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颅窝减压患者的护理

2016-04-05刘海燕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头痛

荆 洁,刘海燕

1例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颅窝减压患者的护理

荆 洁,刘海燕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颅窝;减压;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指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又称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病,占脑卒中的10%~15%[1]。最常见的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约占77.2%。笔者所在科2015年2月采用神经介入治疗结合后颅窝减压手术成功抢救1例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枕骨大孔疝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逐步好转后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1岁。因突发头痛5 h,于2015-02-22 00:31入院。住院查体:呼吸30次/min,脉搏100次/min,血压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深昏迷,精神差,急性病容,表情痛苦,查体不合作,不能言语,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为2.5 mm,对光反射灵敏,眼球无活动,视力无法检查。无自主活动,深浅感觉无法配合。双侧肱二头肌反射减弱,双侧肱三头肌反射减弱,双侧膝腱反射减弱,双侧跟腱反射减弱,双侧膑阵挛、踝阵挛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阳性。颅脑CT检查示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四脑室积血。入院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2)颅内动脉瘤?入院后急诊于2月22日在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术+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侧脑室外引流术,术中诊断:(1)蛛网膜下腔出血;(2)颅内动脉瘤(右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于2月23日上午10时突然病情加重,出现脑室引流管不通畅,呼吸急促,呼之不应,查体心率150次/min,双侧瞳孔直径3.5 mm,对光反应消失,刺痛无反应,考虑到患者出血多,脑干周围形成压迫所致后颅窝压力高,于当日下午急诊行后颅窝减压术。术后患者病情逐步好转,意识清楚,言语流利,四肢活动好,体温、血压稳定,于2015-03-12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病情稳定,无任何不适。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意识及瞳孔变化。保持静脉通畅,给予脱水、利尿、止血等治疗。

2.1.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四项、血型鉴定及备血;做好皮肤准备;备好常规药品及设备;给予留置导尿及药物过敏试验等。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 不良心理状态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的促发因素,因此有效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尽早消除不良隐患,对患者的康复与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复发都大有裨益[2]。护士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相关知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充分信任,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消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2.2.2 生命体征检查监测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体温变化,根据病情测量观察1次/h,及早发现有无颅内压增高的先兆。颅后窝开颅后,尤其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如脑干损伤,常致呼吸功能障碍,床旁常规备有呼吸急救物品及设备。

2.2.3 体位护理 后颅窝减压患者术后搬动患者要注意固定好头部,不能扭曲,不能过度屈伸。翻身由2名护士操作,其中一名一手扶患者头部,一手扶肩部,另一名一手扶患者背部,一手扶臀部,2人双手处于一条直线,同时用力行轴线翻身。侧卧时头下垫软枕,以保持颈椎的中立位[3]。如术后颈椎关节不稳定者,可使用颈托。

2.2.4 预防脑脊液漏 密切观察刀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观察有无脑脊液漏。并要避免用力排便、剧烈咳嗽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的因素而影响伤口愈合。术后3 d患者病情稳定后采用俯卧位,使伤口朝上,促进伤口愈合。

2.2.5 脑室钻孔引流术后护理 做好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固定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到牵拉及非计划外拔管。严密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预防引流感染,置管部位保持清洁干燥,严格无菌操作,搬动患者时先夹闭引流管以防逆行感染,每日留标本查脑脊液糖、蛋白、细胞计数[4]。

2.2.6 饮食护理 术后24~48 h一般不予饮食,以免呕吐。吞咽障碍的患者,食物易误吸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必须在完全清醒后,试行少量进食,证明无问题时方可进食。昏迷或吞咽障碍短时间不能恢复者,肠鸣音恢复后可置胃管鼻饲。

2.2.7 体温过高的护理 如患者出现高热,要立即查找原因,采取局部降温措施,给予乙醇擦浴、冰袋冷敷的方法,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治疗。有效的降温措施,降低了脑代谢率,减少了大脑耗氧量,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及减轻脑水肿。

2.2.8 头痛的护理 当患者有头痛主诉时,护士认真倾听,仔细评估疼痛的性质,准确判断导致患者头痛的原因。鉴别是由于血性脑脊液刺激引起脑血管痉挛导致头痛还是高颅压导致的头痛,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对症处理。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可采取听轻音乐等方法转移患者注意力,缓解患者头痛症状。

2.2.9 预防并发症 通常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加强口腔护理,做好气管插管护理,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翻身、叩背1次/2 h,防止发生坠积性肺炎及褥疮;避免用力排便,可自右向左环形按摩腹部,促进患者排便。如确实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口服蓖麻油或用开塞露纳肛刺激排便,告知患者勿用力屏气,以免颅内压增加诱发再出血[5];给予主动与被动活动四肢,必要时可使用下肢循环促进装置,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 体会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高危的脑血管病,死亡率极高,是否及时准确的采取治疗措施,是影响疾病预后的关键。笔者所在科首例大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实施后颅窝减压术,结合了传统的神经介入手术治疗方法,大胆创新,医护组通力协作,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在护理过程中,从整体护理角度出发,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也是决定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1]俞志鹏,王文敏,王 荪.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2,10(6):435-437.

[2]陈 瑜,韩 钊,吴雪洁,等.消炎痛栓塞肛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的头痛[J].护理研究,2006,20(1):53-54.

[3]孙丽芳,谭丽萍.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4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40-41.

[4]贺慧兰,汪 麟,王 娟,等.Hunt&HessⅣ~Ⅴ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5):1410-1412.

[5]贾亚萍,沈泉妹,彭冬妹,等.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头痛期间的身心体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8):315-316.

[2016-01-23收稿,2016-02-21修回] [本文编辑:张鸿瑫]

引言的篇幅应有多大

引言中各部分所占的篇幅,可以有很大差别。这一点与摘要大不一样,摘要中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项内容各自所占的篇幅大体比例一样。而在引言中,第一部分往往占去大部分篇幅,对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比较详细的介绍。研究目的可能会比较简短。

比较简短的论文,引言也可以相对比较简短。为了缩短篇幅,可以用几句话简单介绍一下某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意义或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接着对文献进行回顾。然后介绍自己的研究动机、目的和主要内容。至于研究方法、研究以及论文的组成部分则可以完全省略。

摘自《科技英语翻译和写作》

R473.6

B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08.034

266071山东青岛,解放军401医院脑外科(荆洁,刘海燕)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头痛
头痛应该灸哪里?
改良序贯法测定蛛网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中的半数有效剂量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复合手术救治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观察与护理
16排螺旋 CT 诊断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分析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