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鸡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016-04-05费强山西省汾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费强/山西省汾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当前我国鸡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费强/山西省汾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我国规模化养鸡是在学习欧美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伴随着养鸡行业的迅猛发展,集约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鸡场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环境出现恶化,再加上市场流通开放,鸡场不断引入种群,购入原料,与外界经常的、广泛的、多渠道的交往,为鸡病的传入提供了机会。当前我国鸡病在许多养殖场常年陆续发生,有的地区甚至暴发流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旧病未能控制,新病不断地出现,防疫形势十分严峻。鸡病的发生与流行不仅严重危害着畜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威胁着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本文就当前鸡病流行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谈一些个人意见,供同行参考。
一、鸡病流行的原因分析
(一)养殖环境恶化
鸡场排出的粉尘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经由空气传播会扩散到周边的环境中,使养殖场污染的范围扩大,危害性增强。此外鸡粪中有尚未完全消化的饲料时,特别是蛋白质类饲料,余下的养分能够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经过一系列发酵作用,产生甲胺、硫化氢、氨等带有恶臭味的有毒气体,造成大量蚊蝇滋生。
当没有受到无害化处理的鸡粪污进入土壤时,有机物会被微生物进行分解,其中一部分用于改良或净化土壤,其余一部分会被植物吸收利用。如果进入的粪污超出了土壤自身的净化范围,会产生厌氧发酵或有机物的不完全降解,从而会造成亚硝酸盐等有害恶臭物质的产生,导致土壤成分发生变化,改变了土壤性状,使其失去了原有的功能。除此之外,随粪污进入土壤的铁、铜、微生物等大量物质,使土壤自身结构遭到改变或破坏,土壤相应物质比例失调,给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动物和人带来疫病。
鸡的粪尿中含有高浓度的病原微生物、有机物、氮、重金属、磷等,通常养殖人员不会对其进行净化处理,经过人工冲刷和雨水后作用,粪尿会流入周围湖泊、池塘、河流等水域或者渗入到地下水中。其中大量有机物的存在使水体失去了自净能力,造成水质恶化,经过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可以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促进水生生物快速生长蔓延,一旦溶氧被耗尽,水会发臭发黑,水中生物将会大量死亡,与此同时,病原微生物以水为传播媒介,造成疾病大肆扩散。
(二)病原变异加快
禽流感的变异毒株不断产生,增加了防控难度。在临床实践中,鸡血清抗体水平很高,但仍然发病的情况屡见不鲜,或用当地分离毒株检测发现HI抗体很高,而用标准抗原检测抗体滴度却很低,此时应考虑变异株的存在。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血清型有30多种,各血清型毒株缺乏交叉免疫,且任何一种疫苗不能包含所有的血清型号。所以,养殖户经常反应传染性支气管炎免疫失败,实际上是免疫的血清型号与流行株不匹配。
(三)免疫抑制因素
免疫抑制是免疫力低下,鸡只容易受到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患上疾病。在鸡病防治工作中,常见的法氏囊炎、白血病、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增生等都是严重侵害机体免疫系统,造成免疫抑制的疾病。比如法氏囊炎通常主要病理特征是侵害法氏囊,造成法氏囊发生炎症或肿大出血,而机体的B细胞作为最主要的免疫原细胞之一,就是由法氏囊生成的,同时,它也是体液免疫系统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免疫靶器官。免疫抑制导致的疫病流行越来越得到养殖户的重视。
(四)霉菌毒素蓄积
近年来,霉菌病在家禽养殖生产过程中,发生频繁、危害严重,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隐性流行;临床症状不明显,症状、精神状况、剖检变化呈现多样性。由于阴雨连绵等气候因素,不时出现玉米在幼稚期倒伏,导致玉米就地霉变,保管不当霉变等。玉米收割后大部分没有遮盖措施,实际上在山东局部地区、东北所有地区的玉米保管都存在严重问题;主要存放在屋外、野地。任凭风吹雨打,引起玉米霉变。
部分饲料企业,为了生存,为了能够赚取更大的利润,在不违背现行规定的前提下,可以肆无忌惮的去选择对于企业来讲更优的行走路线。在养殖户追求“低价位,高质量”的饲料的同时,企业不得不低价购进部分霉菌超标的玉米原料,同时,在饲料营养达标的前提下,不得不用部分小麦代替部分能量饲料,用小麦替代玉米的同时,为了追求饲料营养理论值的平衡,可以降低部分蛋白饲料原料的添加,增加部分能量饲料的比例,比如油脂之类的原料,在这样的饲料配方中,不排除油脂中霉菌含量超标的危险,当几种霉菌混合的时候,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导致的毒素含量会严重超标,毒性也会极度增大。
(五)滥用疫苗与抗生素
有些养殖场户,自始至终使用一个固定的免疫程序,特别是在应用了几个饲养周期,自我感觉还不错的免疫程序,就一味地坚持使用。没有根据当地的流行病学情况和自己鸡场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并制定适合自己鸡场的免疫程序。有了好的免疫程序,更要有正确免疫接种的途径,否则仍然可以造成免疫失败。有些养殖场户,呼吸道性的疫苗的不用滴鼻接种,鸡痘疫苗不用翼膜刺种,该点眼接种的用注射,该注射接种的用饮水,随便改变接种途径,肯定就会影响免疫效果。新城疫与传支、新城疫与鸡痘等,不同疫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干扰现象,二者同时接种或接种时间安排不合理,就会导致二者相互干扰,最终导致免疫失败。接种过程中,敷衍塞责,马虎潦草。有的滴鼻、点眼时疫苗还没有滴入眼内或鼻内就将鸡放开,没有足够的疫苗进入眼内或鼻内;捉鸡时方法简单,行为粗暴,给鸡造成很大的应激;为了赶进度,漏免漏防的鸡过多;注射免疫时,针头不更换、消毒不严格;饮水免疫时,疫苗的浓度配制不当,疫苗的稀释和分布不匀,用水量过多,鸡一时喝不完,或用水量过少,有些鸡尚未饮到等,都严重影响了免疫效果。
饲料、饮水中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鸡体内细菌或病毒产生抗药性,从而使得药效越来越差。过度、大量使用抗生素,虽然可以对病原菌进行抑制,但与此同时也杀灭了体内的有益菌群,微生物平衡也被破坏,造成了条件性致病菌过度繁殖,最终导致内源性感染或继发感染。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降低鸡体内细胞免疫功能,使其无法对疫苗产生足够有效的免疫应答,从而使疫苗失效,造成免疫失败。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造成在产品中产生有害物质的蓄积,人类食用鸡肉、鸡蛋后,身体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二、应对措施
(一)引种检疫
鸡场在引种时一定要了解供种的鸡场是否有传染病,种鸡场除了做好一般的卫生防疫工作以外,还要做好经蛋传递疾病的净化工作。只有了解清楚种鸡场的防疫卫生及疾病净化水平如何,才能决定是否从这个种鸡场引种。引种时要把品种优良、健康无病的种鸡引进本场,否则将后患无穷。即使从国内外净化水平很高的种鸡场引种,也要坚持检疫净化。有的种鸡场不愿意在种鸡的检疫净化上投入力量,检出的阳性鸡也舍不得淘汰,结果鸡的成活率和产蛋率受很大影响,向社会上提供的雏鸡死亡率很高,种鸡场的声誉不好,效益自然也不会好。
(二)大力发展生态养殖
鸡场的分区通常是根据生产功能来进行区分,可分为生产区、管理区、隔离区。且分区需考虑地势和风向。若鸡舍距离过小,通风时,上风向的鸡舍的污浊气体容易进入下风向鸡舍内,引发疾病。实际上,若鸡舍高度为H,开放性鸡舍间的距离应为5H。当主导风向入射角为30°~60°时,鸡舍间距离缩小到3H即可。
朝向的选择应该考虑当地的主导风向和地理位置,鸡舍采光的通风排污等情况。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东西走向或南偏东或系15°较为适宜。
储粪场可以设置在多列鸡舍的中间,靠近道路,有利于粪便的清理和运输,污染道和储粪场要位于下风向和地势低的地方。
鸡场的绿化有长街周边绿化、场内道路绿化、建筑物间绿化、遮阳绿化等,养殖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绿化方式。
虽然隔离设施会增加建厂成本,但是能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带来的利益是长久的。隔离设施主要有:隔离墙、消毒池和消毒室、场内排水设施等。
(三)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
饲料霉变严重者应废弃,轻度霉变者可用清水冲洗3次,再用0.1%漂白粉水浸泡3小时,然后再用清水冲洗3次,可除去毒素的60%~90%。烘干或晒干后,粉碎并拌入除酶剂或脱酶剂再饲喂。
(四)免疫程序化
根据疫苗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本鸡场的疫苗。在使用疫苗时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凡无生产厂家、批准文号及过期的、保存不当的疫苗绝对不能用。在免疫过程中,鸡舍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免疫反应产生干扰。用饮水法免疫时,要确保水中不含有氯、消毒药、清洁剂等可杀死疫苗的物质。使每只鸡获得适当的免疫剂量。在免疫后间隔一段时间,要对免疫鸡群做抗体监测。只有健康鸡才能在免疫后产生坚强的免疫力,所以除鸡痘等一些慢性传染病外,发病鸡群一般不能使用疫苗免疫。免疫后,要对免疫用的容器消毒净化。鸡场在疫苗免疫结束后,要对疫苗名称、生产厂家以及生产批号、免疫方法、接种日期、稀释浓度、免疫效果等情况作好记录。
(五)禁止滥用抗生素
为了有针对性地用药和避免耐药性的产生,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指导临床用药,以充分发挥抗菌药疗效,了解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减少药物的不良影响。
(六)严格消毒措施
鸡场大门口应设置消毒池,主要消毒车辆轮胎和人员鞋靴;另外还应设置喷雾消毒装置,主要消毒车身及人员体表,消毒药可用新洁尔灭等。
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前,要在更衣室更换工作服、鞋、帽;凡必须进入生产区的外来人员,均要进行喷雾或紫外线消毒等。药物可用过氧乙酸、新洁尔灭,然后换上经消毒后的衣、鞋、帽。
凡已使用过的生产用具,如蛋箱、推车、料桶等,应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洗刷,鸡舍、鸡笼等用2%~3%来苏尔或其他溶液消毒,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最后用福尔马林薰蒸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