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进展
2016-04-05车依檀张永臣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济南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50355
张 聪,车依檀,张永臣(.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0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50355;.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50355)
综 述
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临床研究进展
张 聪1,车依檀1,张永臣2
(1.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乳腺增生症是一种既非感染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伴有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好发于25~45岁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居乳房疾病的首位,约占75%[1]。目前,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方法较多,非手术疗法占有重要地位,而其中针灸疗法因其具有简便、效廉、安全、有效的独特优势,更是受到极大地关注和重视,笔者现将近10年以来针灸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针刺疗法
1.1 单纯针刺治疗
李庆等[2]采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502例。在患者背部第4、5腰椎旁开4~5cm的区域内找到红色反应点,将此点作为治疗部位,以“阴阳、相对、平衡、反应”的新针刺八字疗法作为基本原则,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治愈431例,显效50例,有效21例。王丽等[3]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58例,并随机分为针刺组和乳癖消组。针刺组以屋翳、膻中、合谷、肩井、天宗、肝俞为主穴,配穴根据临床情况选取。乳癖消组口服乳癖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针刺组92.86%、乳癖消组46.67%。张智敏等[4]治疗气郁型乳腺增生症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5.0%、对照组81.7%。邓君林[5]将乳腺增生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乳癖消片合逍遥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取膻中、足三里(双侧)、太冲(双侧)、阳陵泉(双侧)进行常规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对照组90%。
1.2 电针治疗
张藜萍[6]以增生局部的穴位及阿是穴为主穴,采用围刺法治疗,针刺得气后电针选用按摩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配合应用FS20-40型远红外线治疗仪在增生部位直接照射,以皮肤潮红为度,结果总有效率96.92%。雷振萍等[7]将415例患者用队列研究设计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常规取穴电针治疗,对照组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7%,对照组82.1%。
1.3 火针治疗
高应辉等[8]将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火针留刺法治疗,对照组32例口服乳癖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65.00%,对照组34.38%。蔡志红等[9]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6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增生局部、阿是穴为主穴,用火针治疗;对照组主穴与治疗组相同,用常规针刺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9.3%、对照组92.7%。
1.4 刃针治疗
农泽宁[10]用刃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54例。采用I型或Ⅱ型刃针,选取肩井、天宗、肝俞、脾俞、膈俞穴行针刺,切割,疏通,挑拨治疗。结果治愈36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
1.5 腹针治疗
吕晖等[11]用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症64例,取穴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配合心理疏导和口服乳癖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88.4%。李一新[12]采用针刺配合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病53例。针刺选取膻中、屋翳、乳根、期门、血海、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溪、太冲、合谷穴,腹针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滑肉门、天枢穴。隔日1次,3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3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2%。
2 艾灸疗法
2.1 艾条灸
郑振兰[13]将120例乳腺增生疼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口服乳癖消,治疗组加用清艾条灸双侧足三里穴,每侧穴位灸15~20min,皮肤稍成红晕即可,每天2次,7天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93.33%。
2.2 隔姜灸
杨海泉[14]用药艾条隔姜灸膻中、屋翳、乳根、阿是穴治疗乳腺增生症63例,每穴灸3柱,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月经期不治疗。结果治愈34例,好转22例,无效7例。卓肖红等[15]将4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穴膻中、屋翳、乳根、期门、天宗、阿是穴,用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乳核散结片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总有效率治疗组95.65%、对照组77.27%。
2.3 隔药饼灸
李琳等[16]治疗乳腺增生症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用隔木香饼灸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乳癖消贴膏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66%、对照组69.44%。
2.4 热敏灸
曾金贵等[17]治疗乳腺增生症66例,随机分为热敏灸组34例和针刺组32例。热敏灸组在发病部位找到全部热敏化穴后,在每个热敏化穴上依次施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治疗;针刺组取穴屋翳、合谷、膻中、足三里进行常规针刺后加电针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总有效率热敏灸组88.2%,针刺组65.6%。
3 耳穴疗法
宫润莲[18]选取双侧乳腺1、乳腺2、胸、肝、胆、内分泌、子宫、卵巢、皮质下、神门、肾,进行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每周更换1次,5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93例、有效1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7.3%。王波[19]治疗乳腺增生14例,用王不留行贴压。神门、内分泌、皮质下、卵巢、乳腺、肝、肾。结果全部有效。周岳松[20]将乳腺增生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选取耳穴内分泌、胸、乳腺、肝、胃、肾、神门、皮质下等,用王不留行贴压,同时配合口服乳癖消;对照组仅口服乳癖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8.3%,对照组85.0%。
4 穴位埋线疗法
赵玉广[21]等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58例,主穴选取膻中、屋翳、足三里、三阴交,配穴随症选取。2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结果总有效率为93.3%。李润霞[22]采用夹脊穴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78例,主穴取T3~5夹脊穴,配穴辨证选取,单侧症变取患侧,双侧症变取双侧。每2周埋线1次,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7.4%。田艳华等[23]将乳腺增生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方法,对照组采用中药经验方。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对照组87.93%。
5 刺络拔罐疗法
李梦楠[24]采用天宗穴点刺放血并拔罐治疗乳腺增生20例,3次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100%。胡苗苗等[25]治疗乳腺增生50例,治疗组采用膈俞、肝俞、脾俞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乳癖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6%,对照组92%。段芳燕等[26]采用刺络放血结合拔罐治疗乳腺增生20例,取穴以期门、日月、中府、膻中为主,配穴根据临床情况选取,结果总有效率90%。
6 其他疗法
董林侠[27]取大椎、肩井(患侧)、膻中、厥阴俞穴(患侧),用超微针刀疗法施以针刺、切割、疏通、挑拨等手法,共治疗乳腺增生36例。结果治愈24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9%。赵君平等[28]治疗124例乳腺增生患者,治疗组采用在双乳肿块上点刺放血,并在天宗、丘墟、足三里、太冲等穴用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乳癖消贴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06%、对照组57.38%。丁志贤[29]采用蜂毒疗法配合整脊术治疗乳腺增生70例,每天或隔天1次,20次为一疗程。结果治愈60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100%。张晓燕等[30]治疗乳腺增生症35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采用在特定穴位上用磁性针灸针及磁极点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治疗,两组取穴和操作方法相同。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对照组80%。杨慧芬等[31]治疗60例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患者,将其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取穴患侧乳房乳根、膻中、期门、阿是穴进行磁贴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中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3.33%、对照组66.67%。王淑娟等[32]将60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长圆针解结经筋症灶点天宗次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毫针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6.67%。
7 小 结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乳痞”等范畴。华佗《中藏经》[33]最早记载了“乳癖”之名。陈实功《外科正宗》言:“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而消长。”并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也”[34]。《内经》云:“胃足阳明之脉……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內廉;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肝足厥阴之脉……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冲脉、任脉皆起于胞中,冲脉并足少阴肾经,挟脐上行,至胸中而散;任脉上关元,至咽喉。”本病多由于情志不遂,久郁伤肝,或急躁易怒,肝郁气滞所致;或因脾肾阳虚,痰湿内结,经脉阻塞所致;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气血瘀滞所致[1]。其病变部位在乳房,与肝、脾胃、肾等脏腑及冲任二脉、脾经、胃经及肝经等相联系。因此,针灸对乳腺增生症的治疗就是基于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与脏腑经络的关系。选穴以屋翳、膻中、乳根、天宗、阿是穴等为主,根据临床辨证配伍肝俞、太冲、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丰隆等腧穴以疏肝理气、调理冲任、活血通经,化痰通络,从而达到缓解症状、标本兼顾的目的。
尽管针灸治疗优点突出,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临床研究主要集中于疗效观察,对针灸作用机制研究较少,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不合理,缺少明确的研究假设,样本量较小,容易对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性产生影响。第二,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和诊断标准,疗效评价缺乏客观性,忽视了远期疗效观察。第三,治疗方法虽然多,但大部分还是以针刺为主,耳穴、拔罐疗法及其他疗法临床效果也较好,但开展临床研究的较少。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加强针灸对乳腺增生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开展动物实验,扩大样本量,提高科研设计的质量,确定统一的辨证分型和诊断标准,重视对远期疗效的观察报道,为乳腺增生症的治疗提供更加清晰的科学思路,还要将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整合,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治疗乳腺增生症的针灸治疗方案。
[1] 李曰庆,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1-112.
[2] 李庆,叶东明.针刺治疗乳腺增生502例[J].中国针灸,2006,26(7):534.
[3] 王丽,龙田.针刺治疗乳腺增生2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0):691.
[4] 张智敏,黄娜娜,黄艳.针刺治疗气郁型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 (10):730-731.
[5] 邓君林.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50例疗效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5,31(6):83-84.
[6] 张藜萍.电针围刺治疗乳腺增生症65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2):58.
[7] 雷振萍,罗文予,范丽华.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415例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6 (3):61-62.
[8] 高映辉,张照庆.火针留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病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8,17(3):46-47.
[9] 蔡志红,李秀昌,刘玉彦,等.火针治疗肝郁痰凝型乳癖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6,26(7):499-501.
[10] 农泽宁.刃针背俞穴治疗乳腺增生病5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2):38-39.
[11] 吕晖,周炜,李然伟,等.腹针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13,33(9):843-849.
[12] 李一新.针刺配合腹针治疗乳腺增生病 53 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115.
[13] 郑振兰.艾灸治疗乳腺增生疼痛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5):195-196.
[14] 杨海泉.隔姜灸治疗乳腺增生病63例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6):71
[15] 卓肖红,黄庆谋.隔姜灸治疗乳腺增生症45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5,31(6):83-84.
[16] 李琳,穆艳云.隔木香饼灸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 (6):35-37.
[17] 曾金贵,喻国华.热敏灸和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对比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2):821-822.
[18] 宫润莲.耳穴贴压治疗妇女乳腺增生126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131.
[19] 王波.耳穴贴压治疗乳腺增生14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7,15(1):12.
[20] 周岳松.耳针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8):761.
[21] 赵玉广,罗双喜,谢玉兰.穴位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症58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08,5 (14):83-84.
[22] 李润霞.夹脊穴埋线治疗乳腺增生病 78 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5):464-465.
[23] 田彦华,官卓娅,侯俊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医药,2009,29 (4):69-70.
[24] 李梦楠.天宗穴刺络拔罐治疗乳腺增生2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2):45-46.
[25] 胡苗苗,庞勇,陶继恩,等.背俞穴刺络拔罐疗法对乳腺增生50例近期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4):38-39.
[26] 段芳燕,曾科学.期门日月穴周围刺络放血结合拔罐治疗乳腺增生2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4,35(12):50-51.
[27] 董林侠.超微针刀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症36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9):74.
[28] 赵君平,徐君英.三棱针放血配合快针治疗乳腺增生63例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 (12):105-106.
[29] 丁志贤.蜂毒疗法加整脊术治疗乳腺增生[J].蜜蜂杂志,2015,35(1):42.
[30] 张晓燕,孙晓静.磁极针治疗乳腺增生病25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28(4):50.
[31] 杨慧芬,徐海滨,何俊玲,等.磁贴穴位贴敷治疗肝郁气滞型乳腺增生病30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1,43(3):101-102.
[32] 王淑娟,李江舟,王松子.长圆针解结天宗次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265-2267.
[33] 李聪甫.中藏经校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4.
[34]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436.
R246.355.8 [文献标识码]A
1004-2814(2016)07-0745-03
张永臣
2016-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