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唢呐演奏技术与技巧
2016-04-05朱瑞华
朱瑞华
【摘 要】唢呐是我国一种著名的民间吹管器乐,在我国的各个地区广泛流传,很受民众的喜爱。唢呐音色明亮,音量大,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以及戏曲的演奏中使用。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唢呐这种乐器在我国的流传,及其独特的演奏方式和方法,介绍其演奏的技巧与技术。
【关键词】唢呐;演奏技术;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80-02
一、唢呐的起源
唢呐起源于波斯地区,在金、元时代传入中国地区。到了明代,古书中对唢呐有了明确的记载。明代中后期,唢呐已经完全使用到了中国地区戏曲表演中。在台湾地区,唢呐又被称为“鼓吹”,在东北地区被称为“喇叭”,而在广东地区则被称为“八音”。唢呐使用的材质通常为木质,成圆锥形,唢呐的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唢呐已经成为我国民间传统艺术的重要演奏乐器,唢呐在我国经过千年的不断发展与我国传统文化的不断融合,使得唢呐的演奏技巧不断丰富,并使得唢呐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传,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民间乐器中的一种,深受全国各地人民的喜爱。
二、唢呐的构造
在我国,唢呐的构造大同小异,不尽相同,其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的。
首先,第一部分是哨,哨是唢呐的发音部件,十分重要,而哨通常是用芦苇制成的,也有地区,采用麦秆制成哨。哨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对唢呐的发声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哨的材质的选择十分重要。选择的哨质量好,则唢呐发出的声音就会清脆,更加动听。
第二部分是芯子,芯子是唢呐中连接哨与杆的部件,通常用的是铜管,该铜管的形状成锥形,芯子的上端连接哨,下端连接杆的上端,芯子是唢呐传播声音的通道,并且在芯子中,声音会通过铜管放大。
第三部分是杆,又被称为管身,通常是木质的,杆的作用就是使得从芯子中传来的声波再次放大,使得音量更宽,更加洪亮。
第四部分是喇叭口,又被称为碗口,用铜片制成。喇叭口比较容易拆卸,通常安在杆的下端,喇叭口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唢呐的声音放得更大,使得声音更动听。
三、唢呐的吹奏技法
唢呐的构造十分简单,通常是由哨、芯子、杆、喇叭口四部分组成。虽然唢呐的结构十分简单,但想要吹奏好唢呐,也需要一定的技巧。吹奏唢呐时,需要把手指放在音孔上,并且用手指把音孔全部按住,如果音孔按得不严,往往发出的声音不准,声音不会动听。因此,在吹奏唢呐时,需要按严音孔,这也是吹奏唢呐的一种技巧。
(一)循环呼吸法。吹奏唢呐往往需要表演者经过专业的训练,使得吹奏更加容易,且音乐效果好。这其中,最为有效的学习及演奏方法就是循环换气法。循环换气法讲究气息饱满,能够在唢呐的演奏过程中,使乐音不间断的长时间延续,并且,使得演奏的曲目能够一气呵成。
循环呼吸法通常只是在吹奏乐曲持续的时间较长的长音时才会使用的呼吸方法。循环呼吸法主要是用腹部力量来控制呼吸,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用鼻子吸气时,需要鼓起两肋,尽量收缩小腹,使气息向上运行,然后把气息送到口腔内;用嘴巴呼气时,随着嘴巴呼气,逐渐放松小腹的肌肉,然后重复吸气和呼气的动作,使得呼吸循环进行。只有先掌握了循环呼吸法才能使得唢呐的演奏更加流畅。
(二)丹田呼吸法。掌握好呼吸的方法是吹奏好唢呐的的基本技巧之一,除了上述所讲的循环换气法之外,比较好的呼吸方法还有“丹田呼吸法”,丹田呼吸法讲究在吸气时,小腹能够向里收缩,同时,胸部的肋骨向外扩张,在呼气时,不同于平时的呼气方法,讲究是用小腹的动作来控制呼气的快慢。因此,吹奏唢呐,一般是吸气比较快,吸气比较多,而呼气时就要比较慢,比较少,主要讲究的是用腹部动作来控制气息,使得唢呐的演奏更加符合演奏乐曲的需要。
掌握好丹田呼吸法,练习呼吸时就需要注意以后这几点;
第一,呼吸时,就要做到全身心的放轻松,掌握好呼吸的节奏,根据唢呐乐曲的演奏需要的气量,适当的控制好演奏的气量;
第二,要保持吸气与呼气的连贯性,只有保证了呼吸与吸气的连贯性才能使唢呐的演奏流畅,动听;呼吸的连贯性就是要,保证在前一口气没有呼尽之前就要开始吸下一口气,从而保证呼吸的连贯性。
第三,唢呐的演奏,需要口鼻同时呼吸,我们平时呼吸都只是使用鼻子呼吸,而唢呐的演奏仅仅靠鼻子呼吸是不够的,只有口鼻同时呼吸,才能保证唢呐演奏所需要的气量,才能使得唢呐演奏的连贯。
因此,要掌握好唢呐的吹奏技巧,就要掌握好呼吸的方法,其中,重要的就是循环呼吸法和丹田呼吸法。在唢呐的练习过程中,掌握好呼吸的方法,才能使唢呐的演奏事半功倍,更快更好地掌握好唢呐的练习方法。
四、唢呐的演奏技巧
怎样才能演奏好唢呐这种传统的民间乐器?只有掌握好了唢呐的演奏技巧,才能将唢呐演奏的更加完美。我们介绍唢呐的演奏技巧,比如,气颤音,齿颤音,指颤音,小指颤音等演奏技巧。
(一)气颤音。气颤音是唢呐演奏技巧中重要的一种方式,气颤音的演奏技巧是,深吸一口气,小腹用力支持气息,使得其产生的声音微微的波动,气颤音产生的效果就像弦乐上的揉弦。这样的唢呐的演奏技巧,可以表现出唢呐的独特的音色。
(二)齿颤音。齿颤音也是唢呐演奏技巧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它的演奏技巧不同于气颤音,它的演奏技巧就是用下边的牙齿轻轻地颤动哨的根部,使得唢呐的哨部发出颤动的声音。这种齿颤音的演奏方式,主要用于吹奏戏曲,曲艺等民族特色浓郁的民族乐曲中。
齿颤音的演奏方式,主要有硬颤和软颤这两种方式。
(三)指颤音。指颤音也是唢呐演奏技巧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在民间也被称为指花,使用的范围特别广。指颤音的这种演奏技巧主要表达欢快,热泪的情绪,在唢呐的演奏上,指颤音的特点就是能够清楚地听到两个临近的音迅速的交替出现。这种音域的迅速交替变化,真是指颤音这种演奏方式最为独特的方面。因此,学好该表达方法很重要。
(四)小臂颤音。小臂颤音是不同于其他演奏技巧的一种唢呐演奏技巧,小臂颤音的演奏方法是用小臂迅速的抖动而带动手指的颤动,手指随着小臂的抖动而反复的按住和打开音孔,使得唢呐的音孔发出颤动。小臂颤音具有均匀和浓密的特点,音色十分动听,而且在时间上也会持续的更久。在唢呐的演奏中,小臂颤音通常用于富有激情的情绪的乐曲中。要练习好唢呐,需要掌握好唢呐的演奏技巧,在练习演奏唢呐时,需要注意到,手指不要动,需要的是小臂的动作去带动手指运动,同时,手指只需稍稍抬离音孔一点即可,不需要抬离音孔太高。另外,手指,手腕和小臂要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只有在练习时掌握好基本的演奏要领,才能把唢呐演绎地更加完美。
五、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唢呐的起源,特点及其吹奏技巧和演奏技巧。唢呐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唢呐的表演形式和演奏方式已经很成熟,为了使唢呐更能融入到人们现代化的生活中,需要对唢呐的演奏技巧和表演形式进行创新,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只有对唢呐进行创新,才能使唢呐保留自身独特的优点的同时,又能够使唢呐更加适用于现代化的生活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唢呐永久的流传下去。
参考文献:
[1]张志可.民间唢呐曲创作的文化内涵初探[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01).
[2]宋晓辉.任同祥唢呐名曲《百鸟朝凤》演奏艺术研究[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2.
[3]魏子涛.上党乐户中唢呐演奏的风格与特点[D].山西:山西大学,2015.
[4]鄢磊.试论唢呐音乐发展的审美导向[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
[5]李文亮.浅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的运用[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3.
[6]陈家齐.陈家齐讲唢呐第七讲常用唢呐的种类及其表现性能[J].乐器,2010(04).
[7]张丙娜.论演奏技术对唢呐音色的影响[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