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016-04-05姚淑红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畜牧兽医局2710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8期
关键词:兽医局元件耐药性

姚淑红(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畜牧兽医局 271000)

经验交流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姚淑红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畜牧兽医局271000)

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的起源可能是由于在抗生素广泛应用形成的选择压下,细菌自身基因发生突变,或获得外源性耐药基因从而对抗生素不再敏感。

1 细菌耐药机制

目前细菌耐药机制主要有4种:(1)细菌内抗生素作用的靶位基因由于突变或被某种酶修饰使抗生素无法发挥活性,以及抗生素作用的靶酶(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结构改变,抗生素与其结合力下降;(2)细菌能够产生一种或多种那个水解酶,可水解细菌细胞内的抗生素,使其失去活性;(3)细菌细胞膜渗透性发生改变,使抗生素不能够进入细菌细胞;(4)主动外排机制,可将胞内的药物泵至胞外。另外细菌还可通过降低药物吸收速度或改变转运途径而引起耐药。第一和第二种耐药机制专一性很强,仅对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第三和第四没有专一性,对不同结构类别或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都可产生耐药性。

2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进化与使用抗生素密切相关。细菌耐药性的来源有两个途径,即自身基因突变和耐药基因的获得。(2)细菌基因突变是一种自发性随机事件,即使无抗生素存在。但在抗生素选择压力存在,携带有耐药基因的突变菌株具有生存优势。细菌的自发突变率非常小约10-6~10-8,且不稳定,突变造成的耐药菌在自然界中仅居次要地位。并且如果细菌要对结构无关的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需要多步突变,机率更小。因此,自身遗传物质突变产生细菌的耐药性不是目前如此严重耐药的主要原因。(3)细菌的耐药性主要是在外界环境诱导下可移动遗传元件的转移来获得的。可移动遗传元件包括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这种方式获得耐药性机率高,形成后较稳定,耐药性扩散的主要原因。

3 耐药基因的起源

(1)目前学者更多地认为耐药基因来源于抗生素产生菌。抗生素产生菌的耐药基因被整合进入可移动遗传元件后,再转移到其它细菌,在新宿主菌细胞内发生突变以优化其功能。来源不同的细菌中呈现各种耐药基因的相似性可以证明耐药基因在细菌间的转移。Benveniste R等报道,产生氨基糖甙的链霉菌的几种氨基糖甙灭活酶与革兰氏阴性菌耐药质粒编码的产物很相似。(2)外源性耐药基因的获取,是细菌耐药性广泛散播的主要原因。耐药基因最初可能起源于少数抗生素产生菌或细菌自身基因的随机突变,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通过细菌间的转移获得耐药基因的则可继续生存。就是这种不断的交流-选择过程,使得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如此严峻。(收稿日期:2016-04-27)

S852.6文献标识码:B

1007-1733(2016)08-0092-01

猜你喜欢

兽医局元件耐药性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婴幼儿感染中的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WHO:HIV耐药性危机升级,普及耐药性检测意义重大
2018年10月第2周(上表)、第3周(下表)江西省部分县(市、区)畜产品及饲料市场零售价格元/kg、元/只
QFN元件的返工指南
2016年5月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量
加快兽医立法 推进配套工作——农业部兽医局局长冯忠武解读兽医工作重点
美洲大蠊逆转肝癌多药耐药性的研究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宝马i3高电压元件介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