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

2016-04-05方春艳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覆膜高产玉米

方春艳

(四川省蓬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蓬溪 629100 )



浅析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效果

方春艳

(四川省蓬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 蓬溪 629100 )

摘要: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提高玉米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具有增温保湿、提高肥效、减少锄草工时、增加产量的特点。本文主要阐述玉米地膜覆盖规范化栽培技术的增产机理、技术要点及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和发展思路,以期为我县玉米产业发展提出可靠理论保障。

关键词:玉米; 地膜覆盖; 高产栽培; 应用效果

1 玉米地膜覆盖高产栽培增产机理

1.1提高地温

目前应用的聚乙烯透明薄膜是导热系数低而透光性能强的吸热保温材料,具有明显的增温效果。地膜覆盖的0~20cm土层土壤温度比裸地栽培提高2~3℃,使玉米整个生育期有效积温增加150~300℃,相当于延长玉米生育期7~10d,弥补了丘陵地区积温不足的缺陷。

1.2抗旱保墒

地膜覆盖控制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大部分土壤水分在膜下循环,从而大大提高了土壤水分利用率,具有明显的保墒效果。据测定,1~1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覆膜后提高2.79%,10~20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差异。

1.3改善土壤状况

由于地膜的阻隔作用,能防止水土和养分流失,防止因雨滴拍打造成的地面土壤板结。同时,地膜覆盖后,土壤温度高,水分含量稳定,为土壤微生物繁衍创造了条件,各种有益微生物增加50%以上,从而加速了土壤养分转化,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中的有效养分速效氮、磷、钾含量增加,为作物提供了充足的营养。

1.4提高光能利用率

地膜覆盖能促进作物生长健壮,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附于膜下的水滴,对光有反射作用,增加了近地空间的光量,有利于合理密植。

1.5提高肥效

覆膜后,化肥能够深施。由于地膜的阻隔,化肥不易挥发,同时土壤微生物活跃,能加速各种养分的分解,便于作物吸收,提高各种养分的利用率。

2 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是关键

有了好的品种,配以好的栽培技术,就能发挥品种的最大增产潜力。品种选择要求抗逆性好、抗病性强、耐密性强(株型紧凑)、生育期适当长、苗期较耐荫的高产品种。

2.2适期播种

根据我县气候特点和菜/芋/玉/豆种植模式茬口的衔接,地温达到12℃以上,玉米播种后能正常发芽。冬闲地玉米适宜播期为3月上旬,套作(预留行种植)玉米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

2.3规范作厢

2.3.1整地秋季蔬菜收获后,利用农闲早翻早炕预留行, 2月底前除去杂草,欠细土块,保证预留行土块细、地面平。

2.3.2施足底肥播栽前10d,在预留行正中开15~20cm深的中沟,施用有机肥750kg/667m2、缓释性比利夫40kg/667m2或其它三元配方复合肥(有效含量25%)50kg/667m2,施肥方式是均匀撒施于沟中作底肥。

2.3.3覆土作厢、盖膜施肥后立即覆土作厢(作厢前施足肥和水,保证土壤达到足够的墒情),厢面土要整细,将厢面做成拱背形,厢宽50~55cm,再用70~80cm宽的超微膜盖在厢面上,用细土把膜两边盖严,厢面成为顶部高于地面5cm的拱背型,以增加其集雨保墒的功能,做到地膜拉伸紧贴地面盖严不漏气。

2.4播种

比露地栽培适时早播7~10d,实行足墒、等距人工直播,播种深度3~5cm,覆土厚度不超过5cm。地膜覆盖栽培密度在理论上一般应比露地栽培增加20%~40%,具体应依据品种特征特性、土壤肥力及施肥水平而定,耐密、株形紧凑及早熟品种可以适当增加密度。

具体操作方法为膜侧直播:在紧靠膜两侧边缘5cm处按丁字错窝撬窝或打孔点播,保证行距50~55cm,窝距33~40cm,每窝点2~3粒种子,出苗后两片叶时定苗,每窝留2苗,密度保证达到3500~4000株/667m2。

2.5搞好田间管理

2.5.1及时匀苗、补苗、定苗直播玉米出苗后达两叶一心时应及时匀苗、补苗,保证苗全、苗齐。

2.5.2追肥由于目前农村劳动力缺乏,追肥次数太多则难以保证,故可考虑根据生产实际增加提苗肥、攻苞肥的施用量,轻施壮秆肥和粒肥。

2.5.2.1提苗肥在玉米3~4叶时看苗施好提苗肥。对于长势较弱、叶片发黄的地块用2~3kg/667m2尿素灌窝。

2.5.2.2壮秆肥4月中旬,玉米拔节(7~8片叶)时,看苗架长势,用尿素5~10kg/667m2灌窝,肥料应距植株10~15cm,挖窝或开沟深施,施后覆土,以促根深扎开展,增强玉米抗旱和抗倒力。

2.5.2.3攻苞肥又称穗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雌穗分化发育,是实现粒多,穗大,高产的关键。追肥时间:在玉米大喇叭口(12~13叶)期间,结合抗旱工作,用尿素10~15kg/667m2灌窝,施后垒篼。

2.5.2.4粒肥玉米开花授粉后,可适当补施粒肥。追肥时间:玉米抽雄后10d,用3~5kg/667m2尿素浇灌或用磷酸二钾1kg/667m2对水(浓度0.2%)进行叶面喷施。

2.6病虫害防治

2.6.1地老虎防治玉米点播和移栽后,用地虫克50g/667m2,拌青菜叶,于傍晚撒在作物行间。

2.6.2玉米螟防治时间:玉米大喇叭口时防治。防治方法:在心叶内撒施辛硫磷颗粒剂或拌毒土点心;或选用菊酯类农药喷雾;或用性诱剂诱捕。

2.6.3纹枯病在玉米生长中期易发病,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喷施5%的井冈霉素1000倍液。

2.7药剂除草

控制杂草是地膜覆盖成败的关键。在覆膜前采用药剂除草,一般用38%阿特拉津0.2~0.25kg/667m2加乙草胺乳油150~200mL/667m2,对水60kg/667m2,于土壤较干时均匀喷洒于床面后立即盖膜。

3 效益分析

3.1生态效益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无补充灌溉的旱作农业生产区有效改变土壤水分供应,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的一种有效途径。地膜覆盖改善了玉米生长发育的农田生态环境,协调了土壤、水、热、气、肥等因子间的矛盾,能增温、保墒、保肥,增强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田间光照条件,为玉米高产创造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别是满足了玉米在伏热天及孕穗期内对水分及养分的需求,解决了玉米常因受到伏旱而出现的卡脖现象。地膜覆盖后,膜内温度较高,抑制了杂草滋生。通过调查,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后,成熟期提早10~15d,籽粒饱满,产量明显提高。

3.2经济效益

通过调查,地膜覆盖栽培产量比露地玉米增产50kg/667m2以上,全县推广0.33万hm2,实现增加产量250万kg,按1kg玉米市售价2.2元计,增加产值550万元,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4 存在问题

4.1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抗灾能力不足

我县种植玉米面积1.33万hm2,其中40%以上是在旱地中的坡土中种植,集约化、机械化程度较低。近几年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科技保优增产措施,但在连年大范围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前仍显力不从心,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单产和品质的提高。

4.2玉米种植密度不规范

农民种植玉米仍然沿用传统种植习惯,没有按照覆膜和品种特性要求进行合理种植,不分耐密型和稀植型,不分专用青贮型和粮饲兼用型,不同玉米品种都采用同一密度种植,不能充分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4.3投入高,产出效益降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由于近年来地膜、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但玉米价格上涨幅度不大,致使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应用该项技术的积极性。

5 发展思路

5.1地膜覆盖是发展旱作农业的根本出路

要发展地膜覆盖必须进一步搞好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和增施有机肥、磷钾肥技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为覆膜玉米发展创造更为适合的土壤耕作条件。

5.2推广耐密品种

根据我县不同的玉米种植区,积极推广高产耐密型品种,加快筛选推广耐密型品种步伐,开展新品种筛选试验,促进品种改良,做好后续品种贮备。

5.3集成配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推广玉米“一增四改”技术措施:一是增加种植密度。力争增加300株/667m2,紧凑型品种增加到3500~4000株/667m2;二是改种耐密型品种。结合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落实,重点推广半紧凑型和紧凑型品种;三是改粗放施肥为配方施肥和中沟施底肥,以磷、钾为主,辅以少量的氮肥。重施攻苞肥,以氮肥为主;四是改育苗移栽为人工直播或机械直播,减轻劳动强度,减少成本投入,提高种植效益;五是落实病虫综合统防统治,以有效防治病虫害,实现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覆膜高产玉米
收玉米啦!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我的玉米送给你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基于SLS覆膜砂的无模铸型快速制造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花生新品种锦花20覆膜栽培技术
杂豆全覆膜综合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