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50例观察

2016-04-05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广东东莞523710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囊袋医者偏头痛

林 佳(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710)



综合疗法治疗偏头痛50例观察

林 佳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广东 东莞 523710)

偏头痛以头痛剧烈为主要症状,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1]。笔者用毫针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颈部肌肉筋膜及龙氏正骨手法整复错位的颈椎小关节联合治疗偏头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95例,均为2010年5月以来塘厦医院中医科门诊和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男20例,女30例;年龄18~57岁,平均32.5岁;病程3个月~25年。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17~61岁,平均33.5岁;病程3个月~30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1]。①多发于青春期,以女性多见。起病突然,反复发作,每在疲劳﹑失眠﹑月经期﹑情绪激动﹑天气变化等情况诱发。每次发作的性质和过程相似。②头痛呈发作性,多偏于一侧,偶可两侧,以额颞为主,每日或数周一次,每次持续数小时乃至数日。头痛剧烈,呈搏动痛﹑胀痛﹑锥钻样痛﹑裂开样痛等为主要症状,发作时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响声,出汗,面色苍白或潮红,心率加快或变慢等症状。发作后及间歇期基本同正常人,但可有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思维不能集中及腹胀腹泻等症。③血压正常,头部CT检查无异常发现。

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 能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②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其他严重疾病或精神病;③排除丛集性头痛﹑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性及颅内压增高等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头痛或偏头痛;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颈椎X光提示有椎体骨折或骨质破坏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董氏奇穴治疗。取侧三里穴 (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帘向外横开一寸五分),侧下三里穴 (在侧下三里穴直下二寸) ,灵骨穴 (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大白穴(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2]。穴位常规消毒后,医者用华成牌(0.30mm×50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先针刺健侧的侧三里穴及侧下三里穴,再针刺患侧的灵骨穴与大白穴。而隔日可换成先针刺健侧的灵骨穴与大白穴,再针刺患侧的侧三里穴及侧下三里穴,双侧穴位隔日交替使用。均采用毫针直刺,过皮后让针尖方向朝向患处,针刺完毕后,医者左手持左边的针,右手持右边的针同时行平补平泻手法,直到针下有酸胀感为止,根据形体胖瘦不同,针深1~1.5寸,针刺得气后,令患者活动头部,不用电针,留针30~45min,每10min行针1次。如果患侧的侧三里穴及侧下三里穴范围之内有明显的青筋﹑瘀络,可用三棱针刺络拔罐放血,留罐10min,使拔罐部位出血1~2mL。没有明显的青筋﹑瘀络不用放血。每日针刺1次,10 次为一疗程。

毫刃针治疗。董氏奇穴针灸治疗结束后,再采用毫刃针松解。在项平面上﹑C1横突﹑C6~C7棘突旁﹑C7横突旁﹑肩胛骨内上角﹑肩胛冈下区域﹑颈椎棘突偏转,椎间隙小关节紊乱的相应棘突旁等区域[3]寻找浅层挛缩﹑紧张甚至板结或结节﹑条索的筋膜,嘱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区域用安尔碘常规消毒。医者戴手套使用乐灸牌一次性使用无菌毫刃针(针刃宽0.3~0.4mm,针长20mm)在上述区域有病变的筋膜处快速松解,刀口与后正中线平行,进针深度不超过0.2cm,不留针。松解后在针眼处拔火罐,往往可拔出黑色的瘀血,留罐10min,出罐后治疗区域用安尔碘消毒。术后嘱患者注意保暖。毫刃针每3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

手法整复治疗。针刺董氏奇穴或者毫刃针治疗结束后,再采用龙氏正骨手法[4]。①手法拔伸牵引:患者仰卧位﹑低枕,全身肌肉放松。医者坐于床头,一手托其下颌,另手托枕骨部,双手用力沿颈椎前凸纵轴对抗作头颈拔伸牵引,两手可交换1~2次,牵引2~4次,力量适中,以不感觉疼痛为度。②手法整复上颈段小关节紊乱(寰枕﹑寰枢关节错位):患者仰卧位﹑低枕 ,全身肌肉放松。若患者右侧偏头痛,医者立于床头,右手掌轻托患者后颈部,右手中指﹑无名指按压病人左侧风池穴,拇指置于右侧待复位椎体横突处,左手掌抱握患者下颌,双手配合,向左仰旋重复活动2~3次,嘱患者放松肌肉,当向左转到最大限度时,医者左手加有限度的向左上方的“闪动力”,复位时常可听到“咔哒”响声,但无不适的感觉。另一侧同法进行,一般先做健侧,再做患侧。③手法整复下颈段小关节紊乱(第2颈椎~第6颈椎后关节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位(中上段颈椎,前屈约20°,下段颈椎,前屈约30°),若患者右侧偏头痛,医者立于床头,嘱左侧卧位,平枕,低头位,医者右手轻托患者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处下方作“定点”,左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向右转动,缓慢摇动2~3下,嘱放松肌肉,当向右摇向“定点”至最大限度时,托面颊之手加有限度的右转“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力按压,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有压力而复位,复位时,常可听到“咔哒”响声,但无不适的感觉。另一侧同法进行,一般先做健侧,再做患侧。时间约3min。正骨手法进行后医者单手反掌拿捏患者头颈部2~3次,嘱患者头仰起,医者拇﹑食指同时轻柔点按双侧太阳﹑翳风﹑风池﹑颈百劳等1~3次,提拿肩部后方斜方肌﹑冈上肌,点按肩井穴,时间约为2min。整套手法8min左右完成。每天1次,在针刺董氏奇穴后或者毫刃针松解后进行,连续治疗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1天。

治疗方法顺序是先针刺董氏奇穴后,再毫刃针松解,之后才龙氏手法整复,如果当天不做毫刃针松解,治疗顺序则为针刺董氏奇穴后就进行龙氏手法整复。

2.2对照组

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03)10mg,1日1次,每晚口服。偏头痛发作期加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297)75mg,1日1次。

两组均10天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观察指标

头痛程度分为4级,1级为不痛,2级为轻度痛但不影响活动,3级为中度痛但不停止活动,4级为重度痛而不能参加活动。

4 疗效标准

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痊愈:头痛伴随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问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5 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35例(70%),显效14例(28%),无效1例(2%),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25例(55.6%),显效10例(22.2%),无效10例(22.2%),总有效率77.8%。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对照组有5例出现面红﹑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6 讨 论

偏头痛属中医“头痛”﹑“偏头风”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升于头。六淫外邪袭于巅顶,或者情志﹑劳伤等阻抑清阳上升均可导致本病。

《标幽赋》曰:“交经缪刺,左有病而右畔取。”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中所应用的穴位。董氏奇穴针灸学提倡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治右,右病治左,治病采用远处取穴为主,一般不在局部针刺,不会因为治疗而加重对患处的刺激及痉挛。以偏头痛的疼痛病机而论,不通者,有风﹑寒﹑湿等六淫无形之邪及瘀血类的有形之邪痹阻经络;不荣者,阴阳气血津液不足,脾肾劳伤,机体失荣也。根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原则,不通者可通之,不荣者可补之。风﹑寒﹑湿及瘀血等邪气痹阻经络者,以毫针刺穴调气通经可也,不荣者应以毫针依法补之以激发脏腑功能,使气血化生有源。侧三里﹑侧下三里﹑灵骨﹑大白是董氏奇穴中常用穴,侧三里﹑侧下三里两穴同时下针,为治疗偏头痛之特效针法,用之可直达病所以疏通局部气血,驱邪外出。而治疗偏头痛多取肝胆经所属经脉﹑腧穴,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在针刺治疗中多取少阳经穴位。而侧三里﹑侧下三里位于小腿外侧,正符合取穴在足少阳胆经。侧三里﹑侧下三里又远离患处,也正合古法“泻络远针”之意。而刺络拔罐法,正如《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因此,侧三里﹑侧下三里刺络拔罐法治疗偏头痛也有一定的疗效。而灵谷﹑大白两穴配合调气补气温阳﹑调补气血作用极强。四穴合用,能行气活络,疏导病灶局部气血,“不通者”可解之。又可补益气血,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不荣者”亦解之。

毫刃针疗法是将传统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针”的作用,刺激穴位,调节局部阴阳气血平衡,达到调和气血之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将浅层挛缩﹑紧张的筋膜松解﹑减压,恢复组织功能。现代组织解剖学发现筋膜是在胚胎发育早期形成的,且对其任何所包裹的软组织都存在双重囊袋结构。如皮下包绕肌肉的肌筋膜为外层囊袋。而贴附骨关节周围的肌筋膜为肌肉的双重囊袋的内层囊袋,且肌肉并非直接附着于骨骼上,而是通过肌肉的内层囊袋的肌筋膜与骨的外层囊袋的骨膜及关节囊或腱相连,利用肌筋膜的双层囊袋作用可将深层囊袋损伤提到浅层囊袋治疗。所以用毫刃针在浅层松解筋膜便能达到治疗深层疾病的效果。因为仅在浅层松解,不做深层剥离,所以近乎无痛,患者更容易接受。而毫刃针针刺后结合拔罐可以去瘀血﹑出邪气而疏通经络,活血通络,遵循调气血﹑“以痛为腧”﹑“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的治疗原则。

龙氏正骨手法能正骨理筋,可对颈椎小关节的轻微错位及关节应力的不平衡进行纠正,解除颈部软组织的痉挛,达到“骨正筋柔”的效果,使骨入其位,筋入其槽,缓解偏头痛的症状与体征。

针刺董氏奇穴﹑毫刃针及龙氏正骨手法联合治疗偏头痛,比常规治疗方法刺激更小﹑取穴更简单﹑见效更快﹑不良反应更小。

[参考文献]

[1]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0-91.

[2] 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35-36、104-105.

[3] 郑智,魏文著,文胜.筋膜松解疗法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5):2345—2347.

[4] 段俊峰,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52.

[5]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9.

[中图分类号]R255.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476-02

[收稿日期]2016-01-11

猜你喜欢

囊袋医者偏头痛
术后囊袋弯曲形成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的意义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虹膜拉钩联合囊袋张力环在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封闭式引流治疗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破溃患者的护理体会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