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2016-04-05靳连平

兽医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布氏布鲁氏菌肉芽

靳连平

(辽宁省绥中县前卫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绥中 125203)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控

靳连平

(辽宁省绥中县前卫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绥中 125203)

本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发炎、坏死和肉芽肿的形成,引起流产、不孕、睾丸炎及关节炎等症状。

布鲁氏菌病;羊;诊断

布氏菌属分羊种布氏菌、牛种布氏菌、猪种布氏菌、沙林鼠种布氏菌、绵羊附睾种布氏菌和犬种布氏菌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其中羊种菌有3个生物型,牛种菌有9个生物型,猪种有4个生物型,绵羊附睾种、沙林鼠种和犬种布氏菌各有1个生物型。

1 流行病学

多种动物和禽类对布氏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羊布氏菌的自然宿主为山羊和绵羊,对人也能引起感染,而且病症较重。母畜较公畜易感,幼畜对本病具有抵抗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抵抗力逐渐减弱,性成熟后对本病最为敏感。病畜或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其次是生殖道和皮肤、黏膜,实际上几乎通过任何途径都可传染。本病无季节性,但以春季产羔季节较为多见。

2 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者2周,长者可达半年以上。羊群一旦被感染,首先表现孕畜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早期症状有结膜炎、体温升高等。乳房可形成暂时性硬快。有时发生关节炎和滑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

3 病理学诊断

羊群感染布氏菌后,多数为隐性感染,除一部分妊娠母羊呈现流产、胎盘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和公羊的睾丸炎外,大多数感染后很少有明显的全身性临床症状。因患布氏菌病而死亡的病例更为少见。

(1)病理剖检变化。病理剖检主要可见慢性增生性淋巴结炎、肺脏多见布氏菌病性增生性结节,结节的中心为一坏死灶,某些急性病例,还可以看到新形成的渗出性结节。有时可见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性肺炎。肾脏多见慢性间质性肾炎。肝脏偶尔可见到小的增生性结节。乳腺可见局灶性炎症。妊娠胎膜和子宫内膜呈现化脓-坏死性炎。在重症病例,可见浆液-化脓性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脾脏一般在肉眼检查时不见明显的病理变化。

(2)病理组织学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可见淋巴结早期以淋巴细胞增生为主,有些病例同时还有网状细胞增生。病情稍有恶化时,一些上皮样细胞则继发变性坏死,在其周围由特殊性肉芽组织包围,再外围由非特殊性肉芽组织和淋巴细胞环绕,形成增生性结节。脾脏白髓淋巴组织增生,形成明显的淋巴滤泡,在红髓和白髓中,也可以看到上皮样细胞结节和增生性结节。在肺脏的增生性结节中可见大量崩解的嗜中性粒细胞,其外周为特殊的肉芽组织和普通肉芽组织。渗出性结节中开始有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进而局部组织和浸润的细胞发生坏死、崩解,形成坏死灶,其周围组织发生充血、出血,浆液渗出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肾脏可见淋巴样细胞和上皮样细胞增生,有时有上皮样细胞结节形成。急性病例,可见显著的急性肾小球性肾炎。肝脏除可见实质变性外,常能见到许多极小的病灶,可见到肝细胞崩解,淋巴样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脏最常见有间质性心肌炎。乳腺间质中有淋巴样细胞增生,偶尔可见上皮样细胞结节。子宫黏膜深层组织常有结节状病变。

4 血清学诊断

虽然分离本菌是诊断羊布氏菌病非常可靠的方法,但该法较为麻烦,且需时间长,检出阳性率低。因此,诊断本病最常用的仍是血清学诊断。布氏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很多,一般以凝集反应应用最广,补体结合试验由于对鉴别诊断有意义,近年来也有应用。血清凝集反应(SAT),家畜感染布氏菌4~5d后,血液中就出现凝集素(SA),主要为IgM,随后凝集滴度逐渐增高,主要为IgG和IgA。

试管凝集试验(SAT)操作方法:

(1)材料准备。①器材:试管(1cm×8cm)、1ml吸管、恒温箱。②布氏菌凝集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指定生物制品厂供应。③用作本试验的血清必须是新鲜的,采得后24h内送实验室,最迟不能超过3d。不能按期送达者,每0.9ml血清加5%石炭酸0.1ml,立即振荡混合,血清应无明显蛋白凝块、无严重溶血和腐败气味。

(2)操作方法。①每份血清用4支试管分别加入0.5%石炭酸生理盐水(管1加2.3ml,管2、3、4加0.5ml),然后用1ml吸管吸取待检血清0.2ml,加入第1管中,吹吸3次后,吸出1.5ml弃去,再吸0.5ml于第2管,依次对倍稀释至第4管,混合后弃去0.5ml,各管的血清稀释度依次为1:12.5、1:25、1:50和1:100,各管液量均为0.5ml。②各管加入用0.5%石炭酸生理盐水20倍稀释的布氏菌凝集抗原0.5ml,每次试验须设抗原对照、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对照,加入各种成分。③加毕抗原后,充分摇匀,置37℃温箱4~10h,再移置室温18~24h后进行判定。

(3)结果判定。按下述标准记录各管凝集程度:①+++ +:液体完全透明,菌体完全凝集呈伞状沉于管底,振摇时,沉淀物呈片状和絮状。②+++:液体略呈混浊,菌体大部沉降于管底,呈伞状,为75%凝集。③++:液体不甚透明,有明显的颗粒状凝集,为50%凝集。④+:液体不透明,有少量颗粒沉淀,为25%凝集。⑤-:液体不透明,管底无颗粒沉淀,不凝集。有时有少量菌体集中于管底中心,但振摇时立即散开呈均匀浑浊。当出现++以上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即为该血清的凝集价。凝集价1:50以上判为阳性。凝集价1:25判为可疑。结果为可疑的家畜,必须经2~3周后采血重检,重检仍为可疑时,可判为阳性。

5 防控

患布鲁氏菌病的家畜宰前有症状或宰后发现病变者,其肉尸、内脏须经高温处理后出场。宰前诊断为阳性而无症状,宰后检验无病变的牲畜,其生殖器官和乳房作工业用或销毁,羊肉尸、内脏经高温处理后出场。消灭布病的综合措施是检疫、免疫、消毒。通过免疫生物学检查方法在畜群中反复进行检查淘汰(屠宰),可以净化畜群,至少每年一次定期检疫。主动免疫接种是控制本病的有效措施。

[1] 范玉芳,孔祥英.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1,30(3):120-121.

靳连平(1968—),男,本科,兽医师。

猜你喜欢

布氏布鲁氏菌肉芽
芪榆油纱布外敷对糖尿病足患者肉芽生长及创面愈合的影响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布氏菌病患者抗体测定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比较观察
高渗盐水纱联合优拓对肉芽组织水肿创面的效果观察
美容点痣扫斑笔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滴鼻免疫布氏菌活疫苗保护效果的研究
庆大霉素高渗盐水在手足外科感染性肉芽组织创面换药中的应用
羊种布氏菌043强毒株BRA0434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的初步评价
布氏菌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