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2016-04-05陈美珠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畜牧兽医水产局274000
陈美珠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畜牧兽医水产局 274000)
鹅细小病毒病的防治
陈美珠(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畜牧兽医水产局274000)
鹅细小病毒病又称小鹅瘟,是由鹅感染了鹅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鹅,传染快切死亡率高,是近年来严重危害养鹅业发展一个重要传染病。
1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5d,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消化发生道病理变化,由于该病的病程长短不同把该病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最急性型、急性和亚急性型,其症状和发病时间与被感染鹅的日龄密切相关。
1.1最急性型多数被感染的雏鹅为7日龄以内的雏,只可见肠道急性卡他性炎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
1.2急性型多在8~14日龄的雏鹅发病,发病雏鹅多站立不稳,行动缓慢,喜蹲卧,腹泻,粪便多以灰白色或淡黄绿色为主混有纤维束碎片和气泡。肝脏和肾脏肿大,肝细胞颗粒性变性,水泡变性、间质血管和肝窦充血,肾脏瘀血呈暗红色,内皮发生增生;部分雏鹅因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胰腺肿大呈淡黄色,病鹅全身脱水,皮下充血,结膜发干,全身呈败血症病变。病鹅的小肠的中段和下段肿大呈灰白色,质地坚实,外观如香肠样,里面充满灰白色或淡黄色的填充物,形成栓子,肠壁变薄。
1.3亚急性型在小鹅瘟病流行的后期雏鹅多呈亚急性型临床变化,病鹅腹泻,脱水消瘦,少数耐过的鹅也发育不良,体弱抵抗力较低。
2 诊断方法
本病根据流行病学表现,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即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
3 鹅细小病毒的防治
发现小鹅瘟病情以后应该对全群实施病健分群,隔离观察饲养。小鹅瘟发生以后一定要积极进行治疗。因小鹅瘟为病毒性疾病,缺乏有效的药物性治疗手段,因此,控制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1)目前国内预防鹅细小病毒主要靠两种方法,第一种,通过对母鹅免疫鹅细小病毒疫苗,主要是灭活苗和弱毒苗,免疫后的母鹅获得免疫力通过鹅胚使雏鹅通过被动免疫方式获得体抗力。第二种,雏鹅出壳后对雏鹅接种鹅细小病毒疫苗使雏鹅通过人工主动免疫方式获得抗体,预防该病。鹅细小病毒灭活苗的生产原料不宜获得,病毒含量不高,效果不够理想。鹅细小病毒弱毒苗接种雏儿时有毒力反祖的可能,病毒培养技术较复杂,疫苗成本较高。(2)鹅细小病毒的治疗主要靠对雏鹅注射高免血清、卵黄抗体、单克隆抗体。高免血清治疗效果较好,但容易带有其他病毒感染雏鹅,危害雏鹅的健康,和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流行。卵黄抗体的抗体效价普遍不高,治疗效果不明显,雏鹅注射卵黄抗体后,卵黄抗体不易被雏鹅吸收,容易产生变态反应,给雏鹅带来伤害。单克隆抗体,给雏鹅注射单克隆抗体即能有效的治疗鹅细小病毒,又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单克隆抗体制备难度高,制备成本高,商品化程度低,不易在治疗鹅细小病毒临床上应用。
4 结论
目前,小鹅瘟的预防方法还不是很有效,主要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是采用灭活疫苗、弱毒疫苗免疫等。这些方法还存在不足,不能有效的治疗该病。如灭活疫苗的有效抗原决定簇被损害或改变,对病毒保护效果较差,需多次大剂量注射,产生免疫效果维持时间短、局部及全身反应比较明显;弱毒疫苗有毒力返祖的危险,对易感动物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不易于运输和保存,母源抗体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
S858.33文献标识码:B
1007-1733(2016)08-0041-01
2016-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