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黄春秋道尽沧桑

2016-04-05胡建

戏剧之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精神

胡建

【摘 要】《徽班进京》讲述的是徽、汉、昆等剧种融合形成京剧的过程,在演出形式上打破了以往的惯例,有徽剧演员、京剧演员、昆曲演员,甚至黄梅戏演员联袂加盟,每个人物的表演异彩纷呈,反映出徽班进京的历史背景,徽剧艺人的命运与戏曲命运交叠在一起,以戏为命,视戏如命,以戏搏命,悲怆苍凉的基调是全剧思想主题所在。

【关键词】徽剧;徽班进京;精神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027-02

《徽班进京》讲述了徽班进京后发生的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徽班在京城抢了昆班的风头,年轻气盛的徽班名角肖叫天,因不肯屈服淫威,拳打三贝勒而身陷大牢,仁义的昆班大师兄并没有作壁上观、幸灾乐祸,而是两肋插刀甚至不怕惹祸上身与肖叫天同生共死,在皇族纳格格的斡旋帮助下,两人才逢凶化吉,重获自由。代表徽班的肖叫天与代表昆班的大师兄由此惺惺相惜,并在各自班社的声腔艺术上相互借鉴融合造就了京剧雏形,最终昂首进宫获得皇家认可。

如果说徽剧《徽班进京》好看,除了跌宕起伏的徽剧皮黄腔和演员精彩表现之外,这部戏的更大意义在于它形象简明地把徽、汉、昆剧融合而形成京剧的过程,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呈现于舞台上,生活化地再现了当年徽班进京的情景。徽班进京是大题材,是中国戏曲发展的正史,其厚重底蕴不言而喻。纵观全剧,《徽班进京》不是概念性的符号,更不是论述性的单调过程,而是形象化表现了徽班艺人的历经沧桑。从题材来看,由于戏曲是“在另一个世界表现生活”,而不是追求模拟生活细节的表面真实,这就在某些方面为戏曲带来了很大自由,如所谓“舞台演出条件的限制”,对它而言几乎是不存在的,各种生活场景都可以被选作题材,继而得心应手、举重若轻地正面表现。

《徽班进京》在演出形式上打破了以往的惯例,徽剧演员、京剧演员、昆曲演员,甚至黄梅戏演员联袂加盟,每个人物的表演都异彩纷呈,不管是师兄弟之间,师徒之间,亦或是男女之间的情感,都显得那样的人性化情感化,剧中的部分情境桥段让人反复琢磨甚至感动。在肖叫天、大师兄、纳格格、三贝勒这些剧中人物上,我们看到的是人物与行当相结合塑造出的戏曲舞台形象,无不以各自的精彩表演相互衬托,从而支撑起全剧,同时赋予全剧整体一股鲜活灵动的美感,以故事引领观众走入剧中,让我们从剧情的延伸发展中领略到京剧底蕴的由来。《徽班进京》的创作初衷是大题材小切口,以肖叫天与三贝勒之间的矛盾冲突展开,即剧中艺人与权势的抗争中彰显出徽班艺人的尊严,以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人物身上反映出徽班进京的历史背景,徽剧艺人的命运与戏曲命运交叠在一起,以戏为命,视戏如命,以戏搏命,所以说,悲怆苍凉的基调也是全剧思想主题所在。

戏剧的“以情感人”,最后都要落实在观众的“心上”,要让他们与戏产生共鸣。就这一点而言,剧中人物的情感喷涌仍只是产生这种客观效应的外在动力。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能否引起共鸣,关键在于是否具备观众内因方面的依据,所以我们常说的唤起共鸣,它是建立在观众有产生共鸣的情感内因基础上,舞台表演整体基础的厚薄,影响着共鸣的强弱,因此,“以情感人”的戏要注意接受者的内因状态如何,在舞台剧情和人物表演创造上寻找可以引起观众共鸣的交汇点。《徽班进京》向观众传递了戏曲艺术的可贵,表达了继承和发扬传统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又不是一般的儿女情长戏,而是大题材中的男人戏,通过徽戏艺人的辛酸痛苦,折射出徽剧艺术发展的坎坷不易。作为“当场者”的演员,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有情人”,才能引领并激发观众的情感。尤其是在剧中第三场,徽班肖叫天与昆班大师兄身陷牢笼,两人之间大段的反二黄,通过演员精彩的演唱,把艺人的辛酸凄苦,以及对徽戏艺术的痴迷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你来我往的抒情咏叹,更是两个男人间的情感表露和心灵倾诉,声情并茂浅吟低唱的唱腔,营造出悲壮的极富感染力的舞台情境和意境,人物的阳刚之美跃然台上。彼此的技艺欣赏,彼此的人格敬佩,让他们成为了艺术上的知音。因为唱戏成痴,在“身陷囹吾”的特殊环境下,肖叫天与大师兄“忘乎所以”的豪兴顿起戏瘾大发,竟与前来探监的纳格格合演了一出徽戏《水淹七军》,此时此刻,他们不再是负罪之人,也不是身居社会底层的艺人,而是狱卒们眼中高高在上的角儿和偶像,是戏中豪气干云的三国英雄。于是,唱戏的疯子看戏的痴,在高亢激昂的皮黄腔中,在铿锵激越的锣鼓声中,掀起了全剧主题的高潮和亮点。梨园沧桑人生况味,酸甜苦辣尽在戏中,因为在舞台上,作为“当场者”的演员,首先让自己成为了“有情人”,以致让台下观众感同身受进入到剧情和人物命运所带来的悲壮中。

戏曲舞台艺术是通过“舞容歌声”来进行表演,而与之关系最直接也表现得最具体、最鲜明的,则是戏曲表演程式和行当,也可以说表演程式和行当就是“舞容歌声”的具体化。大跳大唱、大红大绿,高亢激昂、粗狂豪放是徽剧艺术的表演风格,是《徽班进京》的看点。戏曲程式丰满了剧情人物,并支撑了全剧的戏内戏外。年轻英武的肖叫天(武生),善良正直的大师兄(老生),善良美丽的纳格格(旦),阴险狡诈的三贝勒(丑),忠厚老实的徽班班主(净)乃至串场的小人物等,无不色彩鲜明,极具行当风彩。剧中人物之间的表演交流,都是以人物行当程式来进行的,从而演绎出这段历史故事。因为徽班进京发生在清朝,所以在这部戏的人物形象造型上没有行当形式的脸谱化,完全是日常生活中的人物扮相。但剧中大小角色的气质、神韵、性格,无不散发出戏曲“生旦净末丑”的人物光彩和魅力。中国古典美学历来讲究艺术作品中“格”的衡量标准,“格”是一部艺术作品的的品格、意格、气格,它是艺术作品所达到的境界和高度。《徽班进京》舞台简约流畅,表现形式尊古但不守旧,传统戏曲插图高悬舞台以作为画面背景,梨园古意甚浓;旋转平台作为全剧主要表演区域暨台中台设计显得合理流畅,写意性地随剧情情境变化旋转而动,自始至终贯穿全剧;推拉式的站台运用,在开场和尾声中的互动性立体感,让剧中人物、剧情延伸和部分徽剧传统剧目穿插的“戏中戏”以及群众场面的载歌载舞浑然一体,使得《徽班进京》看起来既是一部戏,又是一个传奇故事。《徽班进京》的美,在于徽戏艺人的为命感,为命才有戏剧的发展,这部剧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值此纪念徽班进京225周年之际,大型徽剧《徽班进京》诞生的意义非同寻常,充分彰显了安徽戏剧的原创实力,在选材贴切演员的先决优势上,进行精益求精地拔高完善,它必将会成为新时期安徽徽剧代表性剧目。

古老的徽剧,是中国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更是我们安徽的骄傲,因为徽剧丰富、完善并孕育出了伟大的京剧艺术,对于从事徽剧表演艺术的所有演员来说,《徽班进京》是我们这个剧种斑驳沧桑的历史回放,对很多年新生代的徽剧演员来说,参与《徽班进京》的排演除了可以获得一次难得的舞台实践锻炼外,更大的意义在于对徽剧的历史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感受。从徽剧的艺术价值来看,它并没有随着时代变革而成为古董,而是像一坛陈年老酒,依旧散发着浓郁扑鼻的醇香。《徽班进京》不仅仅是一出新编剧目,它闪耀着徽剧舞台艺术的魅力和光彩,更是向其它剧种院团作了一次“继承与发展”的垂范。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始终把“继承传统”作为重中之重、立身之本并顽强坚守着,《徽班进京》是徽剧剧种本体的精神、气质和节操!作为一名从艺三十多年的职业徽剧演员,每次的观演,我总是由衷地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或喜或悲,去感叹去唏嘘。舞台上鲜艳的戏装、高亢的声腔、粗犷的舞动交织在一起,让我感动并品味着徽戏艺人的艰辛磨难,以及他们为徽剧京剧所做出的贡献,也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欣慰。《徽班进京》表达了几代徽剧人的心愿,它燃烧着徽剧强劲的生命之火,带给我们的更是为徽剧固守的振奋和鼓舞。

徽班进京梨园鼎盛,皮黄春秋道尽沧桑!美哉,壮哉,《徽班进京》!

参考文献:

[1]安志强.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徽剧《徽班进京》[J].中国戏剧,2015.

猜你喜欢

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
拿出精神
无需提醒的自觉 勇于担当的自信——“五老”精神赞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读懂践行“五老”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读“五老”精神
岸英精神伴随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