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骨距防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
2016-04-05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咸阳712000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咸阳712000)
任军龙 杨雷刚 涂忠民 董 舒 解俊杰 高大龙 赵 昕 李若飞 刘 刚
经股骨距防旋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22例
陕西省咸阳市中心医院骨一科(咸阳712000)
任军龙杨雷刚涂忠民董舒解俊杰高大龙赵昕李若飞刘刚
摘要目的:探讨经股骨距防旋克氏针配合DHS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2例伴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常规入路置入DHS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及螺钉,在远折端大转子股外侧肌附着点前内下1cm处皮质斜向后内上,经近折端股骨距坚硬皮质钻入一枚直径2.5cm克氏针固定,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40~75min,平均50min,术中出血量150~400ml,平均230ml,骨折愈合时间3~5月,平均3.5月。术后随访时间12月至2年,平均16月,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旋转畸形愈合、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髋内翻畸形。根据Baumgaertner′s骨折复位质量评价标准,优18例(81.81% ),良3例(13.64%),可1例(4.5%),差0例(0.00%),总优良率95.45%。根据Harris评分标准,2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的评分85~96分,平均评分91±3.27分。结论:经远折端大转子前下皮质斜向近折端股骨距皮质钻入克氏针,配合DHS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达到骨折端两侧皮质内固定,可有效控制疏松的骨折近端,防止近折端疏松髓腔内轴向内固定物固定不牢造成的旋转,对抗张应力,防止髋内翻,操作方便,疗效满意。
主题词 股骨骨折/外科学骨质疏松骨折固定术,内
股骨转子间骨折80%以上多发于65岁以上老年人,致死、致残率高[1,2]。断端需要稳定的复位固定,我们经股骨距应用防旋克氏针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自2004 年9 月至2014 年9 月,收治的伴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22 例,男性17 例,女性5 例,年龄54~76 岁,平均61 岁。摔伤13 例,车祸伤6例,坠落伤3 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 分型:Ⅱ型9例,Ⅲ型7例,Ⅳ型6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内科疾病14例。入院时间为伤后半小时至3d,平均为受伤后2 h。入院后行胫骨结节牵引术,常规完善术前检查,3~6 d后手术。
2手术方法
麻醉生效后取仰卧位,沿股骨外侧做10~15cm 切口,逐层显露股骨转子间骨折断端,复位,经C 型臂透视复位满意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将DHS钢板或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置于合适位置,再用2 枚克氏针临时固定后拧入螺钉牢固固定,再在远骨折端大转子股外侧肌附着点前内下1cm 处经皮质斜向上经近折端股骨距坚硬皮质钻入一枚2 . 5mm 克氏针固定,以防骨折近折端旋转移位。
3术后处理
负压引流24 ~48 h拔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 周后行髋、膝关节自主功能锻炼。根据随访X 线片结果决定何时负重行走。
4疗效评价
术后拍X线片进行复位质量评价,评价标准以Baumgaertner′s作为参考、患者手术出院后,于术后1月、2月、3月、6月、9月、12月定期进行随访,并对其疼痛、恢复、运动等情况进行评价与统计。通过Harris 标准评价临床结果[3]。
结果
1临床手术指标
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50 min; 切口长度5~8 cm,平均6±0.54cm;术中出血量150~400 ml,平均出血量230ml。
2术后恢复情况
22例患者均于术后获得了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 月。患者的骨折均得到了有效地愈合,愈合时间3~5月,平均3.5月。根据Baumgaertner′s骨折复位质量评价标准,优18例(81.81% ) ,良3例(13.64%) ,可1例(4.5%),差0例(0.00%),总优良率95.45%。根据Harris评分标准, 22例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85~96分,平均91±3.27 分。
3术后并发症情况
所有病例均未出现感染、髋内翻、脂肪栓塞,骨折不愈合、深静脉血栓、旋转畸形等并发症现象。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有DHS、DCS、PFN、PFNA等。髓内固定优于髓外固定,但技术要求高,对于老年肥胖者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中易并发骨折、出血量多等缺点,且术者接触大量X线辐射, DHS 或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都是根据股骨近端骨骼的解剖形态设计制作的,可用来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股骨转子下骨折。但其有个共同的特点是其内固定螺钉在股骨颈中的方向是固定的不能穿透坚硬的骨皮质,当患者骨质疏松时,其固定的牢固程度差,其抗旋转应力能力差,尤其是DHS 在股骨颈中及头中只有单枚螺钉固定,其抗旋转能力相对更差,术后易出现股骨转子间骨折近折端的旋转移位,从而导致骨折断端畸形愈合、甚至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常常需要再次手术,给患者身心造成巨大的痛苦,以及经济上造成巨大的损失。
本组22例,以Evans Ⅱ、Ⅲ、Ⅳ型骨折为主,经股骨转子间骨折远折端大转子前皮质斜向骨折近折端股骨距皮质钻入克氏针,配合DHS 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达到骨折断端两侧皮质固定,可有效控制疏松的骨折近端,骨折复位质量总优良率95.45%,防止了近折端髓腔内轴向内固定物固定不牢靠造成旋转,可对抗张应力,防止髋内翻,骨折复位质量总优良率95.45%,操作简单方便,手术时间短、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均较小,临床疗效满意, 术后随访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快(3~5月,平均3. 5月),髋关节功能的评分满意,术后均未出现感染、髋内翻、脂肪栓塞,骨折不愈合、深静脉血栓、旋转畸形等并发症现象。避免了髓内固定技术要求高,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易并发骨折、出血量多等缺点,消除术者接触大量X线辐射现象 。弥补了DHS 或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板内固定螺钉在股骨颈中方向固定不能穿透坚硬的骨皮质的不足,预防了患者骨质疏松导致的固定牢固程度差、抗旋转应力能力差产生的骨折断端畸形愈合、不愈合、内固定失效及再次手术给患者身心造成的痛苦及经济损失现象。
由于本组病例较少,下一步需扩充病例,开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进一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张中平.三种不同内固定术式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07例疗效对比[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1):88-90.
[2]王苏东.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90-92.
[3]王明辉.DHS和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比较[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3):344-345.
(收稿:2015-02-04)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