人民群众而言,需要让火焰山的火熄灭可以种庄稼,对师徒四人而言,为取经路去除障碍。主角孙悟空被作为革命的“打手”,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人民群众反抗外敌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处于“孤岛”时期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上海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抗争精神。由于影片主题精神的性质,使得孙悟空性格相对“完美”,摒弃了孙悟空个人性格中的逆反因素,弘扬了其一心只为众人的共同的利益而奋斗的正面精神。
孙悟空的内在形象:影片中孙悟空形象继承了原型形象中为自我救赎而完成伴唐僧取经的任务,个性上勇敢、机智却不见其抗拒和反叛的原型精神。孙悟空的外在形象:影片中孙悟空的外在形象受国外动漫影响,人物装束上大多是中国传统元素,而人物动作和长相在“本土化”的同时又增加了西方动画人物的影子。例如:孙悟空头戴京剧中武生形象的标准装饰“软罗帽”;孙悟空的打斗动作符合短打武生矫健敏捷、干净利落、灵活的特点,在检验火焰山火势一节逃跑时、被芭蕉扇风吹走时等动作多处留有美国迪斯尼米老鼠的影子;长相上,上嘴唇突出,沿用了原型形象中的“雷公嘴”,而白手套、大脚黑短靴又不得不让人想起米老鼠。
被誉为民族形象的孙悟空动漫作品近几十年被演择了一遍又一遍,但是始终未能完全走向世界市场。电影是大众文化产品,电影人物形象是社会文化取向的折射,必然受社会文化总体走向的影响,孙悟空形象变迁史是一部中国当代文化史。电影技术和艺术本身的进步以及审美取向的发展,对人物塑造有着重要影响。每个时代都有共性取向基础上的艺术创新,这是电影的生命,是促进电影艺术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重新对孙悟空形象进行塑造显得颇为紧迫,如何挽回我们流失的观影群体,保持我们民族元素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电影发展绕不开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张启成.孙悟空形象原型探源[J].文苑漫步,2004,(1):26.
[2]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
[3]徐红.论《盘丝洞》的重映与早期电影的商业现代性[J].当代电影,2014,(6):69-73.
[5]上海.西游记·盘丝洞[CD].上海影戏公司,1927.(属影视资料)
作者简介:
杨家芳,女,安徽六安人,现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影视创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