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开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6-04-05吴文跃贾红杰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开县问题对策

吴文跃 ,贾红杰

(1.重庆市开县和谦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开县 405424;2.重庆市开县农业委员会,重庆 开县 405400)



重庆市开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吴文跃1,贾红杰2

(1.重庆市开县和谦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开县 405424;2.重庆市开县农业委员会,重庆 开县 405400)

摘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是开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开县面临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技推广中应用不足,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困难重重,农业机械化成果应用艰难等问题,必须改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加强山地和丘陵农机的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技推广的信息化水平,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关键词:开县;农业科技成果;问题;对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近年来,重庆市开县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立足全县农业发展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农业新技术的运用、推广和普及,极大地提升了农业生产力水平,为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作出了重要贡献。“十二五”时期,开县围绕“转变方式”,强化物质技术人才装备支撑,切实推动科技创新,农业科技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猪、蔬菜、柑橘、水产等基础产业稳定发展。当前,开县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牢固树立现代科技理念,紧密结合重庆市农业发展实际,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让更多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1 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1.1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受现有科研体制的影响,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把项目是否具有先进性作为选取项目的首要条件,而对项目的市场应用前景或是否能有效转化则考虑得比较少,导致了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未能很好地面向市场,与实际需求脱节。与此同时,开县农业龙头企业研发力量不足,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低,大部分龙头企业没有专门的科研部门。

1.2现代信息技术在农技推广中应用不足

基层农技推广仍然采用办班培训、技术咨询、印发材料等传统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严重不足。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相对较低,农技推广对象的知识接受能力不足,进一步限制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中的广泛应用。

1.3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大问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面临着人员断档、专业化程度低、待遇较差等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人员老化严重,年轻后备人才明显不足。同时,由于进人方式和体制方面的原因,新进人员存在较多的专业不对口现象,加上老一辈基层农技人员的专业知识更新较慢,整个农技推广队伍的专业化程度偏低。在有的乡镇,部分农技人员常被抽调从事非农技推广工作,导致农技推广队伍隐形减员。基层农技推广队伍待遇长期偏低,也难以吸引青年人才扎根基层,扎根农技推广队伍。

1.4农业机械化成果应用艰难

开县地貌“六山三丘一分坝”,山地占63%,丘陵占31%,平原占6%。特殊的地形地貌,导致开县土地零散,农业机械化发展十分缓慢。2015年全国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重庆市仅为42%,开县只有33.9%,机械化水平只及全国的50%左右,与重庆市的水平也有一定差距。由于地形复杂,田块小,分布散,适用农机具少等因素,导致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长期滞后,在坡地、梯田仍然使用牛耕乃至锄头,缺乏轻便灵活,适用于丘陵作业的小型农机具。农民大多以户为单位购置农业机械,有的农业机械每年投入农田作业时间1个月不足,利用率较低,造成资源闲置浪费。

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对策建议

2.1完善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增加农业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给

2.1.1建立以科技、农业部门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联动机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更多的根据农户、合作社、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多方面各层次的科技需求确定具体研究方向,做到课题设置“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2.1.2建立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建立风险投资保障机制为抓手,对科技型企业承担的农业科技开发产业化项目、试验和示范园区建设等,给予优惠和鼓励,切实帮助农业龙头企业降低进行技术创新所承担的风险,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

2.1.3完善农业科技成果的激励机制各涉农科研单位要建立起农业技术研发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技术人才,更好地发挥科研人员特别是高精尖人员的作用。以政府购买的形式,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的实施力度,促进农业知识产权的转让、开发。通过解决农业科技成果的产权界定、利益分配、风险承担等问题,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

2.2加强山地和丘陵农机的研发推广,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

2.2.1进一步明确对适宜山区和丘陵地区操作的农机的研究和生产的特殊扶持一方面要重视通用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另一方面要着重加强对适宜广大山区和丘陵地区操作应用的小型、微型农机具的研发和推广,真正做到“因地设计”。

2.2.2加大扶持措施对农民购置农业机械、农机作业服务和保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加强,并改善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环境,充分调动农民、新型经营主体购置和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既缓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又可以让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摆脱出来。

2.2.3大力扶持山区和丘陵地区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机服务组织,根据经营规模和组织规模,提高补贴的范围和补贴标准与比例,促进其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从机耕、机播、田间管理到机械化收获、农产品运输等多样化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示范、推广、辐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最重要的依托。

2.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农技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改变单纯依赖增加农技推广人员数量的惯有思路,充分利用“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大大减少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农技推广、农民培训与农业生产等环节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1m”。2015年12月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重庆平台正式启动。平台的建成和运行,将为广大农民和各类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及时、全程顾问式的科技信息服务。

2.4加大对基层农业科技人才的培训,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针对基层实用性人才紧缺、水平不高的问题,加大培训力度,加快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加速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朱莉芬. 农地“三权分离”环节中的社会化服务问题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经济论坛,2016,02:85-89.

[2]重庆市农委专题调研课题组. 深化农业科技支撑问题研究[J]. 南方农业,2014,05:9-12.

[3]张爱萍,骆永菊. 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模式创新研究——以重庆渝东北地区为例[J]. 广西农业学报,2014,05:81-83,87.

[4]王妍,王勇德,吴园. 重庆市秦巴山区科技创业扶贫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J].南方农业,2015,07:31-35,45.

[5]史文婧. 重庆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问题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15,07:485,491.

[6]吴园,王妍,雷洋. 重庆秦巴山区农户农业科技信息需求及其影响因素[J]. 贵州农业科学,2015,10:232-235.

[7]皮竟. 重庆市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D]. 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4.

[8]马欢. 重庆市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

[9]魏沙平,李章平,宋荷,等. 重庆市北碚区农业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中国发展,2013,01:69-73.

[10]李俊,王邦祥. 重庆构建新型科技支撑体系[J]. 中国农村科技,2013,08:60-61.

猜你喜欢

开县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以区域合作平台促进县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以重庆市开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