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对策研究

2016-04-05方兰兰

时代农机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母语跨文化

方兰兰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与对策研究

方兰兰

(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51)

通过对高校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现状调查出发,分析了高校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的主要体现,提出了应对“中国文化失语”的可行性策略,以期从更新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理念,完善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建立全面高效的评价系统,将中国文化贯穿到高校英语教学中,培养出适应社会及国家的跨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

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失语”;英语教学

1 “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的现状

“中国文化失语”最早由南京大学从丛教授于2000年在《光明日报》中提出的。笔者在跟高校英语教师的交流和观察英语课之后,总结出高校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主要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为了迁就交际对象而忽略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没有注意跨文化交际中的双向性;二是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很容易以西方视角出发,对其大加赞扬,而没有客观考虑本国的文化。比如讲到教育,许多学生在根本没有深入了解本国的历史和教育背景,尤其是关于隐性文化方面的情况下,就一味地否定本国的教育体系,而大多数都会去赞扬西方教育;三是,有少数学生尽管能够客观看待中国文化,然而却没有能力运用英语去介绍本国的文化,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当下的英语教学里,十分缺失中国文化方面的教授。从教师教材设计到教材内容、课程设置,从教师文化素养到学生主观意识,往往都紧盯目的语言的国家文化理解上,希望因为了解了英语国家的文化从而在跨文化的交际里能获得优势,得到良好的交际效果。然而跨文化交际里阻碍中国文化输出显得十分突出。当代多元的文化发展要求将母语文化渗透到大学中的外语教学里,同时这也是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外语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英语教学里面进行中国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输出中国文化能力的大学生,若要促进学生和跨文化交际对象的对话交流势必需要我国文化输出能力能有所提高。

2 应对“中国文化失语”教学策略

(1)对中西方文化要加强对比,在教学上不能仅讲解中国文化,还应该对比中外文化差异,培养判断思考能力,提升自我文化意识。通过比对让学生深刻了解和感知隐藏在文化现象表层之下的共性和差异,以此更好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反省,对母语文化进行批判性评价。要给学生正确引导一个方向,使其在尊重我国文化的前提下,学会对母语国文化做到取经去粗,去伪存真地优化,以此在跨文化交际过程里,用赞赏母语文化的态度向世界展示优秀的中国文化以及国人们丰富的心灵世界。

(2)将文化体验式的教学与传统的提供英文表达和中国文化信息的教学结合。后者在课堂往往注重按各个篇章讲解中国历史文化,并将和中国文化有关的英语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其充分讨论,也可以围绕一个现象让学生各抒己见分析其价值观。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积累英文表达中国文化和增强对中国文化了解都有帮助的作用,但依然有实践性差的缺点,如果在这个基础上,结合文化体验式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在我国文化教学的时候,带领学生参观各类文化展和博物馆,或者是去观看电影,让学生在体验中国文化时有更直接的感受。此外,要引导鼓励学生们参加各种性质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例如:阅读观看国外的图书和影视作品;通过网络与外国人交流;模拟例如角色扮演等文化交际的情景让学生参与。

跨文化交际的双方参与人员要从对方角度诠释和审视自己的母语文化,因此学生们在之前的本国文化体验和文化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经验,并互相作用影响,进而渐渐形成自己新的中国文化知识经验,这样一来还能对解决交际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供很好地解决路径。此种教学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使他们对中国文化进一步理解,也促使他们交际过程中遇到交流的阻碍能够进行有效的磋商解决。

(3)使用多媒体技术还能让学生在听课时享受更生动更丰富的内容和感受,促进他们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共鸣。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课堂的气氛得到活跃、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然而为了这个效果整堂课都播放视频类的内容,就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因此在课堂内过渡娱乐化是不对的。作为教师,要把握好度,要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适量把握播放视频的时间。另外,一些信息的技术将丰富的途径和资源提供给了学生。然而,在下课之后,也要帮助和鼓励学生们利用好这些资源,更好地去进行文化的体验。中国文化的本身内容丰富,若交流途径也拓宽,那么学生们对本国文化的视野就更宽,我国文化输出的能力也就会有所增强。

(4)开设中国文化拓展类课程,将中国文化渗透给学生。在英语拓展课程体系中纳入包括中国文化概况、中西方文化对比、中国传统文化等在内的中国文化类课程成为大学英语改革拓展课重要的改革内容。同时,开设这类拓展课,学生也更系统全面地去掌握我国文化知识,其交际技巧、思辨能力和文化意识都会得到提高。在这类教学中,若想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英语表达我国文化内容,就应该在选择中国拓展文化教材时注意是否是适合学生的英文版本,这样学生才能在表达中国文化时所说英语更为准确。此外,做为独立课程的中国文化拓展课,其授课时间充足,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系统而大量地融入艺术、教育、民俗、文学、宗教、价值观等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人丰富的思想,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使其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和意识都有所增强。

教师是实现中国文化教学的关键所在,他们自身文化自我意识和文化素养很重要。在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协助者也是组织者和实现者,教学成功与否由教师文化素养直接决定,所以,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里所说到的提升包括“学”和“用”两个方面:“学”就是使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即是自身中国文化输出能力在文化交际中有所提高。增加对中国文化经典书籍的阅读量是提高教师对中国文化理解的首要做法,阅读包括阅读经典书籍的译本和原文,也包括加强和历史、中文等相关专业和院系老师、专家们的交流沟通,或者是组织中国文化研修学习班,通过专业的学习,从而令英语专业老师中国文化的素养得到提升,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文化中隐性和显性的文化。相比“学”来说,“用”是终极目的,因此对于英语老师来说,在对中国文化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输出能力,在正常教学和对外交流时也要融入和渗透中国文化。教师要积极参加跨文化交流从而获取经验,建立自我文化意识,更加尊重母语并将其正确看待。这都对培养学生能力,突破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瓶颈,积累丰富而宝贵的经验。

3 结语

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交际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因此英语教学既是文化教学也是跨文化的教学。作为教师,在多元文化同时存在的大环境下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学生们,立足我国文化,一边吸收国外优秀文化,一边传播传承我们国家的灿烂文化,从而实现双向的跨文化交际互动。

[1]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34-39.

Research on Phenomenon and Countermeasure of“Chinese Culture Aphasia”in th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FANG Lan-lan
(Hu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sha,Hunan 410151,China)

Based on investigation ofphenomenon of“Chinese Culture Aphasia”in the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College students,the paper analyzes themain embodimentof“Chinese Culture Aphasia”in college students,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feasible strategies in order to update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improve themajor setting and curriculum arrangement,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and effectiveevaluation system,andmake Chinese culture permeate into English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train the talentswho canmeet the needsof cross cultural developmentof the society and the country.

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Chinese Culture Aphasia”;English teaching

H0

A

2095-980X(2016)11-0129-02

2016-10-08

方兰兰(1982-)女,湖南长沙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化和中国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中国文化失语母语跨文化
母语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母语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失语”现象调查研究
大学生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成因分析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