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2016-04-05刘光迅

四川农业科技 2016年7期
关键词:孵化催产草鱼

张 露,周 剑,刘光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成都 郫县 611700)



草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张露,周剑,刘光迅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成都 郫县 611700)

摘要:草鱼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淡水鱼类。本文从草鱼亲鱼的强化培育、催情产卵和受精卵的孵化等方面,总结了其人工繁殖关键技术中的经验及其技术要点。

关键词:草鱼;人工繁殖;亲鱼培育;催产;孵化

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又名草鲩、草根鱼,在分类学上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栖息于江河、湖泊的中、下层,为草食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淡水鱼类,也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目前,草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本文就草鱼人工繁殖关键技术中总结出以下经验及其技术要点。

1 亲鱼的来源

草鱼人工繁殖的亲鱼主要来源于原种场、江河、湖泊和水库。来源于自然水体的亲鱼通过对大规格草鱼进行挑选,将体色正常、鳍鳞完整、无伤无病、游动活泼、体质健壮的草鱼作为后备亲鱼,经过强化培育后再进行催产[1]。来源于人工养殖环境下的亲鱼通常为池塘或水池养殖达到性成熟年龄并处于育龄期间的健康草鱼[2]。在收集和运输亲鱼过程中,操作需小心,要选好网具、工具,避免鱼体受伤[3]。

2 亲鱼的强化培育

产前培育阶段是亲鱼营养物质向生殖腺转化的重要阶段,草鱼繁殖过程中,亲鱼的强化培育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亲鱼培育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性腺的成熟度、催产率、鱼卵受精率和孵化率等[4]。亲鱼培育过程中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以下5个重要环节。

2.1水温调控

草鱼亲鱼对水温的波动及其敏感,水温波动会影响性腺的发育和成熟,因此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对水温的控制至关重要,必须避免较大的水温波动。

2.2定期冲水和注入新水

使池水循环,人为制造成流水环境,可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1]。亲鱼池3月份以后,每周冲水1次,到4月份每周冲水2次,每次冲水时间2~3h[5]。

2.3充足的含氧量

要掌握培育池水中溶氧状况,防止亲鱼浮头,水体中含氧量不足会抑制亲鱼性腺成熟,亲鱼培育过程中可通过注入新水、开增氧机或使用药物等措施来增加含氧量[6]。

2.4适宜的放养密度

亲鱼放养密度与搭配比例不当会导致繁殖水平降低,放养密度过高会影响亲鱼性腺发育。放养密度按体重计算,混养、单养均可,为充分利用水体,最好能搭配不同种的后备亲鱼[3]。一般放养亲鱼(包括搭配鱼)在100~150kg/667m2,条件好的可达200kg/667m2,平均养草鱼亲鱼达到200kg/667m2以上时,会严重降低草鱼的繁殖水平[7]。

2.5饵料投喂

亲鱼培育过程中饲料的投喂也很重要,亲鱼池中的天然饵料不能完全达到亲鱼的营养需求,需要额外添加饲料。添加的饲料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草饲料,也可以混合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颗粒饲料。草鱼的配合饲料必须含有高的蛋白质含量,避免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物,否则会导致腹部脂肪沉积,从而影响性腺发育。草鱼产前培育的饲料以青草饲料为主、精饲料为辅,草料主要为苏丹草、黑麦草、范草、油菜、大白菜、麦芽等[8,9]。

3 催情产卵

3.1催产时间

催产时间的主要决定因素是水温。家鱼人工繁殖适宜温度是22~28℃,最适温度为24~26℃,草鱼人工繁殖可行温度是18~31℃[10,11]。草鱼繁殖期通常在每年4月底至6月,同一地区也会因地理环境、海拔高低不同而异,海拔高的地方比海拔低的地方晚一些,水库中的亲鱼比池塘培育的亲鱼晚一些[12]。

具体催产时间需要根据草鱼的各项生理指标综合判定。亲鱼培育后期,随着性腺渐进成熟,草鱼食量即开始递减,此时可通过观察草鱼粪便形状初步断定适合繁殖的时间,再结合对亲鱼的观察、挖卵鉴别,就能基本确定繁殖时机,草鱼在产卵前粪便一般由大到小、由长形到椭圆、由松散到结实等一系列变化,变化末期,即为草鱼的适合催产时间[1]。亲鱼性腺达到成熟,如不适时催产,性腺就会退化,因此一定要抓准催产期[3]。

3.2催产亲鱼的选择

亲鱼的繁殖能力与年龄、体长、体重呈正相关,草鱼的最适繁殖年龄在5~10龄,一般成熟草鱼雌鱼的体重为5~10kg。雌雄比例应视各场采用的繁殖方法而有所区别,一般采用全人工繁殖方法的雌雄比例在2∶1~1.5,而采用半人工方法的雌雄比例在1∶1~1.5[2]。

草鱼人工繁殖过程中雌雄亲鱼可以依靠表型特征来进行初步选择,草鱼雄性鱼鳍条较粗大而狭长,自然张开呈尖刀形;在生殖季节性腺发育良好时,胸鳍内侧及鳃盖上排列有很密的称为 “珠星”的细粒状突起,手摸有粗糙感觉。成熟较好的雄亲鱼距生殖孔一指处发软,生殖孔略呈紫色,可用手轻压后腹部,如有浓稠乳白色的精液流出,且入水即散[3]。

成熟雌鱼的选择可进行外形观察和挖卵观察,雌性草鱼胸鳍鳍条较细短,自然张开略呈扇形,一般无追星,或在胸鳍末梢只有少量突起,手摸无粗糙感。通过外形观察可见雌鱼腹部膨大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松弛,腹部向上,体侧有卵巢块状下垂的轮廓,腹部中间呈凹瘪状,用手拍其腹侧,有松软的感觉,腹侧下方鳞片的排列有松张的现象;通过挖卵观察可见卵粒整齐、大而饱满、核偏位则表明亲鱼成熟较好[3]。

3.3催产药剂的选择

催产药剂主要为外源激素,通过刺激鱼垂体进一步合成释放FSH,增加鱼体内FSH浓度,可强化体内营养的转化过程,加速性腺的发育进程,促使亲鱼早熟顺产[13]。目前草鱼人工繁殖使用的催产药物主要有鱼脑垂体(P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系列(LRH-A)和地欧酮(DOM)等,这些药物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使用均可诱导草鱼产卵。

3.4催产药剂的注射方式

催产剂需用生理盐水溶解制成悬浊液后,方能随水注入鱼体,注射部位分体腔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二者效果相同。体腔注射又分为胸腔注射和腹腔注射两种方式,其中胸腔注射是在鱼胸鳍基部的无鳞凹陷处,针头朝鱼体前方与体轴呈45~60°角刺入,深度约1cm左右,不宜过深,否则会伤及内脏;而腹腔注射是在腹鳍基部注射,注射角度为30~45°,深度约1~2cm。肌肉注射一般在背鳍下方肌肉丰满处,用针顺着鳞片向前刺入肌肉1~2cm进行注射[14]。

注射催产剂可分为一次注射和二次注射,目前多采用二次注射法,因为二次注射法第一针有催熟的作用,其产卵率、产卵量和受精率都较高,亲鱼发情时间较一致,特别适用于早期催产或亲鱼成熟度不够的情况催产。采用二次注射时,第一次注射约总量10%的催产剂,6~24h后再注射余下的全部剂量,水温越低或亲鱼成熟度越差,注射第二针的间隔时间越长[14]。

3.5产卵受精

产卵受精的方法有两种:自然产卵受精和人工授精。自然产卵受精是在亲鱼注射催产药物之前,首先要在产卵池设置好鱼巢,注射催产剂后将雌、雄鱼按1∶1~1.5的比例放入产卵池中。在效应时间未到达之前,用一定量流水刺激亲鱼,在效应时间到达时将流水改为微流水状态,让其自然产卵、排精,在产卵池中完成整个受精过程。

人工授精主要采用干法授精。干法人工授精是将普通脸盆擦干,然后用毛巾将捕起的亲鱼和鱼夹上的水擦干,将鱼卵挤入盆中,并马上挤入雄鱼的精液,然后用力顺一个方向晃动脸盆,使精卵混匀,让其充分受精。然后用量筒量出受精卵的体积,加入清水,移入孵化环道或孵化桶中孵化。

4 受精卵的孵化

4.1孵化设备

受精卵孵化常用设备有流水水泥池、家鱼产卵池、孵化环道、孵化缸、孵化桶、网箱等,目前使用较多的为孵化桶(缸)和孵化环道。

孵化环道是规模化育苗的主要生产设施,生产上常见的环道分圆形和椭圆形两种,按环数不同又可分为单环型、双环型、三环型等几种,每个环道由进水管道、排水管道、过滤窗、集苗管组成[12]。采用环道孵化的适宜密度为1m3水体盛放鱼卵10~15万粒,环内保特0.3m/s的流速,24~34h就能孵出鱼苗,孵化率高而稳定,但造价相对较高[15]。孵化桶可用白铁皮、塑料、玻璃钢制成,可容200~400kg水,100kg水可孵20万粒卵,有放卵密度大、孵化率高、使用方便等优点[12]。在室内、室外孵化均可进行,一般在室内孵化效果比较好,室外孵化必须采取遮光措施,受精卵不宜受阳光直接照射,以免紫外线强烈照射杀死鱼卵或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产生畸形仔鱼。

4.2孵化管理

受精卵的人工孵化,可采用静水孵化法和流水孵化法,做好孵化管理是提高受精卵孵化率的关键。草鱼孵化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的工作:

4.2.1做好水质管理孵化期间水pH值应保持在7.5~8.0,必须处理好孵化用水,使水质保持清新富氧[1]。

4.2.2调控好水温孵化过程中要保持水温的稳定,水温过高、过低或急剧变化,对胚胎发育都极为不利。草鱼的孵化水温的范围为17~32℃,适宜水温为22~28℃,在此温度范围内,水温越高,发育越快,水温25℃时,大约24h后鱼苗可孵化出膜[3,8]。

4.2.3保证溶氧量充足在整个发育过程中,胚胎期耐低氧能力最差,因此保证孵化过程中溶氧量充足十分重要。孵化过程中需要1h检测1次溶氧,保证溶氧在4~5mg/L以上,使水质保持清新富氧,以免对受精卵、鱼苗幼体造成影响[1,8]。

4.2.4注意清除死卵,防止水霉感染死卵和体质较弱的鱼苗在水温较低和水质不良的情况下,极易被水霉侵染而发生棉絮状的水霉病,应及时清除感染水霉的卵或鱼苗,以免感染好卵或健康鱼苗[3]。

4.2.5防止阳光直射紫外线照射,可使胚胎发育异常产生畸形,室外孵化应采取遮阴措施。

4.2.6清除敌害生物水体中的桡足类和枝角类不但会消耗大量氧气,同时还能用其附肢刺破卵膜或直接咬伤仔鱼及胚胎,造成大批死亡;小鱼、小虾和蝌蚪可直接吞食鱼卵,因此均必须彻底清除。

5 讨论

中国草鱼养殖历史悠久,但目前许多草鱼养殖场内存在有效繁殖群体过小、近亲交配等问题,导致人工繁殖的苗种已出现性成熟提早、个体变小和抗病能力差等严重退化现象。而自然环境中的草鱼长期受到生境破坏、过度捕捞及水体污染等影响,已导致野生草鱼数量锐减。因此,不断完善草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加强良种培育,是增加草鱼经济收益和实现草鱼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孔凡超,杨成胜,刘水静,等.北方地区草鱼提前催熟与繁殖试验[J]. 中国水产,2010(1): 45-46.

[2]宋友韩,陆天一.池养草鱼在自然水温下提早繁殖的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1992(1): 005.

[3]李润潼.四大家鱼的人工繁殖[J]. 生物学通报,1985(2):004.

[4]孙翰昌.草鱼一年三次繁殖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2008(6): 224.

[5]余永生,杨燕,邵仁岳.草鱼亲鱼培育与繁殖技术[J]. 科学养鱼,2006(2):13.

[6]王文成,宋长太.草鱼提早人工繁殖技术要点[J]. 科学养鱼,1995(5):11.

[7]马大忠.梅子桥渔场草鱼繁殖生产水平低的原因及改进意见[J]. 水利渔业,1989(2):013.

[8]王策,程汉良,乔新国,等. 通辽地区鲢鱼,鳙鱼,草鱼提早产卵繁殖的技术措施[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7(2): 145-147.

[9]曾老八. 草鱼早繁及一年二次繁殖[J]. 水利渔业,1999. 19(6): 19.

[10]孙恒志,任丽珍.草鱼和鳙鱼人工繁殖可行温度 [J]. 淡水渔业, 1992(1): 007.

[11]卞云斌,程龙兴,马慧青. 池养草鱼生态法早繁技术研究[J]. 渔业致富指南, 2003(7): 049.

[12]唐明虎,俞小先,杨庭玉,等.四大家鱼人工繁殖技术与生产实践(二)[J]. 科学养鱼, 2011(4): 14-15.

[13]杜树月,陈俊文,运殿英,等. 催熟技术在当年春采草鱼人工繁殖中的应用试验[J]. 黑龙江水产, 1994(2):12-13.

[14]唐明虎,俞小先,等.四大家鱼人工繁殖与生产实践 (三)[J]. 科学养鱼, 2011(5): 14-15.

[15]张建寿.鲢,鳙,草鱼的人工繁殖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1966(1):023.

猜你喜欢

孵化催产草鱼
见证!草鱼再次崛起
草鱼出血病的研究进展及免疫防治
双针刺疗法联合米索前列醇在118例孕足月产妇催产中的应用及对产妇宫颈成熟的影响
屋檐下的小草鱼
按摩乳头能催产吗
青蛤苗种繁育技术及不同盐度对青蛤发育各阶段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孵化”研究
催产激素对尼罗罗非鱼人工繁殖效果的研究
北京众创空间发展对策分析
泰山螭霖鱼全人工催产繁殖技术初步研究