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热带滨海景观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
2016-04-05夏春华江燕姬刘付东标
邓 晚,夏春华,江燕姬,刘付东标
(广东海洋大学 园林系,广东 湛江 524000)
广东海洋大学热带滨海景观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
邓晚,夏春华,江燕姬,刘付东标
(广东海洋大学 园林系,广东 湛江524000)
围绕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培养海洋科学人才的重大战略,针对滨海景观型园林学科人才制定了相应的实际培养方案。文章以广东海洋大学园林学科正在进行的热带滨海景观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为主题,通过热带滨海景观课程与实践基地的介绍,从合作模式、设施建设、教学内容构建、管理及评价机制四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热带滨海景观课程;实践基地;课程改革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我国“要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大学”。广东海洋大学以建设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围绕“整体规划、重点建设、内外结合、校局共管、注重特色、分部实施、互利双赢”基本思路对人才进行规划建设。而热带园林设计人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以广东海洋大学园林专业2013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大纲为依据,以“热带滨海型园林景观设计人才培养体系重构”的省级教改课题为参照,以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为前提,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为目标,与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相结合。
1 热带滨海景观课程及实践基地介绍
热带滨海景观课程是紧密围绕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型海洋科学人才培养计划做出的课程安排,针对在校园林专业本科生而开设,具有地域特殊性及学科独特性。课程以热带滨海景观规划设计为主,主要涉及我国热带滨海地区的海洋环境景观规划与设计,包括气候环境的影响、历史古建的保护与规划、地域特色的体现、景观设施的安排、滨海开放空间与滨海旅游行为、交通组织等研究。此外,还辅以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景观生态学等课程。
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中国大陆的最南端,这里终年受海洋气候的调节,非常适宜红树林生长,在湛江市沿海滩涂天然分布红树林达7200hm2,占全国红树林总面积30%。它属森林与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包括红树林资源、邻近滩涂、水面和栖息于林内的野生动物。湛江红树林保护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15科24种,主要的伴生植物14科21种,是我国大陆海岸红树林种类最多的地区。记录有鸟类达194种,是广东省重要鸟区之一。此外,贝类有3纲41科76属130种,鱼类有15目60科100属139种。
2 合作模式
资源共享:自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成立以来,园林专业学生每年到广东湛江国家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进行滨海景观资源方面的相关实习。实习期间,双方交流信息、成果,联合申报课题,分析仪器相互免费使用。联合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双方联合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帮助完成部分科研任务,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联合培养研究生:广东省湛江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将在职研究人员选送到广东海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结合科研课题完成学位论文;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到保护区进行课题研究,完成学位论文。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双方对“红树林景观生态分析、资源保护评价、红树林繁育”等课题开展了务实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3 设施建设
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师资队伍由学校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基地依托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共同组成,通过承担科研项目、出国深造、国内交流、在职攻读学位等方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新能力。选派参加工作时间长,长期担任科研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副高(或高工)以上研究人员亲临一线指导学生实习。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为基础,依托学科优势,建设1个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或副教授)领衔,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建立有关校外实践教育的教学运行、学生管理、安全保障等规章制度。主要制定《教学任务书》、《课程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学生管理手册》、《教师考核标准》、《学生考核标准》等文件。实验室、室外教学科研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建设好3个室内实验室:滨海景观资源分类实验室,滨海景观规划设计实验室,滨海景观资源展示实验室。3个室外实践基地:滨海景观水生植物园(1hm2),热带特色雨林景观植物园(5hm2),热带特色山地植物园(10hm2)。开发学生科研潜能、创新实践项目建设,联合申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性课题,学生参与基地单位科研课题。必需的实践教学用品和基本生活设施,主要包括实验室用具、小型仪器、室外作业工具等添置,学生食堂餐具的添置。
4 教学内容构建
(1)实践体系。热带滨海景观课程的实践基地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实验教材完备、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以教学、科研、生产结合为主线的完整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开展创新性试验,参加科研项目时推行导师制,由专人指导,每个导师指导2~3名学生。并按照实践基地开设的课程成立课程组,每组有3~4名指导教师组成,其中校方教师2名,基地方1~2名。
(2)实践内容。劳动课包括植物园管理和公益劳动;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实习,例如植物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景观生态学、生态学、城市绿地规划、风景区规划、热带滨海景观规划设计等课程;创新性试验项目,主要是本科生申报的省级创新课题;毕业论文(设计),实际工作可以成为学校或者基地单位研究人员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基地单位科研助手工作,学生利用假期帮助基地单位研究人员开展课题研究,并根据实际工作获得一定报酬。
(3)课程建设。①实践教学大纲,教学大纲重点是教学内容的更新;②实践教学计划,根据滨海植物的物候期,打破常规,灵活安排教学时间;③实践教学指导书,教学指导书体现学生自我思考,自己制定实习流程的特点;④实践教学任务书,任务书体现每次实习的工作量,作为实习考核的条件;⑤制定考核标准,包括教师指导考核标准和学生实践考核标准。根据基地实际情况和技术特点,对原有教学文件进行重新修订,新修改的文件将更加贴近园林景观资源研究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就业需求。
(4)企业课程。①珍稀滨海景观识别:重点掌握珍稀滨海植物的景观价值、利用方式;②滨海景观资源的收集利用:重点了解主要热带滨海景观资源如红树林、水生植物、热带棕榈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栽培要点;③滨海景观规划设计:了解和掌握不同滨海景观规划设计的特点,掌握滨海园林景观最常用的规划设计程序、方法;④现场踏勘分析:主要熟练掌握常规现场分析方法,了解部分特殊滨海景观资源评价的原理、内容、步骤。
5 管理及评价机制
(1)培养管理模式。培养模式是一种对于培养过程的设计与建构,强调的是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态。广东海洋大学园林专业的滨海景观实践活动以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学生自愿参加为主,其培养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如下方面:①基地管理与运行实行基地管理委员会制,主任、副主任委员分别由院所企事业领导担任,委员由学校、学院和院所企事业相关专家组成;下设基地管理办公室,设办公室正、副主任,负责基地的日常事务和双方的联系沟通;②基地建设经费由双方协商解决,国家针对基地建设的拨款必须无条件应用于基地建设与管理;③每年基地根据任务实际需要,提出接收实习生人数,学校根据学生专业,遴选实习学生进入基地实习,学校负责学生政治思想、实习纪律的管理与考核,基地指导教师负责日常管理和学生专业能力考核;④每位学生安排一位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基地实习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需不定期深入基地了解学生实习动态。
(2)校方职责。在学校方面,广东海洋大学热带滨海景观实践由农学院及下属园林系负责,其职责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工作,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根据专业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要求,确定每次实习的时间、内容、人数和要求,提前一个月与实践基地所在单位联系,共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在参加科研立项、学术交流、论文发表等方面,为实习基地所在单位提供方便;为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实习基地所在单位的实习指导人员提供工作和生活方便,并按学院和实习基地所在单位双方的约定,为实习教学基地所在单位工作人员支付劳动报酬;听取实习基地所在单位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实践教学、管理和人才培养方式等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及时进行改革。
(3)基地方职责。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职责是:参与学校实践教学计划、实验方案等研究与制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接受学校学生实验实习,协助学校安排好学生实验实习内容,组织好学生实验实习工作,指导学生实验实习全过程;按学生实验实习要求,提供实验实践场地、仪器设备、原材料等,选派本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实验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学生实验实践期间的管理,参加学生实验实践的成绩考核和鉴定等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帮助。
(4)双方经费投入保障。基地依托单位——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科研基础扎实,科研资源极其丰富,单位日常开支由广东省林业厅拨款。单位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业总局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环保厅环境保护公益行业基金项目、林业总局种质资源保护专项、科技部林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广东省科技计划等项目。每年项目经费千万元以上,可以保障室外基地建设和实验室条件建设。广东海洋大学根据学生培养方案,每个实践环节预算一定经费,做到专款专用。
(5)制度保障。成立由学校和基地双方领导、教学骨干共同组成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具体管理基地的建设事项。广东海洋大学与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签订“热带滨海景观设计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协议”明确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广东海洋大学园林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实践教学环节,订立了各种制度保障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通过制定建设规划、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保障“热带滨海景观设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基地”的有效运转。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和管理人员,制定详细的基地实践教学大纲和评估、考核标准,建立健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运行中的有效监督与管理,明确责任,确保基地的正常运行。加强对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指导与管理,建立定期检查指导工作制度,协助共建单位解决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实践教学基地做好建设、发展、培训的各项工作。
6 结语
广东海洋大学园林专业滨海景观课程的实践基地建设是以热带滨海特色性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园林景观设计方法为基础,以弘扬热带滨海景观设计的个性为目的所进行的教学改革。通过实践基地的建设可以培养园林及相关专业学生深入钻研学科的精神,提高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水平,完善整个学科体系,最终将学校的园林专业打造成为具有“热带滨海景观设计”特色且能够获得社会认同的学科专业。
[1]张苇,邹发生,戴名扬.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鸟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J].野生动物杂志,2007,28(2):40-42.
[2]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of Coastal Landscape Course in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DENG Wan,XIA Chun-hua,JIANG Yan-ji,LIU Fu Dong-biao
(Landscape Department,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Guangdong 524000,China)
Based on the major strategy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s Cultivation of marine science personnel,our school has developed the appropriate practical training program for those garden talents who were major in the tropical coastal landscape.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ropical coast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scipline on going practice base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as its subject,by introducing tropical coastal landscape curriculum and practice base,this article describes from the mode of cooperation,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tropical coastal landscape course;practice base;course reform
G642
A
2095-980X(2016)09-0123-02
2016-08-12
邓晚(1989-),女,湖南郴州人,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景观规划设计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